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納粹德軍的「輕型拖拉機」,卻是波蘭騎兵的噩夢!

納粹德軍的「輕型拖拉機」,卻是波蘭騎兵的噩夢!

1933年,德國軍械署要求亨舍爾、曼、萊茵麥塔、克虜伯、戴姆勒-賓士五家公司分別製造三輛樣車,但官方設計書所列出的名稱為「輕型拖拉機」,以此作為掩飾,繞開《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武器研發的限制。

接到指示後的萊茵金屬,克虜伯,亨舍爾,MAN,戴姆勒-賓士不敢怠慢,很快他們都提交了彼此非常相似的原型車設計,但德軍高層經過比較和研究後,最終克虜伯的「拖拉機」設計被選中。

其實這款「拖拉機」就是二戰前期閃電戰中,德國陸軍的中堅力量之一:大名鼎鼎的一號坦克。它的部分設計是基於英國維克斯Mk.IV坦克底盤,其中兩個樣車是德國人1932年從蘇聯秘密購買。

在20世紀20年代末和20世紀30年代初,當時的德國和蘇聯還是「蜜月期」,他們一起在喀山附近密切合作開發坦克。俄羅斯於1929年從英國購買了兩輛維克斯Mk.IV坦克,並根據其設計生產了T-27坦克。

而德國人於1933年夏天,生產了五台LaS底盤進行了測試,最終克虜伯的「拖拉機」設計再次被修改。上車體和炮塔改為戴姆勒賓士的設計,克虜伯的底盤保持不變。

德國軍方接受了克虜伯公司的樣車LKA1的後續型號LKB1樣車,並最終量產稱為一號坦克A型。一號坦克早期型作為一款30年代初的研製的一款輕型坦克,其原先只是作為訓練車輛研製的。

但在1934年2月進行了進一步測試之後,1938年4月又重新命名為一號坦克(改進後的LaS)並進入德軍裝備系列。第一輛量產的A型坦克於1934年9月裝備部隊,至1935年7月裝備數量已經達到了475輛,到1936年6月共生產了818輛一號A型坦克。

一號坦克生產過程中主要有兩種非常相似的變體A型和B型兩種,但它們各具有不同的懸架和發動機。A型於1934年7月至1936年6月生產,B型於1935年8月至1937年6月生產,均由亨舍爾,MAN,克虜伯和戴姆勒賓士公司聯合生產。

A型被證明是不足的,其裝載的克虜伯57馬力發動機發熱嚴重,B型是A型換裝了邁巴赫100馬力發動機的改進版本。兩種型號具有相同的炮塔和上部結構,但B型車體更長,因為加裝了額外的負重輪,並修改了新的發動機甲板,還換了新發動機。

兩個變種都由兩名乘員:一名駕駛員和一名車長兼機槍手組成。主要裝備是由兩架7.92毫米的MG13機槍組成,每分鐘發射650發子彈,備彈2250發。

一號坦克作為輕型坦克,全車也只有2名成員,就是駕駛員兼機電員、車長兼機槍手。一號坦克A型和B型都參加了入侵波蘭和法國的戰役,雖然一號坦克的A型和B型其在入侵波蘭時就已經開始過時,但是對於裝備更加落後的波蘭來說,仍然是一種強大的裝甲車輛。

一號坦克雖然只是一輛輕型坦克,但戰爭初期對步兵和騎兵的威脅仍然非常大。特別是波蘭的騎兵,面對一號坦克時,仍然是逃避不了被虐殺的噩夢,還因此出現了騎兵和坦克肉搏的「奇葩一幕」。

一號坦克具有廉價,快速和可操作性好的優點,雖然它的裝甲非常脆弱,武器也很微弱,但它是德國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裝甲戰鬥車輛。到1942年初,一號坦克已經不再適合作為德軍訓練坦克使用,因為德軍坦克越來越重型化,更新升級也很快。

因此到了戰爭中後期,德軍的大部分一號坦克都被移交給警方和後方部隊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中國曾經訂購過16輛一號坦克,在抗戰前期就損失殆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楓影雜談 的精彩文章:

「二戰空中雙雄」FW190和P-51,無論誰更厲害,都不可替代!
T34不是坦克!二戰美軍用它狂虐德軍,卻不是「喀秋莎」的對手!

TAG:江南楓影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