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黃庭堅:人賢忘陋巷,境勝失途窮

黃庭堅:人賢忘陋巷,境勝失途窮

「引經據典『是指引用經典著作中的語句或故事,在古詩詞中,這是一種常用的創作手法。詩詞有字數的限制,詩人們在創作的時候都會仔細斟酌每個字,每個典故,好讓詩句符合寫作規律。因此許多典故在詩句裡面都是壓縮的,這需要我們仔細研讀,查找史料才能夠發現。這是讀詩詞的一個好處,體會詩詞之美的同時,也能學到一些不常見的歷史知識,這也是我喜歡讀詩詞的一個原因。

古詩詞中引經據典的詩詞實在是數不勝數,每句詩就是一個典故,如我們上一篇讀的《觀王主簿家酴醾》中「露濕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就用了「何郎傅粉」和「留香荀令」兩個典故。

黃庭堅:人賢忘陋巷,境勝失途窮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黃庭堅的一首詩《題宛陵張待舉曲肱亭》:


仲蔚蓬蒿宅,宣城詩句中。

人賢忘陋巷,境勝失途窮。

寒菹書萬卷,零亂剛直胸。

偃蹇勛業外,嘯歌山水重。

晨雞催不起,擁被聽松風。

東漢隱士張仲蔚的住處蓬蒿無人,但他閉門養性;南齊的謝宣城經常在別人的詩句中被提及。只要有賢能的人在,就會忘記巷子的簡陋,如果身居勝境,那也不會有窮途末路的悲哀。只有那簡單的飯食和萬卷書佔據在你心中。你張待舉不追求功名利祿,遺世獨立,徜徉在山水林泉之間,長嘯而歌。你高卧在床,那早晨的陣陣鳴叫不能把你叫起,你只管抱著被子躺著,聽那陣陣松風。

黃庭堅:人賢忘陋巷,境勝失途窮

圖片來源於網路

詩名中的「宛陵」是地點,在現在的安徽宣城;張待舉不知是何許人也,「待舉」是等待貢舉之士。「曲肱亭」是一個亭子的名字,出自《論語》:「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詩的第一句「仲蔚蓬蒿宅」,這裡用的是東漢隱士張仲蔚的典故,張仲蔚好詩文,不好功名,於是隱居起來,閉門養性。「蓬蒿」指的是野草,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被玄宗召入京城時,就曾高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二句「宣城詩句中」,是用了南朝齊謝脁的故事,謝脁是南朝著名的詩人,他曾任宣城太守,世稱謝宣城。在宣城,還有一座著名的謝脁樓,李白曾在那裡寫過千古流傳的詩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黃庭堅:人賢忘陋巷,境勝失途窮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三句「人賢忘陋巷」,這是《論語》中典故:「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孔子在稱讚他的弟子顏回。「詞中之龍」辛棄疾也用過這個典故,他隱居江西上饒的時候,居住地就命名為「瓢泉」。第四句「境勝失途窮」,是用了阮籍的典故,《晉書 阮籍傳》記載:「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阮籍自己駕車出去遊玩,沒有目的,任憑車馬四處閑逛,當路走到盡頭的時候,阮籍卻突然大哭一場,哭夠了就換一條路繼續走,當走到路的盡頭時又哭了起來。「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里也提到了這個典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前面一共四句詩,用了四個典故,引出四個古人的事迹,來歌詠張待舉的隱逸人格。從人的活動境地表明張待舉居處簡陋,但有古雅之氣。

「寒菹(zu)書萬卷,零亂剛直胸」,「寒菹」指的是冷的腌菜,這裡是指飯食簡單。前面的詩句中,我們知道張待舉居住的地方簡陋,這一句是寫他的飯菜簡單,生活平淡。「零亂」是打亂的意思,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張待舉心中沒有想其他的逝事物,簡單的飯食和萬卷書就充實了他的內心。關於「寒菹」,還有一個典故,楚惠王在吃酸菜時,發現菜中有一條水蛭,他想如果怪罪下去的話,那庖廚監食的人按律都得死,如果不怪罪他們,則是廢法而威不立。想來想去,他就自己把水蛭吃了。之後腹部得病,不能吃東西,不久後他去方便就拍出來了,連腹部之疾也好了。

黃庭堅:人賢忘陋巷,境勝失途窮

圖片來源於網路

「偃蹇勛業外,嘯歌山水重」,「偃蹇」指偃息而卧。「勛業」指功名與事業。「嘯歌」指長嘯而歌,這是魏晉時期的風氣。這兩句是在讚美張待舉不追求功名,隱居山林的高潔。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長嘯」,在魏晉時期真的是非常常見,《世說新語》記載阮籍長嘯,幾百步外都能聽見。有一次,阮籍遇到一位叫孫登的高人,但無論阮籍跟他說什麼,他都抱膝閉目養神,阮籍只好長嘯而去,但他走到半山腰,卻聽見嘯聲傳來,好像龍吟鳳鳴,群山響應,阮籍回頭一望,發現正是孫登。當然會嘯的不止阮籍和孫登,魏晉名士幾乎都會嘯,這是一種自我陶醉,也是自我表現、自我欣賞。

「晨雞催不起,擁被聽松風」,這兩句非常好理解,刻畫的是一個卧被不起,聆聽窗外松風的隱士形象。這首詩雖然題名「詠亭」,但實際是在詠人。每句詩都是在讚美張待舉品格高尚,居住在這裡的人有高尚的品格,他所建的亭子自然也具有這種品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