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哲理詩,值得一讀再讀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哲理詩,值得一讀再讀

我國古代詩歌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其中有一部分詩歌,則以富含深刻的哲理而流傳千古。這部分哲理詩,通常飽含了詩人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命運的思考。譬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涇溪》,便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詩。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哲理詩,值得一讀再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涇溪》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杜荀鶴之名,相比較白居易、蘇軾等知名詩人而言,略顯不知名,但是他的這首詩,卻以景物中寓哲理,析理得透徹,聞名遐邇。全詩主要是通過運用比喻手法,透露出深刻的人生哲理,給人以「居安思危」的歷史告誡,值得一讀再讀。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杜荀鶴的這首《涇溪》: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哲理詩,值得一讀再讀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它的意思是說,涇溪裡面有礁石,水流湍急,行船很危險,人們路過的時候都非常小心。所以一年到頭都不會聽到翻船沉沒淹死人的消息。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得知人因為環境的惡劣,所以深諳涇溪航行的危險性,故時刻保持著「兢慎」,這樣也就得以平安地通過這一段險象環生的水路。

然後,我們再看詩的最後兩句「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即沒想到在水流平穩,沒有礁石的地方,卻常常聽到有船沉沒淹死人的消息。乍一看,這種現象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船的沉沒取決於開船的人,不是取決於路的險要或平緩。人都有著自己的思維慣性,當溪險石危時,自然會時刻警惕,也就安如泰山。而當平流無石時,很容易懈怠,便會舟覆人亡。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哲理詩,值得一讀再讀

這便是杜荀鶴這首《涇溪》詩析理的高妙之處。延伸來看,杜荀鶴在這裡絕不僅僅是說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擬人事的成敗,甚至是國家的興亡。《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有一句名言:「生於憂患,亡於安樂。」這首詩中涇溪的「險」便是憂患,涇溪的「平」則是安樂。所以人要居安思危,才能保持人事。

眾所周知,吳王夫差便是興於憂患之時。他勵精圖治,打敗了越王勾踐。但後來卻享受安樂,怠於治國,最終被越所滅。這個歷史事迹,正是對杜荀鶴這首詩中兢慎則成,懈怠則敗的實例說明。諸如此類的事情,不說這些歷史事迹,即便是放在我們個人身上,即便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只要懈怠了,便會落得失敗的後果。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哲理詩,值得一讀再讀

綜觀杜荀鶴的這首詩,雖然相隔現在千年之久,但是它的現實意義卻不容低估。它讓我們謹記「興於憂患,亡於安樂」的古訓,理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更能懂得「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不僅在人,放在國家、民族上也適用。所以總的來說,杜荀鶴寫下的這首著名哲理詩,值得一讀再讀。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慶余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傷心的一首詩,道盡了人生悲涼,讀後讓很多人落淚
屢遭打擊後,劉禹錫寫下一首千古絕望之作,道盡心中苦悶

TAG: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