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是所有讀書人都能成為秀才,為何古代罵讀書人卻都罵作窮秀才?

不是所有讀書人都能成為秀才,為何古代罵讀書人卻都罵作窮秀才?

古人罵讀書人的時候常常罵的是「窮秀才」,那麼為什麼要罵秀才窮呢?原來古代科舉制度之下有三場重要的考試,就是鄉試、會試和殿試。至於秀才,則是指通過了鄉試之前的童子試的讀書人。

成為秀才,才有在學校進一步學習並參加鄉試成為舉人的資格。舉人有機會前去京城參加會試,至於殿試則是皇帝欽點的。舉人通過會試就被稱為貢士,參加殿試的則是一二三甲的進士。一甲進士的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則是探花。

可以看出,秀才雖然進入了「士」這一尊貴的階層,但秀才是「士」這一階層的底層。秀才可以見官不跪,但一般來說,只有特別優秀的人才會獲得國家補貼。總的來說,秀才可以從政府那裡獲得的利益是很少的。

而舉人卻不同,只要中了舉人就會有做官的資格,就會被記錄在吏部的花名冊,也會有俸祿。在古代只要做了官,那麼金錢就不再是問題。而舉人身份還有其他的好處。

舉人可以與府縣級別的官員平起平坐,不用交賦稅,也不用出徭役,就算舉人沒有做官在家裡耕讀,也會得到國家補貼的一筆錢款,這筆錢款是足夠普通家庭開銷的。

在當時,「窮秀才」這一稱呼主要是指的那些出身寒門的讀書人,秀才這一身份並不能獲得很多的金錢,但一個擁有富N代官N代身份的秀才肯定不能被叫做窮。

古代讀書是一件極其耗費錢財的事。身為秀才想要讓自身學識更近一步需要耗費的財力物力是巨大的。當時,如果秀才想要看舉人,首先他需要找到一個好老師。

可以教秀才考舉人的老師和當初還沒有考取秀才時的老師水平肯定不一樣,如果說秀才一個縣可以有幾名的話,那麼舉人幾個縣裡可能才會出一個。古代的教學教師資源是極度缺乏的,在這樣的條件下,給老師的學費肯定也一筆是不小的開支。

並且秀才不是一直待在一個地方的,還需要出去遊學,而遊學也需要一筆錢。秀才也只能靠在村裡收一些學生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是他的收入肯定不能支持他的開銷,所以說秀才是「窮秀才」。

秀才也不是在什麼朝代都是很窮的。在明朝時期,有法律明確的規定,一旦讀書人考取了秀才,他每年都可以得到十八兩銀子的補貼。在明朝的時候十八兩銀子購買力是很足的,完全可以確保他一年的開銷,讓秀才能夠衣食無憂,專心誦讀。所以說窮秀才這個稱呼也不是說秀才是絕對的窮,在某些時候也是秀才自嘲的話。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文化概覽》、《中華典故大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李小龍走路總愛一蹦一跳,葉問看到後非常擔憂:天賦驚人可惜短命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