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有對手、沒有挑戰,在自我陶醉中乾隆親手撕下了盛世的帷幕

沒有對手、沒有挑戰,在自我陶醉中乾隆親手撕下了盛世的帷幕

如何評價乾隆皇帝是一件頗為困難的事情,他在位前四十年開創了盛世,但晚年時也將大清帶向了衰亡。那麼這個即位之初雄心壯志的有為之君,為何在事業達到頂峰之後,喪失了鬥志並陷入了自我陶醉呢?

一,盛世的開創和驕傲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二十三日,是清代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這一天,遠在新疆的副將富德傳來捷報:回部叛亂首領霍集占屍體被查獲,大和卓首領波羅泥被陣殺。

回部叛亂「首逆」被殲,這標誌著歷時數十載、前後花去國庫幾億兩軍餉、傾康、雍、乾三朝君臣之力的西北叛亂最後平定。捷報傳來,朝野上下,一片歡騰。面對國家一統,年近50的乾隆百感交集,他馬上到康熙帝的景陵拜謁,向祖宗彙報這一重大戰果,並賦詩一首:

西域已班師,東陵展祀宜。

辟疆二萬里,奏績五年期。

默默深叨佑,凄凄更益悲。

敢雲或祖志,祖志注今斯。

詩寫得不怎麼樣,但可以看出乾隆為取得這樣的成就感到自豪。一個多月後,小和卓首領霍集占的首級被送到京師,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在午門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這一刻,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乾隆的內心是驕傲的。

新疆的平定標誌著大清進入全盛時期。在此之前,乾隆帝也偶爾提及「全盛」,但畢竟底氣不足。自乾隆二十五年以後,「全盛」這一概念談論最多。乾隆說:「比年以來,西域大奏朕功,國家勢當全盛」。同時期的世界各國,也把這一年視為中國的光榮年份。

這一時期,中國的版圖廣大,氣派恢弘。乾隆頗為得意:「以亘古不通中國之地,悉為我大清臣僕,稽之經牒,實為未有之盛事。」時任大學士、軍機大臣于敏中也附和乾隆說「覲光揚烈,繼祖宗未竟之宏觀,轢古凌今,覯史冊罕逢之盛世」。于敏中雖有奉承之意,卻也基本符合事實。

同一時期,大清的經濟也取得輝煌的成就,國家財力大增,人口和耕種面積都遠遠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乾隆六年(1741年)全國人口有1.4億,已超過歷史上的最高峰值,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人口達到了2.97億,半個世紀內翻了一番還多。

需要說明的是,封建時代大多會出現周期性的危機,這些社會危機的根源都是經濟危機。但清代從康熙時期一直到乾隆晚年的一百多年時間內,幾乎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與此相比較的是,幾乎歷朝歷代,無不在其建國的幾十年後,即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也是值得思考、耐人尋味的事。

儘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年已50歲的乾隆雄心不減,仍在思考推進或保持這一千載難逢的大好局面。新疆平定的次年,乾隆便發出一道上諭:「邇日西陲大功底定,版圖式廓遠逾二萬餘里,海宇宴安,年穀順成,內外諸臣,大法小廉,人民樂業,其為祥瑞,孰有大於此乎?」這表明,乾隆很想繼續維持這樣的局面,讓天下臣民共享太平之福。

二,全盛之後的浮華

然而,「全盛」帶來的毒副作用卻是乾隆始料未及的。這個時候乾隆發現再也找不到可以開拓的領域,而自己又在一天天衰老。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對手眾多,勇於迎接挑戰是件快事。若是沒有對手,沒有挑戰,最高權力就會失去很多誘人的刺激。

實際上,步入晚年的乾隆正處於沒對手、無挑戰,甚至是沒有失敗的特殊時期。這一點對於康熙和雍正來說是不敢想像的,康熙帝親臨大漠而不得成,雍正帝兩平回疆而以議和告終。到了乾隆這裡,歷史給他畫了一個可贊可稱的驚嘆號和完美無瑕的句號。

乾隆在御制《十全文》中說過:「守中國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必致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如此輝煌的功績給了乾隆無比的自信,也不再擔心千百年後歷史對他的評價。

陷入陶醉的乾隆逐漸一步步走向庸俗,他開始拿歷代明君與自己相比,並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即乾隆的七十壽辰,他親制《古稀說》,聲稱自秦漢以來,歷代帝王年過七十者僅六人。其中漢武帝、梁武帝、唐明皇、宋高宗等四人皆不值一提,餘下元世祖和明太祖,雖然武功鼎盛,但」禮樂政刑,有為遑焉「。

而乾隆評價自己儘是溢美之詞:「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寺宦、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彷彿者」。他還用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之意,刻了一方「古稀天子之寶」。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閏三月十九日,乾隆帝接到奏報,得知第一個玄孫出生的消息。此時的乾隆正在南巡期間,看著江南美景和大好江山,自滿之意油然而生,他為五世同堂賦七律一首:

飛章報喜達行轅,歡動中朝與外藩。

曾以古稀數六帝,何期今復抱元孫?

百男周室非五代,三祝堯封是一言。

耄耋人多茲鮮遇,獲茲惟益凜天恩。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又迎來了他即位50年國慶,這個難得的機會他自然也要進行一番比較。當年元旦,他又揮筆做詩:

七旬登壽凡六帝,五十紀年惟一人。

漢武卻非所景仰,宋家高孝更非倫。

此後,在他八十壽辰和在位周甲,更是年齡、兒孫和在位年份無所不比。這位步入晚年的盛世君王在自我陶醉中越陷越深,在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時,也為盛世拉下了帷幕。

乾隆晚年重用和珅,為了一己私慾,導致官場腐敗之風蔓延,對於那些直言上諫者給予嚴厲打擊,對於那些批評盛世的臣工更是給予嚴厲打擊。種種舉措表明,晚年的乾隆已經容不下不同的聲音,沉浸在盛世中不可自拔。

18世紀的最後一年,統治大清64年(實際是63年多)之久的、年僅九旬的乾隆帝駕崩。史料記載,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太上皇拉著嘉慶帝的手,「頻望西南,似有遺憾」。史書沒有記載乾隆帝對川楚白蓮教起義有何感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託付給嘉慶帝的江山社稷,顯然已經不是一個太平盛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這些人不是官但能量巨大,大清就是被他們一步步腐蝕掉的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成舉國公敵,軍機大臣們卻說出了實話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