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傾家蕩產出國參會,終於晉級科研「貴族」| 博士後奇遇記

傾家蕩產出國參會,終於晉級科研「貴族」| 博士後奇遇記

科研「貴族」的誕生:博士後參加國際會議的尷尬

作者 | 李曉姣

「科學是貴族的遊戲。」一位多年從事科技外交的科技管理者說。言外之意,從事科學活動的人若開展創新活動,前提是不能有衣食住行之憂。

——《科學時報》2011年6月3日第A01版,本報記者王靜

從簽證中心回來,我感覺自己像一個「貴族」——因為我要自費去法國參加一場國際會議。

在站博士後的生活還很拮据,要不是條條大路不通羅馬,我也不會一步一步修鍊成「貴族」。

3月初,我向某國際會議投了一份摘要。

一個月後摘要接收了,通知我註冊參會。作為一個科研新丁,我對參加國際會議的流程一無所知。

打開學校外事網站,發現有很詳細的辦事指南。真的是十分詳細——準備材料都是十幾項起。

我忍住跑材料恐懼症,開始從「因公」「報批」等新名詞開始熟悉出國(境)報批流程。

我以為只要我一個一個材料準備,一步一步按流程走,總歸是可以辦好的,誰知道我會遇到那麼多難題呢?

因公出國

辦事指南的第一行赫然寫著「因公出國,請提前60個工作日向學校提出申請」。

啊?現在離會議日期也就剛剛2個月。我才收到接收證明,連邀請函還沒有呢。60個工作日?有這麼早就知道自己要去參加會議並做報告的嗎?

不懂不懂。

「鎮定,鎮定。」我告訴自己,「這也不一定是剛性規定,再往後看看。」

粗略看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邀請信、經費預算表、申請報告、呈批表、訪問行程安排、因公出國報批表、出國人員備案表、人員審查表、名單留存單、承諾書、簽注事項表、乘坐非國內航班審批表等。

我倒吸了一口涼氣。我以為博士答辯和博士後入站要求材料數量已是巔峰,哪知一山仍比一山高。

一個在站博士後去國外參加一次學會組織的為期3天的學術會議,真的需要提交這麼多材料,走這麼多審批流程嗎?

我去問了外事部門的老師,答覆是「是的」。硬著頭皮一個一個準備吧。

如果不繳納註冊費,應該沒辦法向會議方索要邀請函吧。因此我先繳納了註冊費570歐元,留好了證明,想著以後報銷用。

然後向會議方發郵件索要邀請函,並提出想要做oral presentation。會議主辦方很快提供了包含該內容的邀請函。

準備填寫「經費預算表」了。沒想到就是這個材料難倒了我,並最終助力我成為「科研貴族」。

第一條路

科研經費

我問了課題組老師,老師說課題組科研經費中沒有「國際交流」項目。

而《經費預算表》里明確要求「使用科研項目經費,需寫明該項目經費中的國際交流合作費及經費的總金額」。

像我這種膽小怕事的人,是唯恐落得亂用經費之指摘的。

「請問我們課題組科研經費沒有國際交流項目,該怎麼填呢?」我問外事部的老師。

「只要財務能給你蓋上章,我們就能審批。」老師回答。

「不按規定填寫,不容易蓋章吧」,我心裡有點嘀咕,「那沒有項目經費就不能參加會議嗎?」我繼續問。

「是啊。沒有經費,為什麼要出國?」老師反問我。

我覺得這話邏輯似乎有些問題,但也說不清。此時我一頭霧水,既不明白自己哪兒做錯了,也不明白應該做些什麼。

註:這裡需要再提一句。這之後,科技部的老師有次在群里提到差旅費和國際交流費可以打通使用。不過這已經與我無關了。也許有機會再來一次的時候,我再去關注這些政策解讀的小角落吧。

此路不通!

第二條路

申請教師國際會議資助

既然無法使用科研經費,我只好再做打算。

我在學校網站上發現有一項鼓勵教師參加國際會議的資助。這項經費有3萬元,只需要有邀請函並提交論文的封面就可以。

我的校內系統賬號上有申請的入口,我興緻勃勃地準備申請。轉念一想,政策一向不由我解讀,還是問清楚。

我拿著列印出來的資助辦法去諮詢博管辦。博管辦老師也不清楚,去問了主管的上級老師。

那位上級老師掃了一眼材料哈哈大笑,好像看到了什麼特別搞笑的事情,說:「這是教師資助辦法,不認字兒嗎?」

門外等候的我,看著好心幫我詢問的博管辦老師悻悻而返。有點內疚——讓好心的老師遭了奚落;又有點尷尬——飯卡上寫著「教工」,就真當自己是教師了?

此路不通!

第三條路

申請博士後國際交流資助

不過也不是完全絕望。

臨走時,博管辦老師好心提醒我,你可以去申請2019年的博士後國際交流項目。3、6、9月都可以申請,3萬塊錢,十分誘人。

我找到辦事指南研究。該資助需要提供3份材料(以正式英文信函形式):

  1. 邀請函——已經具備。

  2. 接收證明——有摘要被接收的郵件,但是並不算是「論文被接收的證明」。因為該會議並不需要提交全文,會議後也不出版會議錄。有點懸。

  3. 會議通知——這項估計不算難吧。

我向會議主辦者發郵件尋求幫助。一位中國教授,是主辦者之一,很熱心地幫我,但一個月過去了仍沒有收到回復。教授說「法國人很磨蹭」。

我中途發郵件詢問過兩次,也不太好意思繼續追問了,而且我需要儘快辦理報批和簽證,時間緊迫。

事實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我打開中國博士後網站,試著打開申請頁面,頁面上明確要求了論文收錄形式和資料庫信息。

我這種會議摘要的形式明顯是不可能通過審批的。

傾家蕩產出國參會,終於晉級科研「貴族」| 博士後奇遇記

論文收錄情況要求(圖片截取自中國博士後網對外交流項目申請頁面)

原本我還有種僥倖心態,畢竟邀請函正文中同時包含了通知、摘要被接收和邀請口頭報告這3項內容,沒準可以代替3份證明。

但申請網站上則明確要求上述3個材料要分別上傳。這徹底打消了我的念想。

此路不通!

第四條路

申請博士後日常經費

名義上存在這條路,其實早早宣告不通。

博管辦老師向我解釋,因為我入站不久,並且剛完成開題。這項經費需要開題完成後由設站單位申請,並且,「這筆經費對於國際會議,幾乎不可能報的」。

此路不通!

第五條路

自費

我儘力了。我申請不到任何「公家」的錢,我無法參加會議了。

那些話又迴響起來:

「沒有經費,幹嗎要去參會呢?」

「你太著急了,應該等基金下來再想著出國。」

……

我問了自己3個問題,並回答了自己。

問題1:為什麼想去參加會議?

· 已繳納註冊費——不想600歐元打水漂,不想學術聲譽受影響

· 該國際會議是本人研究方向的權威會議——對口對路

· 我在該會議主辦方旗下期刊已發表文章2篇、在審1篇——穩紮穩打,可持續發展是王道

· 本人研究方向較小眾——需要擴散和展示研究成果,收集同行反饋

· 本人博士期間從未參加國際會議——圓夢之旅

· 會議特邀報告人是教科書和參考文獻里的人——追星之旅

· 青年基金結果難預料——猴年馬月才會天時地利經費充足

問題2:什麼阻礙了你?

· 沒有科研經費

問題3:是否可以解決?

· 自費

我被說服了。

要去嗎?要去。

即使自費?是的,即使自費。

此路可通,恭喜!

傾家蕩產出國參會,終於晉級科研「貴族」| 博士後奇遇記

決定之後,我迅速走完了持因私證件出國的審批手續。買機票,購保險,申請簽證。

從簽證中心出來後,我開始焦急等待簽證結果,等待出發日期的來臨。

這就是我的「貴族」之旅——沒落的「貴族」——畢竟一場會議回到赤貧,兩場估計要破產。

我年紀不小資歷卻不深,免不了處處碰壁。可是我不知該怪自己,還是該怪這「壁」。

或許都不該怪。若真愛,自掏腰包造火箭。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李曉姣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4477-1186671.html

傾家蕩產出國參會,終於晉級科研「貴族」| 博士後奇遇記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這個星座的流星,有「畫像」了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誠聘海內外優秀人才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