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泡茶的學問,你掌握了嗎?

泡茶的學問,你掌握了嗎?

泡茶是技術更是學問

人人都會喝茶,但不一定會泡茶。當前,茶葉品類繁多,水質差別明顯,沖泡技術各不相同,每個人泡出的茶色、茶香、茶味必定不同。即便擁有好茶、好水、好茶具,若沒有掌握好泡茶工藝和技術,也難真正泡出一杯好茶。

泡茶的學問,你掌握了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泡出一杯好茶,必須具備五個條件:水質、水溫、時間、茶量、心情。

一是水質。水為茶之母。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則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出處)、活(流動)、甘(甘甜)、清(潔凈)、輕(分量)」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茶聖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得出用於泡茶的水質評價結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自來水最差。

泡茶的學問,你掌握了嗎?

二是水溫。水溫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也就不同。通常,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葉品類、制茶原料密切相關,比如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需用沸水直接沖泡,而細嫩原料製作而成的茶葉則需用降溫以後的沸水沖泡。具體而言,龍井、信陽毛尖等高檔細嫩綠茶宜用溫度降至80度的開水沖泡,烏龍茶等青茶宜用茶具燙熱後再泡,磚茶等蒸壓茶宜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沸水沖泡,最好是煎煮後飲用。

三是時間。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與茶葉品類、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有一定聯繫。在日常生活中,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至5分鐘後,便可飲用。一般茶葉以沖泡三次為宜。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有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

四是茶量。泡茶時每次茶葉用多少,並無統一的標準,而是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飲茶者是茶人或勞動者,可適當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濃香的茶湯;如是腦力勞動者或初學飲茶、無嗜茶習慣的人,可適當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湯。家庭泡茶通常是憑經驗行事,一般來說,每克茶葉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為好,但茶類不同,用量不一。倘用烏龍茶,茶葉用量要比一般紅、綠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沖泡量卻要減少一半。

五是心情。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關鍵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韻,也是與自然的對話。在茶藝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說,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態的體現。唯有在平常心態下,才能泡出最優質、最純正的口感。

泡茶的學問,你掌握了嗎?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質、水溫、時間、茶量、心情,還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特別是重視好泡茶的八個環節:燙壺、溫杯、置茶、高沖、刮沫、低斟、聞香、品飲。無論是泡什麼茶,第一道茶為何總是用以沖杯或洗塵?這源於「琛甌洗塵」的美妙故事。傳說清初有一人名叫若琛,是發明小甌杯的景德鎮人,以製作美觀、耐用的茶具而聞名。一個惡毒的巫師知道後,念了一道毒咒,毀壞了茶具。要解開這道咒語,需有一名年輕人投入燒茶具的爐火。於是,琛甌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語解開了,茶具恢復原樣。後人為了紀念若琛,就把他發明的茶杯叫作若琛甌,把第一道茶水稱為「琛甌洗塵」。如今,「琛甌洗塵」是「十八道工夫茶」中的第一道,後人用以「洗塵」之意,以表達對客人的尊敬。

總之,泡茶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學問,值得愛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六大茶類中,哪些茶可以煮?
從鮮茶葉發展到六大茶類,經歷的這幾個階段影響很深刻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