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軍強悍一時,又有70萬人馬,為何在蘇軍面前卻不堪一擊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王牌部隊之一,他們以強悍的戰力聞名,被稱作日本軍隊中的「皇軍之花」。早在1904年,日本與俄國就因為爭奪中國東北而爆發了戰爭。為了滿足侵略的需要,日本在次年將中國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了關東總督府。到了1919年,關東總督府陸軍部,被晉陞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名字由此得來。
隨後的幾十年間,關東軍策劃並實行了多次戰爭侵略計劃。
1928年,關東軍製造了皇姑屯事件,奉系首領張作霖被炸死。1931年,關東軍策划了「9·18事變」,東北全境遭到佔領。1939年,關東軍與蘇軍在諾門罕進行血戰。儘管戰役最後是蘇聯取得勝利,但關東軍卻憑藉堅韌的表現,重創蘇聯軍隊。諾門罕戰役之後,關東軍的名聲,響徹了遠東地區。
不過,關東軍在二戰末期的表現,卻顯得非常糟糕。
1945年8月9日,蘇聯兵發中國東北。向來以作風強悍著稱,總人數將近70萬的關東軍,卻在一周之內,接連吃下多場敗仗,遭到橫掃。隨著8月15日日本的無條件投降,關東軍在一周的時間內死亡8.3萬人,還有近60萬人遭到蘇軍俘虜。關東軍自此土崩瓦解。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竟然導致了關東軍在五年後,變得完全不堪一擊了呢?
一、關東軍人員武器變動過大。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在度過戰爭最初階段的失利之後,美國海軍開始漸漸在戰爭中重新掌控了主動權。隨著日本所佔領的島嶼不斷地喪失,日本軍方在無奈之下,不得不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趕赴太平洋戰場。
關東軍在太平洋主要參與了島戰,在硫磺島、沖繩島等戰役中,均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儘管美國最終都拿下了這些島嶼,但他們同樣也付出了非常慘重的傷亡。因此,從某個層面來說,美軍動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關東軍的參戰也是原因之一。
1945年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的蘇聯開始將目光放到了遠東戰場上。由於美國已經快打到了日本本土,關東軍僅剩的7個機械化師團,也被調回了日本本土進行防衛。此時的關東軍只剩下了45萬兵力。並且這些兵力,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曾經威風八面的部隊,已然變成了「老年活動中心」。
不過,日本軍方很快意識到了危機。為了抵禦蘇聯軍隊的進攻,日本重新招募了25萬在東北的退伍軍人,加入了關東軍之中。關東軍被編為了24個師團,總人數達到了70萬。看起來似乎又恢復了往日雄風。
實際上,此刻的關東軍,僅僅是表面上威風,其真實戰鬥力甚至還比不上鼎盛時期的9個師團。關東軍中十多萬人沒有武器可用,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二、關東軍作戰策略存在問題。
自蘇聯8月8日對日宣戰以來,蘇聯方面總共抽調了150萬大軍,由華西列夫斯基、麥列茨科夫等名將挂帥,星夜兼程地向中蘇邊境前進。僅僅一天之後,蘇軍先後從貝加爾、黑龍江沿岸和濱海地區進入了中國東北境內。他們在數千公里的正面戰場上,對日軍展開了強力的突擊。
儘管意識到蘇聯會有所行動,但其實在日本軍方的設想中,與蘇聯決戰應該是1946年的事。這就導致了當蘇軍進攻時,關東軍還完全一無所知。慌忙之中,關東軍司令部決定放棄「新京」長春,全軍退往通化。
但在逃跑過程中,關東軍又收到了大本營的命令。這個命令是說,在實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關東軍可以放棄「偽滿」,全員退往朝鮮。等到了朝鮮,再與蘇軍進行大決戰。
當退路出現之後,關東軍司令部反而開始注重起了部隊的名聲。為了「皇軍之花」的名號,關東軍並不打算直接撤向朝鮮,他們想通過抵抗,來維護王牌部隊的顏面。也正是由於這個錯誤的想法,關東軍才會在一周之內,就付出高達8萬多人的死傷。
三、關東軍沒有戰鬥慾望。
自蘇軍展開進攻之後,關東軍在各個戰場上接連失敗。這使得作戰素質本來就低的部隊,更加失去了戰鬥的慾望。尤其是在大本營撤退命令下達,關東軍士兵有了希望之後,他們更是徹底放棄了留在東北的想法。儘管司令部一再命令他們進行反抗,但明明有更好的路可以走,為何要無謂送命呢?
因此,在戰爭最後幾天,關東軍幾乎只想撤退,完全無心戀戰。
最終,隨著8月15日日本天皇的投降,這場對於關東軍來說噩夢一般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朱元璋的侄兒送來一個會寫詩的女子,朱元璋為何把女子殺掉
※古代是禮治社會,唐玄宗娶楊玉環,為何李瑁和大臣都不反對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