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夏並不強大,從第一代開始就亂政,為何還能延續近兩百年

西夏並不強大,從第一代開始就亂政,為何還能延續近兩百年

西夏從1038年建立到1227年滅亡,前後差不多有兩百年。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實在讓人十分驚訝。為什麼說西夏延續這麼長時間讓人驚訝呢?

其一,西夏從開國皇帝李元昊開始,雖然在和南宋的戰爭中佔得優勢,得以建國。但是李元昊當了皇帝以後,卻不像一般開國皇帝那樣,而是開始亂政。嗜殺無度,驕奢淫逸,最後還被自己的兒子削掉鼻子而死。同時,他的兒子又被權臣誅滅,引發動亂。一般來說,這樣一種狀態,就是王朝末年的亂象。然而,西夏沒有亂,後來竟然延續了兩百年。

其二,西夏是典型的少數民族政權。古代中國北方、西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總會受到來自中原王朝和周邊其它少數民族的強力攻擊。很多曾經強盛一時的民族,比如鮮卑、突厥、回鶻等等,都在這種雙重打擊下,曇花一現就滅亡了。西夏卻並沒有落入這種怪圈之中。

其三,當時西夏雖然和宋朝、金國(早期是和宋朝、遼國)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是,其力量其實是最弱的。一個弱小的國家,應該是撐持不了多久的。但最終他撐的時間卻比金國、南宋都長。

其四,蒙古對西夏前後發動了六次戰爭,才把西夏拿下來。比蒙古對金國和對南宋發動的戰爭都要多。這給人一種感覺,似乎西夏的戰鬥力,比南宋和金國都要強大。

那麼,為什麼原本是弱國的西夏,最後竟然能延續那麼長時間呢?

一、控制河西走廊讓西夏具有不俗的實力。

從漢武帝開邊到唐朝末年,河西走廊一直屬於中原王朝的。尤其是中原王朝處於大統一的時候,中原王朝都牢牢地掌控著河西走廊。

不過在唐朝末年,中原王朝已經失去了對河西走廊的控制。党項人利用這個機會,打敗吐蕃、回鶻等民族,獨佔了這一塊。

河西走廊是中西物質集散地,掌控著這一塊,就意味著掌控著貿易市場。而貿易市場總能夠產生暴利,西夏也就利用這一優勢,讓國內雖然糧食生產並不是很豐富,但依然能夠保持著較高的經濟水平。

之前的北方及西北方的少數民族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或者說沒能力控制這裡。他們在沒有什麼適合耕種的土地的情況下,想要生存,就必須不斷地往中原進攻,抄掠中原的物資。這也在中原國家那裡帶起了很大的仇恨,被中原國家強力打壓。因此,那些地方的少數民族很難發展起來。

二、西夏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尋找到了生存空間。

如果北方除了西夏外,沒有其它少數民族,或許他們會受到中原王朝的強力打壓。但是,當時的情況是,北方除了西夏以外,還有遼國、金國。

北宋的時候,是遼國、西夏、北宋三足鼎立。南宋的時候,是金國、西夏、北宋三足鼎立。因為都是三足鼎立,因此,西夏在另外兩國中,就可以做到遊刃有餘。

比如,當遼國、金國不滿西夏,攻打它的時候,它就迅速背棄宋朝,依附遼國、金國。當宋朝攻打西夏的時候,它又可以很快和宋朝講和,背棄遼國、金國。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無論是遼國、金國,還是北宋、南宋,他們為了加強自己的力量,讓自己具有更大的競爭力,很多時候還要想辦法拉攏西夏。也就是說,遼國、金國要拉攏西夏和宋朝斗,宋朝也要拉攏西夏與遼國、金國斗。因此,就算西夏反叛了,他們要發兵打它,也常常是適合而止,只要把它拉回來就可以了。

這種情況有點像三國時期的東吳。東吳是最弱的,但是因為它是蜀漢和曹魏都要爭取的對象,因此反而受到的打擊最小,建國也是最長的。

三、蒙古把西夏當成自己的練兵場和糧食補給站。

蒙古對西夏進行了多達六次的進攻。但實際上,他並沒有著力攻打西夏,只是把西夏當成了他的練兵場,同時還把西夏作為其糧食補給站。只要每次打服西夏就可以了。他的戰略重心是世仇金國。後來,當蒙古與西方國家花剌子模結仇以後,他的戰略重心又放在花剌子模。等到成吉思汗滅掉西遼,接著又滅掉花剌子模,擁有了寬闊的地盤,可以獲得足夠的糧食和人力物力的時候,蒙古才不需要西夏了。這時候,蒙古帝國才把西夏給滅掉了。

總之,西夏實際上並不是太強大,但它卻利用了當時的國際態勢,讓自己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國家中的一個生存奇蹟。

(參考資料:《宋史》《西夏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太平公主幫李隆基打敗政敵,為何李隆基稱帝後,卻除掉太平公主
古代尼泊爾寧巴人的婚姻形式是怎樣的,為何會出現這種婚姻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