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蘋果收購吳恩達站台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 靠併購能否「超車」

蘋果收購吳恩達站台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 靠併購能否「超車」

自動駕駛圈風雲變化、雲譎波詭,昨天可能還是估值兩億美元的明星公司,今天就可能陷入絕境,被迫關門大吉。

(圖片來源:Drive.ai官網)

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周二證實,已收購了由人工智慧專家吳恩達(Andrew Ng)「站台」的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Drive.ai,並挖來了數十名自動駕駛技術工程師

此外,蘋果還收購了Drive.ai的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資產,但交易金額未披露。Drive.ai的總部將於本周五正式關門。

從騎在資本的虎背上馳騁到一地雞毛,Drive.ai只花了四年的時間。

(圖片來源:Drive.ai官網)

Drive.ai是一家從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走出來的自動駕駛初創企業,於2015年正式成立,團隊成員主要來自斯坦福大學。

Drive.ai總部位於矽谷,之所以在國內能夠引起廣泛關注還在於吳恩達的名氣。他是百度前首席科學家,是Twitter上的「AI代言人」,被稱為「人工智慧四大神」之一。

吳恩達與Drive.ai這家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首先,創始團隊都來自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吳恩達教授的團隊;

此外,公司總裁Carol Reiley,公司8位創始人之一,她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吳恩達的妻子;

最後,吳恩達2017年離職百度三個月後,他本人也以人工智慧專家和董事的身份加入Drive.ai, 與此同時,Drive.ai宣布了新一輪融資。

融資進展方面,Drive.ai 在2016 年第一輪融資中募集了 1200 萬美元後,又分別在2017 年的 6 月和 9 月進行了兩輪融資,籌集資金超過 7700 萬美元,這將Drive.ai的估值推高至2億美元。

Drive.ai自創立以來,便頭頂閃耀的「AI光環」,其對標公司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美國打車巨頭Uber以及通用汽車自動駕駛部門Cruise和豐田等汽車製造商。

在商業化落地方面,Drive.ai 一直在嘗試搭建自己的自動駕駛平台,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打造高性價比的自動駕駛軟體。

Drive.ai宣稱,它們「深度學習優先」的方式讓自動駕駛汽車能快速領會新的駕駛場景和路線,可以省去大量繁瑣的工程工作,從而實現快速大規模部署的目標。去年,Drive.ai 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完成:

2018 年 7 月,Drive.ai 首批 3-4 輛(高峰期 4 輛)自動駕駛廂式車開始在德州弗里斯科市的 Hall Park 園區和 The Star 商業區之間進行試點服務,開啟為期 6 個月的運營,為園區內上萬名僱員提供最後一英里的免費出行服務;

三個月後,Drive.ai 宣布正式在德州阿靈頓,並向居民、僱員和旅遊者推自動駕駛打車服務。這也是德州首個真正意義上面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乘車服務。

這家初創企業在六個月內就完成了兩次商業部署,速度曾一度令人驚訝。

而在路測方面,Drive.ai直到去年5月份才開始啟動該項目,與競爭對手相比確實慢了一拍。許多不差錢的頭部玩家,幾年前就測試車滿街跑了。

加州機車輛管理局發布《2018 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的顯示,華人創辦的自動駕駛公司 Pony.ai(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均排在 Drive.ai 之前。Drive.ai 位居 12 名,平均每跑 134.3 公里需要人工接管一次。Pony.ai 位列第 5 名,平均跑超過 1600 公里需要一次人工接管。

雖然Drive.ai在路測層面落後於競爭對手,但無論是從團隊實力還是商業部署亦或是融資情況來看,Drive.ai淪為「賣身」的命運確實讓人有些吃驚。

有行業專家就此解釋道:Drive.ai「賣身」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自動駕駛作為一個創業方向,它的回報周期較長。目前很難說自動駕駛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到大規模應用,而風投基金一般都是5 2的配置,就是五年投資最多再加兩年回收期。自動駕駛領域對風投來說,回報時間太長,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很多自動駕駛項目都是大公司來做,比如美國的谷歌,中國的百度,這些公司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一種產業投資。無論是谷歌還是百度,都不存在5 2的配置。

第二個原因,目前自動駕駛到了一個很關鍵的,需要做整合的時刻。目前看到一些自動駕駛創業公司要「賣身」也不奇怪。』

此外,內部動蕩也被行業認定為 Drive.ai 尋求「賣身」的緣由之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再回過頭來說蘋果。蘋果於2014年就早早入局了自動駕駛領域,從硬體(造車)到軟體(自動駕駛軟體)都摸了個遍,但卻「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蘋果不僅沒有強搶佔先機,甚至還被許多競爭對手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根據2019年2月,加州車輛管理局發布的「脫離報告」顯示:蘋果居然考了個倒數第一!

蘋果自動駕駛汽車每1000英里要脫離871.65次,大約每1.1英里就脫離一次。相比之下,自動駕駛汽車領軍企業Waymo的汽車每1000英里只脫離0.09次,每11,154.3英里才脫離一次。

今年4月初,還傳來消息稱,蘋果旗下自動駕駛項目裁員近190人的消息。這讓外界唱衰蘋果自動駕駛項目的聲音更多了。

但此次蘋果證實收購Drive.ai說明它還沒有放棄自動駕駛,還想在這個領域「掙扎」一下。

最後,Drive.ai被賣身的背後正在幫我們認清,在高歌猛進的表象背後,很多自動駕駛創業團隊已經搖搖欲墜,因為自動駕駛技術面臨著太多不確定性和過長的落地周期,市場的樂觀情緒正在拖垮。

從「五年內落地」,到「三年內落地」,再到「今年落地」,無人車概念被反覆包裝後,創業者的口號越喊越響,但距離PPT上承諾的技術能力卻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當耐性被逐漸消磨,團隊內部隱患卻被逐步放大,行業洗牌的時間線逼近。

自動駕駛領域已經發出明顯的整合信號。如今,擺在創業者面前較為明朗的只有兩條出路:尋求被收購,或者融到更多的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出師未捷先遭打擊!印度5G大躍進計劃剛出爐 通訊行業大裁員就來了
別再撕「甜粽」還是「咸粽」了,你知道古人都用什麼包粽子嗎?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