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盡各種手段都沒用,頭號大國進退兩難,伊用行動給世界上了一課
作為中東區域大國的伊朗,從未像現在這樣「風光」過,被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關注,成為眼下國際局勢中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2018年9月,在敘利亞戰火停歇之後,俄美鬥爭也暫時進入緩和期,美伊鬥爭正式開始。2個月後,頭號大國美國重啟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並喊出徹底斷絕伊朗石油外輸的口號,嚴厲要求所有國家和伊朗斷絕石油往來,對伊朗石油經濟造成重創,單日出口量縮減至巔峰時期的1/8。
對於伊朗而言,石油外輸是其經濟命脈,一旦被徹底截斷,那伊朗必然岌岌可危。為了化解這個危機,伊朗高層採用通過國內企業零散外輸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伊朗經濟的活力。同時,伊朗還積極的與內陸的巴基斯坦等幾個國家溝通協助,計劃建造陸上石油運輸通道,以躲避美方的監控,恢復和原來老顧客的石油交易。伊朗的這一系列動作,讓外界看到伊朗抵抗的決心,越來越多的國家在背後出手相助,導致美國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幾個月過去,伊朗日子過得艱難,但畢竟算是挺了過來,這讓美國十分不滿。4月8日,美國總統破天荒的,將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透露出想要對其動武的信號。整個5月,美軍接連調兵遣將,在伊朗外海波斯灣進行部署,戰爭的陰影越發濃烈。在一番動作之後,美方終於暴露出其真正目的,即武力脅迫伊朗簽訂核協議,喪失防禦的能力,慢慢衰弱為不入流的中東小國。
對此,伊朗完全不顧及美方臉面,多次強硬表態已做好戰爭準備,隨時迎戰。6月13日,日本應美方邀請,前往伊朗德黑蘭,以中間人身份進行斡旋,依然得到抵抗到底的肯定答覆。6月20日,伊朗更是下狠手,直接將美國價值過億的無人偵察機擊落,以表明抗擊美方霸權的決心,美伊關係達到空前的緊張程度。當天晚上,美總統特朗普差點就對伊朗開戰,但在指令發出後沒多久便撤回,疑是受到白宮高層的阻撓。
眼下來看,伊朗強硬抗擊的態度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這讓美國在使盡了各種手段之後,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一方面,伊朗作為俄羅斯在中東最得力的戰略支柱,除非其投向美國陣營,否則就必然要對其進行從重打擊。其次,要想打擊伊朗,無非就是經濟和武力兩種方案。經濟制裁早已實施很久,有些效果但難以真正摧毀伊朗,那就只剩下武力這一條路,但問題是,真的能打嗎?顯然不行。
一旦真的開戰,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部署勢必被全盤打亂,甚至本土也可能面臨被戰火波及的危險,最主要的是,當美國陷入戰爭的時候,其他一些亞洲、歐洲的區域大國將會乘機崛起,徹底推翻美國的霸權地位,這個結果,是美國承受不起也不遠承受的,所以,眼下的美國當真是相當的憋屈與難受。不得不說,伊朗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全世界所有反抗霸權,維護主權的國家上了一課。


※北方四島談判破裂,俄艦隊嚴陣以待,日本航母無法靠近只能掉頭
※B52調轉槍口,兵分兩路直撲俄邊境,蘇27衝出,上演硬核攔截
TAG:龍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