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令人髮指:曹操竟用這種手段對付東漢臣子

令人髮指:曹操竟用這種手段對付東漢臣子

曹操去世前,陳群等人勸曹操代漢稱帝。曹操說,如果天命在我,就讓我當周文王吧!言下之意是,曹操自己不稱帝,但他的後代可以稱帝,然後再由後代來追尊曹操為皇帝。後來的歷史也是如此,曹丕稱帝後,尊曹操為魏武帝。

令人髮指:曹操竟用這種手段對付東漢臣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為了給後代稱帝清除障礙、鋪平道路,曹操這個「周文王」當得一點也不輕鬆,他不僅需要領著東漢的工資,辦著魏家的事情,牢牢掌握東漢朝廷之大權,還要變著法子掏空東漢大廈之根基,甚至不惜背負歷史罵名,做出令人髮指的事情來。

實際上,自曹操「奉迎天子」到許都後,東漢的根基已經被掏得七零八落,唯有一些「守舊」的東漢死忠臣子偶爾發出幾聲稀稀落落的吶喊,上下蹦躂著試圖要恢復漢室的昔日榮光。

換句話說,曹操想要當周文王,想要讓後代順利取代漢室江山,還必須狠下心來做一件大事——清除所有忠於漢室的臣子。

要做成這件事,不容易!因為只要曹操一天不代漢稱帝,別人忠於漢室就名正言順。所以,曹操想要清除那些忠於漢室的臣子,至少得有說得過去的理由。

令人髮指:曹操竟用這種手段對付東漢臣子

曹操迎奉天子遷都許縣,架空漢獻帝及忠於漢室的臣子。漢獻帝用鮮血寫下詔書縫在衣帶里,秘密傳給董承。董承對外宣稱接受了漢獻帝衣帶密詔,與種輯、吳碩、王子服、劉備、吳子蘭等圖謀除掉曹操。於是,曹操於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前夕將他們一網打盡,穩固了自己的後方。

孔融剛正不阿,是東漢朝廷的絕對死忠之臣。曹操就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搜羅孔融的罪名,最後以孔融「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建安十三年八月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其全家。

荀彧有「王佐之才」,對曹操建功立業貢獻良多,但他反對曹操稱王,反對曹操代漢,也是東漢的死忠之臣。於是,在建安十七年,曹操命人給因生病留在壽春的荀彧送去了一個「空食盒」。荀彧心領神會,空嘆無力回天,只好選擇比孔融更加體面一點的死法——服毒自盡。

令人髮指:曹操竟用這種手段對付東漢臣子

當初,曹操殺掉董承以後,要求把董承的女兒董貴人也殺死。漢獻帝以貴人有身孕為由多次向曹操求情,曹操都不同意。伏皇后因此心懷恐懼,寫信給父親伏完,談了曹操逼迫皇帝的兇惡行為。到建安十九年,伏皇后給父親寫信的事情泄露出來,曹操知道後非常憤怒,把伏皇后關在宮中監獄裡幽禁至死,她所生的兩個皇子也被用毒酒殺死,她的兄弟以及宗族親屬被害者有一百餘人。

以上曹操清除異己和忠於漢室的臣子,正史都是有記載的。下面,我們再說一個記載於《山陽公載記》中的故事。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金禕見漢朝政權將被曹魏取代,便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吉本的兒子吉邈、吉穆等人密謀挾持天子,起兵誅殺曹操。

令人髮指:曹操竟用這種手段對付東漢臣子

起兵之日,耿紀等率兵攻打曹操部下王必的軍營,無法攻克。吉邈於是率家僮雜役千餘人趁夜放火燒了王必的營門,與此同時,金禕也派人為內應,用箭射中王必的肩膀。

王必帶傷逃走,天亮後又率部殺了回來,金禕等人的圖謀就此失敗。但王必因為受傷過重,十天後也去世了。曹操聽說王必去世,「盛怒」。

自曹操起兵起,王必就一直追隨曹操,為曹操鞍前馬後,貢獻不少。曹操曾說:「領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所以,王必被殺,曹操盛怒是有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曹操的盛怒又有可能是借題發揮,是裝出來的。因為他需要一個借口,徹底清除掉忠於東漢朝廷的臣子,徹底掏空掉東漢朝廷的根基。而金禕等人不自量力的作亂,就給曹操提供了這樣一個好借口。

令人髮指:曹操竟用這種手段對付東漢臣子

於是,盛怒的曹操馬上命令東漢朝廷所有官員(當時有兩套官員,一套是東漢朝廷的,一套是曹魏的)全部前往鄴城,並對他們說,金禕等人作亂之時,有參與救火的站到左邊,沒有參與救火的站在右邊。

東漢朝廷的官員們以為,參與救火必定無罪,於是都站到了左邊。不料,曹操卻認為:「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語出《山陽公載記》),下令把東漢朝廷的官員全部殺了。

「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這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曹操下定決心要徹底清除忠於東漢的臣子掏空東漢朝廷根基的情況下,無論東漢朝廷的官員們站在哪一邊,曹操都可以找到借口把他們殺了。

那些被處死的官員當中,許多人雖然供職於東漢朝廷,但未必就真的忠於東漢,更未必就有膽參與反對曹操的叛亂。

然而,為了給後代稱帝清除障礙鋪平道路,為了徹底清除忠於東漢的臣子掏空東漢朝廷根基,為了讓自己能夠順利當上「周文王」,曹操竟以「寧可錯殺一千,也不錯放一個」的方式,悍然撕下了道德偽裝,也不再找什麼定罪的理由了,一下子把東漢朝廷的官員全部殺光,實在令人髮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至簡點評:文化不能「缺鈣」
曹操為何不稱帝?司馬光:因為教化和風俗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