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斤墨工巧:摺疊式

斤墨工巧:摺疊式

研習君語

明式傢具作為中國明代以來的一種特定藝術風格的傢具類型,是中國古代造物的典範,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珍貴設計遺產,給設計師帶來無盡的啟迪。

明式傢具一向給人以端莊典雅的印象,實際上它在外觀背後還內含著豐富的機能性設計構思,包括摺疊、拆裝、開合、組合、移動等等動態設計,共同反映出傢具創作者的造物智慧。

其中「摺疊」便是一大特色。

摺疊式

-Special Furniture-

在中國傳統造物者中的,運用「摺疊」這一工藝由來已久,在各種器物中有很多表現,如中國傳統的摺扇、摺疊傘等等。

我國有許多文學典藏對摺疊器物也有所描述,比如明代魏禧《大鐵椎傳》有「摺疊環復(往複環繞)」之句。

而傢具中的摺疊做法在中國歷史上也很早就有。在湖北荊門市十里鋪鎮附近的戰國晚期楚墓出土的摺疊床便是最早的一例。

此床設計巧妙,通過簡單的拆卸摺疊即可縮小四分之三的體積,便於移動或者存放。

而在明代的百科全書《三才圖會》中,也直接將椅子分為了四類:

方椅、圓椅、摺疊椅、竹椅

那麼,何為摺疊

「折」在字典中意為:弄斷、彎轉、曲折、轉折、返轉。疊,意為連續、接連、疊加,使一物與另一物佔有相同位置並與之共存,用對摺或交疊的方法減少長度或寬度。

摺疊的產生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生產鬥爭中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應用。它和器物的造型、裝飾一樣,受到自然的啟示。

明式傢具中不乏摺疊的形態,主要是因摺疊傢具兼具以下功能和作用:

1. 節約空間。摺疊後體積縮小,所以空間相對擴大;

2. 易於存儲和運輸。摺疊後搬上搬下較為方便,使用也更為容易;

3. 節約成本。同樣的用材用料,如果摺疊製作的話,可做到降低成本,降低損耗;

4. 降低安全隱患。摺疊可以更好地保護物件不受損壞,因其便於收納,更不易丟失,因而減少了不必要的擔憂。

由此可見摺疊傢具的成功之處以及重要性。今天我們根據傢具的使用功能,分為三類,一同探討摺疊式傢具:

1. 交叉式摺疊

胡床是明式傢具中常見的一種小型的交叉式摺疊凳,也稱交杌,俗稱「馬扎」。

由於它可以摺疊,在攜帶、存放上都比較方便,所以千百年來廣泛被人使用。尤其是小型的交杌,更是居家常備。

明式的交杌,最簡單的只用八根直材構成,杌面穿繩索或皮革條帶。比較精細的則施雕刻,加金屬飾件,用絲絨等編織杌面。

有的還帶踏床,也有杌面用木欞造成,可以向上提拉摺疊,它是交杌中的變體。按照形制分,大體可分為三種:

| 無踏床交杌 |

|有踏床交杌|

| 上折式交杌 |

交椅是在交杌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又稱帶靠背的交杌,下身的椅足呈交叉狀,明代的文震亨稱之為「交床」,並解釋說:

交床即古胡床之式,兩腳有嵌銀、銀鉸釘圓木者,攜以山游,或舟中用之,最便)。

《長物志》

明代交椅,上承宋式,可分為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尤以後者是顯示特殊身份的坐具,多設在中堂顯著地位,有凌駕四座之勢,俗語還有「第一把交椅」的說法,都說明它的尊貴而榮高。

圓後背交椅的結構是服從它的摺疊需要而形成的。

為了摺疊,它不能和一般椅子似的扶手可與下面的構件相交,而只能由安在後腿上端的、彎轉而向前探伸的構件來支撐。

然而後腿和彎轉的部分,不問榫卯造得如何緊密,是不可能承重得好的。補救的方法是:

1. 在轉角處安角牙,起墊塞空間的作用;

2. 彎轉處安金屬或木旋的棍柱,使它起到支撐的作用,這樣椅圈就可以有5個支撐點;

3. 接榫處用金屬葉片包裹,起加固作用。

正因為如此,交椅都有金屬飾件,或銅或鐵,在許多構件相交的地方使用。

在摺疊傢具的部件中,摺疊功能的實現主要有賴於耐磨的金屬製成的軸釘或合頁,這些金屬件在承擔摺疊功能之外還具有裝飾作用,令傢具的外觀形態更加豐富,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富有情趣。

躺椅也有採用交椅形式的,並有「醉翁椅」之名,見《三才圖會》所繪圖式與仇英《梧竹草堂圖》。

而基於同樣的原理,宋代就出現了由胡床摺疊形式演變而來的摺疊桌,下部的腿足是胡床的交叉形,上部加桌面,見於山西繁峙縣岩上寺金代壁畫。這種摺疊桌能開能合,使用方便。但明式傢具留存實例中並未見此桌。

2. 面面貼合摺疊

面與面基本上是完全重合的摺疊狀態,類似於紙張間的對摺,該種這得形態被稱為對摺式摺疊。

明代的《魯班經匠家境》中有「折桌」的概念,指的就是腿足可以摺疊的桌子,但是書中並沒有詳細說明它的摺疊方式和用途。

而屠隆在《考盤餘事》中有「疊桌」的描述較為詳盡:

二張,一張高一尺六寸,長三尺二寸,闊二尺四寸,作二面折腳活法,展則成桌,疊則成匣,以便攜帶,席地用此抬合,以供酬酢。其小几一張,同上疊式,高一尺四寸,長一尺二寸,闊八寸,以水磨楠木為之,置之坐外,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

《考盤餘事》

古人郊遊時在山野中席地而坐,不但要用摺疊桌放置食品酒水用來野餐,還要再擺放一個摺疊的小几,放置香爐花瓶,作為清賞,可見摺疊傢具對於文人雅士的身份體現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明式傢具研究》里記有一款摺疊式炕桌和摺疊式平頭案。

炕桌一般為北方常用,因此摺疊式炕桌多用於室內,白天圍坐炕桌飲茶賞玩,夜晚收起入寢。

摺疊式平頭案,和明式傢具中平頭案的基本式樣特徵相同,但構造方式卻不同。

此案面心平整,腿足間裝棖相連,其腿足和棖均可拆下,但是案子的整個長牙條是可摺疊的,牙頭和牙子亦可縮入桌面下。

一般條案的長牙條均可拆下以便組裝,此案為摺疊式目的可能為了減少部件分散,同時又起到保護牙條和牙頭的作用,以避免磕碰導致損傷。

卧具對摺式摺疊應用比較突出,文震亨論床時說:

永嘉、粵東有摺疊者,舟中攜置亦便。

《長物志》

古時候的家庭住房在防暑降溫方面無法和現代相比,因此人們的戶外活動非常多,傢具也常常搬進搬出,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榻逐漸變得輕巧起來,有了摺疊榻(但實例並不多見)。

在《明式傢具珍賞》中有一件【黃花梨六足摺疊式榻】:

榻為六足,大邊在正中斷開,用鐵錽銀合頁聯結,可在此對摺。中間的兩條腿足,上端造出插肩榫,用一根橫材聯結成工字型支架。當榻平放時,腿上的榫卯與牙子拍合。

榻摺疊時,工字型的支架可以拆下來。位在榻四角的四條三彎式腿足,可以摺疊後卧入牙條之內。

腿足用方材,分兩截造成。下截上端留大片榫舌,略如手掌。舌根兩側又各留長方形小榫。舌片上有兩孔,上為長圓形,下為圓形。

上截在朝內一側開深槽,容納下截的舌片。槽兩側鑿長方形榫眼,容納舌片兩側的小榫。腿足上截亦有兩孔,均為圓形,與下截的舌片的兩孔相對。

上一孔為穿銷釘之用。穿釘後可將上下兩截固定。拔出穿釘後,下截腿足方可摺疊,卧入牙條之內。

當上下兩截腿足對正合嚴時,舌旁小榫已插入榫眼,也起固定下截腿足的作用。如要摺疊,在拔出穿釘後,還需將下截腿足拉開少許,是舌旁小榫脫出槽眼,才能卧倒。

因此,下截穿軸棍的孔不是圓的,而是長圓形的,其長度恰好略長於榫舌兩側小榫的高度。

榻摺疊後,便形成一個對摺的方形木框和一個工字型支架,存放或搬運時都比不能摺疊的榻要方便一些。

再舉一例:【黃花梨四面平式摺疊榻】

腿足上下兩截,下截腿足出大榫舌納入上截,貫以木軸,可以自由摺疊。

下截在榫舌旁另有呈十字形的短燕尾榫,起固定作用,摺疊時,需要先將下截往下拔出燕尾榫,方能向內轉動。

3. 不規則摺疊

不規則摺疊的形態產生主要是由於器物的用途需要,而其構件又不算規整,就會產生橫向摺疊和縱向摺疊同時存在的情況,這種摺疊可稱之為不規則摺疊。

明式傢具中的鏡箱就屬於不規則摺疊範疇。

鏡箱的鏡架大都設在箱具之內,共分兩層,與官皮箱頗為相似,摺疊時,先將支架後部的桿移開,然後收入盒子內,再將上方的鏡子拆下一併收入盒中,摺疊支架構造類似小書托。

中國古代匠師要考慮傢具的移動和運輸的方便,所以會產生摺疊的構造,同時也反映了古代造物者對傢具使用功能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技藝,並由此誕生出豐富的形態。

- 結 -

在現代設計中也不乏以摺疊或為設計出發點的各種器物,從中不難看出,在這一類設計中,外觀形態僅僅是結果而不是原點,設計師關注更多的是使用方式所帶來的變化。

毋庸置疑,明式傢具中的機能性構思方式可以超越時空,對於當下的傢具設計依然具有可借鑒的作用和意義。

讓最好的傢具傳承有序

明清傢具研習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紫檀的秘密/預告
明式傢具經典/櫃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