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能否獨立贏得抗日戰爭?理性分析告訴你答案

中國能否獨立贏得抗日戰爭?理性分析告訴你答案

在戰爭中,決定戰事成敗與否的不只是軍隊的武器裝備,部隊的後勤供給和國內的工業狀況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日本全面侵華後,因為戰線太長的緣故,必然無法保證後勤的供給。即使日軍能夠完全保證後勤的供給,出於美國對日本的禁運和各種經濟管制,各種物資也會出現短缺。

日本對於中國實力的低估,導致侵略中國後續計劃全盤流產。最初日本認為自己能在三個月內佔領中國全境,企圖通過佔領中國來獲取工業製品。而在中國戰場未能如願以償後,日本陷入了一個進退維谷的階段,既不能快速佔領中國把注意力轉向太平洋戰場,又要維持在中國戰場的軍力,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終不得不殊死一搏策划了震驚世界的奇襲珍珠港,與美國開戰。

多線開戰使得日本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卻沒有辦法全面滿足,如此一來日本已經無力維持在國內的情況,最好的辦法便是在保證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和國民政府議和。先不談國民政府會否答應,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的浪潮讓日本國內充斥著無限的戰爭狂熱和幻想,並不會和國民政府議和。其次國民政府為了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和民族利益,也不會答應日本的議和。

所以說,從戰爭的運營和日本國內情況來說,日本必將敗北。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日本在天時地利都沒有的情況下,還在中國境內大行屠殺、集中營等盡失民心的舉措,與中國人民結下血海深仇。

而我國偉大領袖毛主席從戰爭一開始就意識到了日本在大局上的羸弱,知道利用中國廣闊的土地資源和大量的人口和日本周旋,最終讓對方首尾不能相顧,這一觀點也是毛的《論持久戰》在軍事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叔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文叔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