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朱元璋的愚民政策,看權力怪獸如何扼住文化咽喉

從朱元璋的愚民政策,看權力怪獸如何扼住文化咽喉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怪獸,他在位期間,高度中央集權,皇權達到峰值。

為了加強皇權,朱元璋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其中最為後人熟知的就是大殺功臣和廢止宰相制度。除此之外,朱元璋還有一招「必殺技」,那就是扼住文化咽喉,實行愚民政策。

以下,就來說說朱元璋統治期間搞了哪些歷史影響巨大的愚民政策。

第一:文字獄

(朱元璋)

縱觀兩千年封建王朝史,朱元璋算得上是文化水平最低的一位皇帝了,這源於他的社會底層出身,早年的朱元璋,連飯都吃不上,自然沒心思也沒機會去讀書識字了。但是,朱元璋雖然沒文化,卻非常有思想、有智謀、有能力,這也是他後來得以問鼎天下、建立大明的重要原因。

與同為草根皇帝的劉邦一樣,朱元璋也非常厭惡酸腐文人,他還曾寫過一首髒話連篇的《罵文士》,用以表達鄙夷之情:

嘰嘰喳喳幾隻鴉,

滿嘴噴糞叫呱呱。

今日暫別尋開心,

明早個個爛嘴丫。

朱元璋對飽讀詩書的文人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不信任,而明朝大興文字獄則是從張士誠改名傳聞開始的。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與朱元璋的朱重八有異曲同工之妙。張士誠發跡後,想要換個文雅一點的名字,於是,身邊文人幫他改名為「士誠」。這個名字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朱元璋稱帝後,卻有人告訴他張士誠其實是被耍了,因為《孟子》一書中有言:「士,誠小人也。」那些文人是在罵張士誠呢!

筆者認為,這個傳聞並不可信,但是,朱元璋信了。張士誠改名事件之後,朱元璋越發疑神疑鬼,總覺得那些文人恃才作怪,話裡有話,文字獄便由此應運而生。

洪武年間的文字獄數不勝數。

比如,德安府學訓導吳憲曾作《賀立太孫表》,其中有「天下有道」一句,朱元璋認為「道」即「盜」,是對他老朱指桑罵槐,遂誅吳憲。

又如,常州府學訓導蔣鎮為本府作《正旦賀表》,其中有「睿性生知」一句,朱元璋認為「生」者,「僧」也,遂誅蔣鎮。

再如,澧州學正孟清為本府作《賀冬表》,其中有「聖德作則」一句,朱元璋認為「則」與「賊」暗同,遂誅孟清。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據說,朱元璋因為早年當過和尚要過飯,所以最忌諱「光」、「禿」、「僧」、「生」、「賊」、「盜」等字眼,凡是無心觸碰者,鮮有善終。

(註:以上案例均出自《廿二史札記·明初文字之禍》一書,作者為清朝乾隆年間的趙翼)

第二:孟子節文

(孟子)

中國古代的君權,在明清時期達到極盛,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明太祖朱元璋。上文提及,朱元璋是個權力怪獸,他有嚴重的家天下思想,尤其推崇「君權至上」

而作為儒家亞聖,孟子卻推崇「民貴君輕」思想,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明顯,這與朱元璋的帝王之道相背離。

又因為孟子有言:「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心腹;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朱元璋認為,孟子主張君臣關係對等,無異於教唆臣子忤逆帝王。

由於孟子的思想嚴重侵害到至高無上的君權,所以朱元璋對孟子可以說是恨之入骨,以至於一度將我們的亞聖從孔廟中清理出去,不再享受萬世供奉。

這還沒完,為了不讓天下讀書人受到孟子思想的「荼毒」,朱元璋又下令刪節《孟子》一書,刪掉其中85條宣揚「民貴君輕」的「不當言論」,剩下的170多條重新編纂成書。從此以後,天下讀書人讀到的就是閹割版的《孟子》了,即《孟子節文》。當然,這種情況並沒能持續太久,我們如今讀到的仍是完整版的《孟子》。

第三:八股文

(四書)

為了固化天下讀書人的思想,朱元璋還直接把手伸向了科舉。

我們常說的八股文是明清兩朝沿襲五百餘年的科舉文體,其形式的固定並非一朝一夕一人所為,但是,最初考試範圍的劃定卻是從朱元璋開始的。

隋唐以後,科舉幾乎成了中國古人進入官場的唯一途徑。因此,科舉無疑是掌控天下文人的最佳途徑。於是,朱元璋詳細規定了科舉的考試範圍,即:以四書五經為限,以朱熹的標註為準。

如此一來,朱元璋便通過限定文人所讀的書,左右了文人所信奉的理念,其中心思想無疑就是忠君愛主那一套。但是,天下讀書人也因此思維僵化,失去了唐宋時期的自由風采。

第四:禁止宦官讀書認字

(明朝宦官劇照)

朱元璋的愚民政策,對象不僅有文人,還有宦官。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規定宦官不許識字。平心而論,朱元璋的這個規定實在是深謀遠慮。因為,不識字就很難干預朝政,朱元璋此舉,正是吸取了歷朝歷代宦官專權的教訓,唯恐大明王朝有朝一日毀在權閹手中。

除了明文規定不許宦官識字,朱元璋還規定宦官不許兼任外臣,任職不許超過四品。另外,朱元璋還曾在宮門外立一鐵牌,上書:「內臣(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但是,朱元璋的苦心終究被辜負,他死後不久,兒孫後代們便廢掉了他的祖訓,不僅開始允許宦官識字,還大量重用宦官參與政事,以至於明朝中後期,出現了王振、劉瑾、魏忠賢等權閹。

綜上:

朱元璋大力推行「愚民政策」,其目的不過是通過限制人民的思想,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但是,收效甚微,終究是徒勞無功。因為從長遠看,人民的思想是很難真正被限制住的,即便被當權者短期控制,也終究會有逃脫牢籠的那一天。

參考資料:《明實錄》、《明史》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太祖和高祖有何區別?為什麼朱元璋叫明太祖,李淵只配叫唐高祖?
明朝滅亡時,15萬錦衣衛在幹什麼?為什麼不上陣救國?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