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花開五葉之禪宗五家

一花開五葉之禪宗五家

禪宗五家的宗風

禪宗自六祖以下,逐步分為五家宗派。六祖下面有兩個大弟子,一個叫南嶽懷讓,一個叫青原行思。

南嶽懷讓

南嶽懷讓傳馬祖道一,馬祖道一又傳百丈懷海。百丈懷海有很多的弟子,其中有兩個主要的弟子。一個是黃檗希運,黃檗希運傳臨濟義玄,臨濟祖師在北方創立了臨濟宗。

另一個弟子叫溈山靈佑,溈山靈佑傳仰山慧寂。這兩位,一位在湖南,一位在江西,他們師徒二人創立了一個宗派,叫溈仰宗。南嶽這個系統下,成立了臨濟宗和溈仰宗。

青原行思

在青原這個系統中,青原行思傳石頭希遷,石頭希遷下面有兩位大弟子,一個是葯山惟儼,一個叫天皇道悟。

葯山惟儼下面出了雲岩曇晟,雲岩曇晟傳洞山良價、曹山本寂,這樣就形成了曹洞宗。天皇道悟下面出了龍潭崇信,然後是德山宣鑒,再後是雪峰義存。

雪峰義存底下有兩個大弟子,一個是雲門文偃,成立雲門宗。另外一個弟子叫玄沙師備,玄沙師備傳羅漢桂琛,羅漢桂琛傳法眼文益,成立了法眼宗。法眼宗成立最晚,它是六祖底下第九代。

以上說的是五家宗派。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曾預言有一個任務。什麼任務呢?他有一首偈子:「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所謂「一花」,可以說從達摩一直到六祖是一脈相承的禪宗法脈,然後下面開出五個宗派。

這五個宗派,它們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呢?就像圭峰禪師總結的那樣:「若頓悟自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疑。」這是它們共同的宗旨,都是修頓悟成佛、明心見性的法門。這些法門本質上是一致的,沒有什麼區別,如果有區別,那就不是禪宗了。

為什麼要分為五家宗派呢?只在於這五家宗派的祖師們接引學人的門庭施設各有不同,表現禪宗宗旨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每一位禪師在領悟這個宗旨的時候,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接近了禪,發現了禪,受用了禪,所以才有不同宗派的成立。

五家宗派的宗風各有什麼不同呢?五家宗派的最後一宗法眼宗,它的開山祖師法眼文益禪師寫過一篇文章叫《宗門十歸論》。

在這篇文章里,他對曹洞、臨濟、雲門、溈仰各宗的宗風都有一個極為簡明的概括。他說曹洞宗的宗風是敲唱為用,臨濟宗的宗風是互換為機,雲門宗的宗風是函蓋截流,溈仰宗的宗風是方圓默契。他自己的宗風是什麼呢?他沒有說。後人用四個字概括了法眼的宗風,叫一切現成。

法眼禪師既是一個禪者,同時對佛教的教義又非常精通,尤其是精通《華嚴經》的教義。他以《華嚴經》事理圓融的道理和思路,來分析曹洞、臨濟、雲門、溈仰這四宗的宗風。我們要表現一個事物,要解決一個問題,要把前來參學的人思想上的迷惑排除,你必須有一個方法來解粘去縛。

曹洞

cao dong

敲唱為用

禪宗各個宗派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來說明事理圓融的道理,他說曹洞宗是敲唱為用,敲和唱如果真正到了那種出神入化的境界,什麼是敲,什麼是唱,你分不出來了,那就圓融無礙了。

所以曹洞宗提出了偏和正這樣一個表達事理的哲學概念。偏就是事,正就是理。以偏和正的概念,然後就形成了君臣五位,有偏中正、正中偏等區分,無非是要說明在表達禪宗的宗旨上,事和理應該如何全面把握。

臨濟

lin ji

互換為機

臨濟宗是互換為機。臨濟宗提出四賓主。賓就是事,主就是理。賓就是學人,主就是老師。往往在接引的過程當中,位置可能會互換。為什麼呢?

因為有時候來的學生比老師還高明,所以就有了賓中主,主中賓,賓中賓,主中主,這就是所謂的四賓主。賓中賓,說明學生和老師都不怎麼樣,都在事上打圈子,沒有透過事來顯示理。主中主,說明接引的人和被接引的人都具有比較高的層次。這就是臨濟宗接引人的特點。

雲門

yun men

函蓋截流

雲門宗是函蓋截流,雲門宗有三句話,叫雲門三句。第一句是函蓋乾坤,第二句是截斷眾流,第三句是隨波逐浪。函蓋乾坤是理,截斷眾流是事,隨波逐浪是事理的具體運用。因為函蓋乾坤是一個規律性的東西,整體來說它就是理。截斷眾流,就好像流水一樣,你把它一節一節截斷了,就有一個截斷面,截斷面就是一個具體的東西,所以說它是事。隨波逐浪,是根據學人的程度,給他以理上的指示。

雲門三句在禪學史上非常有名,在接引學人上,它是一種很高明的方式,禪師們往往引而不發地運用這種方式。有時候函蓋乾坤,有時候截斷眾流,有時候就隨波逐浪。

溈仰

wei yang

方圓默契

溈仰宗是方圓默契。方的就是事,圓的就是理。溈仰宗的仰山祖師,他沒有親近溈山祖師的時候,在耽源禪師那裡參過禪。耽源禪師傳給他96個圓相,圓相就是劃一個圓圈,然後在這個圓圈裡面寫各種不同的字,以表示理中有事、事中有理、事理圓融的道理。

後來當仰山祖師真正把這96個圓相都懂得了,就把這個東西燒掉了,所以這個東西並沒有傳下來。圓就是理,方就是事,方圓默契就是要使老師和學人在接引過程中,真正在事理上對於宗旨達到一種默契。

法眼

fa yan

一切現成

法眼宗,後人給它總結為一切現成。一切現成是什麼道理呢?就是說事物之間的事和理是不需要人們特意去安排,事理圓融是一個客觀的規律,它本來就如此,它就是一個法爾如此的東西。法就住在法位上,它就是本來現成的。

法眼禪師的大弟子德韶國師,他有四句話正好說明一切現成的道理。這四句話是:「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我們柏林寺做了一個銅牌,銅牌上面是趙朴老寫的德韶國師的這四句話。「通玄峰頂」是什麼呢?就是禪的最高境界。禪的最高境界「不是人間」,那不是一般世俗人所能領悟的。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真正要知道一切法不出自心,一切法本自具足,那就處處是禪,處處都是道。

當德韶國師把這個話呈給法眼禪師的時候,法眼禪師說:「你將來可以光大吾宗,光大門風。你對禪的悟解和對事理圓融的悟解可以說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以上介紹了五家宗派在門庭施設、宗風上的不同。到了元朝,中峰明本禪師又進一步點出五家宗派的說教宗眼。宗眼是什麼?好比說作詩有詩眼,就是最關鍵、最突出的地方。每一宗都有與其它宗不共的東西。

中峰禪師指出,曹洞宗是細密,臨濟宗是痛快,雲門宗高古,溈仰宗謹嚴,法眼宗簡明。他用兩個字來概括每一宗的宗風或宗眼,這些字眼,不是隨便說的兩個字,這是他對每一宗有非常深刻的體會和了解,真正把各宗接引學人的那種微細的方法體會出來了,才能夠進行概括。

上面五家宗派的宗風或者說宗眼,我在這裡只能作一個簡單的說明或提示。五家宗派有時叫五家七宗。因為在臨濟宗的下面,後來又派生出兩派,一個叫黃龍派,一個叫楊岐派。五宗七派流傳到現在的,只有臨濟宗的楊岐派和曹洞宗還存在。臨濟宗的楊岐派後來就取代了臨濟正宗的地位。其它的那些派別,都在南宋時期或者元代、明代相繼地衰落下去,無人繼承。

所以到現在來說,叫「臨濟臨天下,曹洞巢半邊。」臨濟佔了整個佛教界的全部,曹洞就只有半壁山河。這當然是後人從一些現象上來說這個問題,實際上臨濟也好,曹洞也好,它們的禪法和精神一直都還活在人們心靈深處。現在所說的禪宗,實際上是指臨濟和曹洞,它們代表了現在的禪宗。

從本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期間,虛雲老和尚把久已斷絕了傳承的溈仰宗、法眼宗、雲門宗繼承下來了,又把它沿續下去,現在這三宗門徒也不少,而且許多都是非常有成就的大德高僧。像溈仰宗,虛雲老和尚傳了美國的宣化上人,宣化本來叫杜能,宣化這個名字是虛雲老和尚賜給他的。聖一法師和傳印法師也都是溈仰宗的。他們各有傳人,各有門徒,有的甚至傳了好幾代人,起碼三代以上。

雲門宗也有不少傳人,像佛源大和尚,還有已經圓寂的雲居山方丈朗月法師,我本人也承受其中,現在叫明字輩的都是屬於雲門宗的。法眼宗主要以福建長汀為中心,有不少徒眾。雖說在傳承上有子孫,但法是否被繼承下來了是個問題。因為老和尚也是遙承,這個法並不是直接從這三宗某一祖師那裡繼承了下來的,而只是遙承。像凈土宗,它也不是直接的傳承,有時一代隔二、三百年的都有,這是遙承。

我們希望溈仰、雲門、法眼在今後的傳承過程中能出現高人,不僅是門徒、子孫的繼承,也要把法繼承下來,這才是把禪宗一花五葉又重新恢復了。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學佛 是學會生活
人生在世什麼最靠得住?這三點須牢記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