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晚年生活可能過得不幸福的老人,大多都是這幾種類型

晚年生活可能過得不幸福的老人,大多都是這幾種類型

無論是社會新聞中還是生活了,相信大家都看到過有兒有女卻晚年凄慘的老人,按理說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擔起撫養父母的義務,那麼為何還有少數的老人過得如此可憐呢?在很大程度上,人們的生活是由自己決定的,換句話說,有因才有果。

如果大家不希望自己的晚年過得不幸福,那麼就不要做那種最失敗的父母。

1、沒有盡過教養義務

現在早就不是給口飯就能養大孩子的時代了,人們常說教養之恩比生育之恩大,因此那種只負責生孩子,但是從沒有盡過教育義務的父母是不可能與孩子產生深厚的親子情的。

很多家長把應當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時間花在麻將、遊戲等方面,只顧著自己年輕的時候開心,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年老的時候又希望孩子在物質和精神上完全不虧待自己,這樣是不太可能的。

2、粗暴

仍然有不少父母把孩子當作所有物,當作出氣筒,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撒在孩子身上,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有的人繼承父母的暴脾氣,當父母年老體弱時成為施暴者;有的人更加成熟懂事,明白原生家庭帶給自己太多不幸,因此想靠自己的努力,遠離父母,過更好的生活,待父母年老時,恐怕也難以見到子女一面了。

3、自己也不孝敬老人

中國有個小故事就是講的這個道理,說的是從前某個貧窮村莊,因天災無法收穫糧食,因此很多人把家裡老人送到山崖下等他自生自滅,以此減輕家裡負擔,有對夫婦也是如此,他們用繩子把老人放下山崖後,正準備丟掉繩子,夫婦的孩子就說:「別扔,以後你們老了,我還要用來放你們下山崖的」。夫婦二人聽到這話,就緊忙把老人接回了家。

家長們也別忘了,你們所有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榜樣,他們會模仿,呢們的道德底線,也會成為孩子的道德底線,如果自己沒有孝敬老人,今後大概率也不會被孩子孝敬。

這幾種父母就是典型的失敗父母,在最應當教導孩子的時候缺席或是給了錯誤示範,其留下的影響也會深埋在孩子心中,在父母尚且年輕的時候,或許不會察覺到危機,然而當自己也成為了需要別人照顧和幫助的老人時,才會發現曾經犯下的錯誤,給其他人留下的傷疤並不會消弭,而是成為自己痛苦的根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麗娟 的精彩文章:

婚姻中不幸福的女人,大多都喜歡計較這3件事,希望你一條都沒占
寶寶「嬰語」解讀:媽媽你過8級了嗎?學會之後帶娃超輕鬆

TAG:齊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