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十八描,中國畫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的各種描法。明代鄒德中《繪事指蒙》載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為:一、高古遊絲描;二、琴弦描;三、鐵線描;四、行雲流水描;五、螞蝗描;六、釘頭鼠尾描;七、混描;八、撅頭丁描(撅,一作橛);九、曹衣描;十、折蘆描;十一、橄欖描;十二、棗核描;十三、柳葉描;十四、竹葉描;十五、戰筆水紋描;十六、減筆描;十七、柴筆描;十八、蚯蚓描。亦見於明代汪砢玉《珊瑚網》,其中釘頭鼠尾作釘頭鼠尾描,撅頭丁作撅頭描,其餘同。上述各種描法,都是根據歷代各派人物畫的衣褶表現程式,按其筆跡形狀而起的名稱。清王瀛將其付諸圖畫,並註明每種描法的要點。現在我們看見的總結十八描技法的圖畫即是出自他手。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十八描總結為三大類:

一是遊絲描類。它行筆慢,多以中鋒出之,壓力均勻,線性始終如一,變化較少。鐵線描、曹衣描、琴弦描皆屬於這一類。它的代表作者是顧愷之。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二是柳葉描類,它行筆快,變化多,壓力多在線條的中斷。棗核描、橄欖描、行雲流水描均屬之。它的代表作者是吳道子。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三是減筆描類,它的特點是行筆快,多用側鋒,與紙面壓擦力大,壓力多集中在線的一段,而又由線到面,線性變化大。竹葉描、枯柴描等皆屬之。梁楷最喜用此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一、高古遊絲描

亦稱「春蠶吐絲描」。中國畫線描技法之一,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因線條描法形似遊絲,故名。其畫法為:用中鋒筆尖圓勻細描,要有秀勁古逸之氣為合。《繪事雕蟲》:「遊絲描者,筆尖遒勁,宛如曹衣,最高古也。」《點石齋叢畫》:「煉筆擎納,衣褶蒼老緊牢。」此描法適合表現絲絹衣紋圓潤流暢之感,古人多用於描繪文人、學士、貴族、仕女等。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等。工藝繪畫的刺繡、壁畫等常用。

代表作品: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圖卷》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東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唐摹本)絹本設色 25×349厘米 大英博物館藏

《女史箴圖》局部,(傳)東晉·顧愷之,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現藏英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洛神圖卷》

二、琴弦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其線條外形平直、挺成,形如琴弦,故名。描法特點《點石齋叢畫》:「用正鋒,腕中無怒降,要心手相應,如琴弦亂不斷。」清?王瀛:「用中鋒懸腕筆法,須留得住,如頗筆皴法,心中相應不亂。」迮朗:「行筆如蒓,直而朗澗,周舉所造也」等多種。此描法適合於表現絲絹質地垂降衣紋。

代表作品:唐?張萱《搗煉圖》、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搗練圖》,(傳)唐代·張萱,絹本設色,縱37厘米,橫147厘米,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周昉 簪花仕女圖(局部一)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周昉 簪花仕女圖(局部二)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周昉 簪花仕女圖(局部三)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周昉 簪花仕女圖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簪花仕女圖》,(傳)唐代·周昉,絹本設色,縱46厘米,橫180厘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三、鐵線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產生於魏晉隋唐之際,為表現硬質布料的重要技法。此法線條的力度均勻而富有彈性,宛如屈曲盤旋的鐵絲一般,故名。圓筆中鋒,起落筆禿鈍形,剛勁挺拔,綿長有力,宜表現莊嚴肅穆之感。用這種線條畫出來的佛像,別有一種莊嚴的氣象。歷代宗教繪畫常用此法,如元代永樂宮壁畫。從繪畫作品看,顧愷之、閻立本、李公麟等畫家在作品中的勾線,亦都譽為「鐵線描」。

代表作品:元?永樂宮壁畫 、青龍寺壁畫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四、曹衣描(曹衣出水)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曹衣描又稱「曹衣出水」、「曹家樣」,是由北齊曹仲達創造的。指兩種相對的衣服褶紋表現程式。相傳唐代吳道子畫人物,筆勢圓轉,衣袂飛動;而北朝齊曹仲達畫佛像,線條稠疊,衣服緊窄,後人因稱「吳帶當風,曹衣出水」。這兩種著名的描法,也流行於古代雕塑和鑄像。 「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畫中衣服褶紋的兩種不同的表現方式。

代表作品:龍興寺出土的北朝佛像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五、戰筆水紋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此描法近似水紋波浪,故名。用中鋒下筆尤宜藏鋒,衣紋重疊似水紋而頓挫,疾如擺波。《宣和畫譜》稱:「周文矩……善畫,行筆瘦硬戰掣,有煜(南唐李後主)書法。」傳為周文矩作《重屏會棋圖》,衣紋線條簡細、流利,呈曲折戰顫,屬此一描法典型。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代表作品: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重屏會棋圖》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重屏會棋圖》,五代·周文矩,絹本設色,縱40.3厘米,橫70.5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六、蚯蚓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清?王瀛說:「春蛇秋蚓,以譬作書無骨之弊,然險惡太過尤多近俗,蚯蚓當如篆書,圓筆為佳。」作書忌鋒芒畢露,此描線條既非無骨又應防鋒芒太露。

代表作品:現代?齊白石《人物畫稿》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七、蘭葉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從豐富的衣紋的曲折向背為體現的一種描法,尤其獨立性。特點是壓力不均勻,運筆中時提時頓,產生忽粗忽細、形如蘭葉的線條。棗核描、柳葉描屬於這一類型。

代表這一線法的畫家是吳道子,可惜他的很多作品,沒有一個留傳下來,只能從傳為他作的《送子天王圖》和古書記載中,略加印證,圖中線型比鐵線描轉折提頓的幅度加大,根據《廣川畫跋》稱:「吳生畫人物如塑,旁見周視、蓋四面可會意,其筆跡畫細如銅絲余盤,朱粉厚薄,皆見骨高下,而內起陷處」,可見其線的表現力可達到雕塑般的立體感。他一人兼擅蘭葉、柳葉、棗核、混描諸法。這一描法的繼承者也有很多,像宋代李唐的《採薇圖》,元代《永樂宮壁畫》,明代陳洪綬和張路及浙派畫家的人物畫等,都長於使用蘭葉線描法。

代表作品:唐?敦煌《維摩經變圖》、宋?李唐《採薇圖》、元代《永樂宮壁畫》、明?朱瞻基《武侯高卧圖》 等。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採薇圖》,宋代·李唐,絹本設色,縱27.2厘米,橫90.5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八、螞蝗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其線條用筆外形似近似螞蝗,故名。宜表現布質較硬的衣紋褶痕。其畫法特點,清代王瀛說:「伸曲自然,柔而不弱,無臃腫斷續之跡。」《點石端叢畫》:「正鋒,用尖成圭角,如螞蝗系。」又有《珊瑚網》:「馬和之,顧興裔類,一名蘭葉描。」

代表作品:宋?馬和之《月色秋聲圖》、《清廟之什圖》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清廟之什圖》局部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局部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局部

《清廟之什圖》局部,(傳)南宋·馬和之,絹本設色,縱27.5厘米,橫743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九、棗核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汪阿玉說:「尖大筆也。」運用大筆揮灑,中間轉折頓挫圓渾,成棗核狀,以表現麻布質感衣紋,故名。用筆須藏鋒。王瀛說:「棗核描亦如橄欖描」。其實二者外形相似。傳為吳道子《觀音像》石刻、衣紋曲折中鼓起,顯示線之節奏韻律。當屬此一描法。工藝繪畫中常用之。棗核描為古十八描之一,頓頭如同棗核狀,線條行筆中亦有棗核狀的用筆變化。

代表作品:唐?吳道子《觀音像》、清?金農《佛像圖》、清?羅騁《丁敬像》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丁敬像》,清代·羅騁,紙本設色,縱108.1厘米,橫60.7厘米,浙江省博物館藏。

十、行雲流水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其線條有流動之感,狀如行雲流水,故名。清?王瀛說:「用筆如雲,舒捲自如,似水轉折不滯。」迮朗說:「行雲流水者,活潑飛動。……」李公麟白描《免胄圖》中,畫面迎風飄動的旗幟和兵土身上軟質罩衫,線條流暢,極似此種描法。明清道釋人物畫中的細布袈裟多用此法。

代表作品:宋?李公麟《維摩演教圖》、《免胄圖》、清?任渭長《頭陀僧像》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李公麟 免胄圖 紙本白描32.3×223.8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一、橄欖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描法之一。用尖大筆。下筆頓挫撆納,落筆收筆須藏鋒,區別於「釘頭鼠尾」。清王瀛說:「起訖極輕,中極沉著。……」元顏輝《蛤蟆鐵拐仙像》中的李鐵拐棉衣襤褸,其衣紋線條頭尾細尖,中間粗如蛇腹,形似橄欖狀。敦煌唐人佛像也用此法。

代表作品:元?顏輝《李仙圖》、《蛤蟆鐵拐仙像》、清?羅騁《葯根和尚像》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蛤蟆鐵拐仙像》,元代·顏輝,絹本設色, 每幅縱191.3厘米 橫79.8厘米,現藏日本知恩寺。

十二、折蘆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的一種畫法。其線條形似蘆葉折轉,故名。勾線時尖筆細長,長於撇捺,由圓筆轉為方筆之法,仍須方中有圓,圓用隸法為之。然待干後勒以淡墨能使之厚重,並增強立體感。梁楷《六祖劈竹圖》屬此一描法典型。其衣紋方棱削勁,銳利,給人以剛勁、強烈之感。

代表作品:宋?李唐《採薇圖》、 梁楷《六祖撕經圖》、《六祖劈竹圖》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六祖劈竹圖》,南宋·梁楷,紙本,縱73厘米,橫31.8厘米,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十三、橛頭釘描

禿筆線描,是一種寫意筆法,馬遠、夏圭多用之。頓頭大而方,側鋒入筆,有「斧劈皴」之筆意。線條粗而有力。

代表作品: 明?李在《歸去來兮圖卷之二<臨清流而賦詩>》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十四、竹葉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宋代畫墨竹盛行,以此技法寫人物,其線條近似竹葉,因而得名。《點石齋叢畫》:「用筆橫卧,為肥短撆納,如竹葉」。清?迮朗說:「撇納微短,似個、介也。」說明描法結構近似畫墨竹。王瀛說:「視蘆葉為短,似柳葉為長。」其實三種描法近似,只是腕中用力的輕重,徐疾有不同變化。《蘆葉達摩圖》中達摩的粗麻衣裳從領口到足上,線條極似竹葉,屬竹葉描的典型。

代表作品:佚名《蘆葉達摩圖》、明?殷善《鍾馗圖》、清?禹之鼎《芭蕉仕女圖》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十五、釘頭鼠尾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起筆粗頓,如鐵釘之頭,收筆似鼠尾,故名。傳統人物畫重要技法之一。其特點,在起筆時須頓筆,收筆時漸提漸收。頭禿尾尖,起落有致,細勁中見骨力,多用於寫意或半寫意線描人物,有草書筆意,講究一氣呵成、筆筆連貫。清代任伯年常用此法。清?王瀛說:「畫有大蘭葉、小蘭葉兩種描法,如寫蘭葉法。」《夷門廣牘》:「此描法首創於北宋武洞清。」宋?李唐作《炙艾圖》衣紋線條,用中鋒勁利筆法,線形前肥後銳;清?任伯年的《風塵三俠》衣紋線條更逼肖此種描法。

代表作品:宋?李唐《炙艾圖》、清?任伯年《群仙祝壽圖》、《風塵三俠》、 清?任渭長《蘭陵老人像》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炙艾圖》,宋代·李唐,絹本設色,縱68.8厘米,橫58.7厘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十六、柴筆描 (枯柴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後人因其形似枯柴而命名。清?迮朗:「散亂如柴,亦減筆也。」枯柴與減筆相差不大,前者渴筆較多,後者乾濕並濟。宜用大筆紫毫逆鋒橫卧,頓挫如寫篆隸書法,得蒼古雄勁之意,剛中有柔,整而不亂為宜。明?吳偉、張路、周臣所作人物服飾屬這一類型。

代表作品:明?吳偉《柳岸閑步圖》、現代?蔣兆和《流民圖》 、 劉文西《祖孫四代》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十七、減筆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此類線描實際是隨著國畫一部分向寫意而發展的變體。方法是把壓力偏向一端,運筆加速,如電光石人,有時線面結合,竹葉描、柴筆描屬於這一類型。用側鋒疾馳行筆,線條富有變化,遒勁有力。減筆者,是高度概括對象。王瀛稱之「以少勝多,少許難於多」。

減筆描的代表畫家是梁楷。以前基本上還是處於工筆線描階段,自梁楷創出了減筆描,就為以後的寫意線描及濃淡交互的描法,開創了道路。梁楷《李白行吟圖》整個身軀以潑墨四,五筆畫成,而頭部鬚髮用細線描繪。此一畫法對以後水墨畫的發展影響極大。

代表作品:宋?梁楷《李白行呤圖》、明?徐渭《驢背吟詩圖》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李白行吟圖》,南宋·梁楷,紙本水墨,縱81.2厘米,橫30.4厘米,現藏圓明園。

十八、混描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描法之一。見於古代人物畫中,後人據其描法特點命名。畫法是先以淡墨勾衣紋褶,繼而以濃墨醒之,最後用赭石復勾,使其深厚。清?迮朗說:「隨筆勾描。」意謂勾描之隨意性,能增強線條的生動感。

代表作品:清?閔貞《八子觀燈圖》、清?蘇長春《五羊仙跡圖》

中國畫傳統人物畫十八描——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

《八子觀燈圖》,清代·閔貞,紙本設色,縱121厘米,橫70.5厘米,現藏揚州市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歷代畫論(連載33)元明:《畫繼補遺》(元)庄肅
李松談底什麼是書法的基本功呢?以及通臨《石門銘》全帖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