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加拿大豬肉「造假」發酵,12年前在俄就被發現,加農民損失慘重

加拿大豬肉「造假」發酵,12年前在俄就被發現,加農民損失慘重

過去數十年間,加拿大一直靠吸引外國人投資樓市而發展經濟,不過,這都是建立在全球投資者對加拿大經濟營商環境和投資回報率良好預期,以及高度信任加拿大經濟基礎上的。然而,最近幾個月,加拿大經濟的營商環境和信譽已持續下降。

甚至,在經貿領域,加拿大經濟的醜聞不斷發酵,被認為是「得隴望蜀」,加拿大或成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

就以加拿大豬肉出口為例,路透社6月25日報道,中國即日起暫停所有加拿大肉類進口,因加方出口證書造假。針對加拿大出口證書的調查發現,有多達188件獸醫衛生證書系「偽造」,存在「明顯安全隱患」。加拿大農業部長Marie-Claude Bibeau在一聲明中稱,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證實發現了「虛假出口證書。」

無獨有偶,更令全球投資者大跌眼鏡的是,加拿大豬肉等肉類商品出口證書造假的現象並非首例,而是由來已久。事情的最新進展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26日晚間報道,俄羅斯動植物衛生監督局表示,支持中國暫停從加拿大進口豬肉的決定。該局稱,俄動植物衛生監督局於12年前(2007年)遇到過加拿大出口俄羅斯的畜產品檢疫證書造假的情況,2007年該局共查出約700批加拿大豬肉檢疫證書造假。

值得一提的是,俄媒稱,中國海關在加拿大供應的豬肉中發現了飼料添加劑萊克多巴胺(用於促進豬和牛的肌肉生長)的殘餘物。這種添加劑在加拿大是允許使用的,但在中國是明令禁止的。俄也禁止使用萊克多巴胺,目前加拿大沒有對俄出口豬肉。

要知道,進口農產品安全例來是各國海關高度重視的一道環節,顯然,加拿大農業領域在將這一環節視為兒戲。BWC中文網觀察團分析認為,隨著加拿大豬肉"造假"事件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加拿大農產品可能都會被全球多國列為不被信任的名單當中,這將導致加拿大農民原本的收益計劃可能會大為減少。

應該說,擁有龐大市場購買力的中國市場和中國買家或已成為全球農產品消費市場的一道風向,往往中國消費者喜愛的農產品,都會為相應產地的農民帶來豐厚的收益,反之,一些地區的農民則會損失慘重。

就以加拿大農業為例,根據加拿大方面的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中國從加拿大進口的農業食品和海鮮增加了28%。中國目前是加拿大第二大農產品、農業食品和海產品出口市場。2017年,中國從加拿大進口了價值86億加元(約合65億美元)的農產品、農業食品和海產品。

顯然,中國消費者的光顧,使地廣人稀的加拿大過去通過出口農產品而賺取了大量的財富。但這也都是建立在質量有保障,商家有信譽的基礎上的。一旦這兩者失信,則意味著,加拿大的農產品訂單或面臨被取消。

加拿大豬肉等肉類農產品無疑給到正致力於發展農業出口的加拿大經濟一記響亮的耳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為止,加拿大的油菜籽和大豆或也面臨出口阻滯的困境。

例如,據Calgaryherald報道,在加拿大統計局數據中,自今年以來,已看不到中國買家採購加拿大油菜籽的信息,有分析認為,中國買家或停購了加拿大油菜籽,這也導致加拿大油菜籽價格大跌。華爾街日報上月報道,至少有兩批加拿大大豆發貨被拒絕入關。

值得玩味的是,加拿大近年將產業結構重點也轉移到了農業領域,並希望到2025年,對全球出口農產品總額可以達到750億美元。而加拿大農業和農業食品部長勞倫斯麥考利(Lawrence MacAulay)數月前曾表示表示,我們希望加拿大的農產品能夠進入中國市場。比如,藍莓、車厘子、魚類、海產品、牛肉、豬肉、冰酒以及楓樹糖漿。

顯而易見,眼下的市場正在給到加拿大農產品鮮明的答案。加國農民損失慘重,根本原因或正是在於加拿大農業領域低估了全球大買家的能力,加國農業或永久受傷。(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見地網 的精彩文章:

中俄印三國或即將做一件顛覆世界貨幣交易的事後,事情又有新進展
中國油價或創年內最大降幅,外媒:美國石油可能是騙局

TAG:商業見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