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熙和他的山水畫理論

郭熙和他的山水畫理論

郭熙(約1000—1090年),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東)人。

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於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捲雲的皴筆,後人稱為「捲雲皴」。

郭熙作品中的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勢雄健,水墨明潔。畫山石多用捲雲或鬼臉皴。熙寧(1068-1077)年間在國畫院學藝,後任翰林待詔直長,成為宮廷畫院重要成員。早年風格較工巧,晚年轉為雄壯,常於巨幛高壁作長松喬木,曲溪斷崖,峰巒秀拔,境界雄闊而又靈動飄渺。存世作品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等。

這位先人對山水畫的創作有一套自己的理論。

在《林泉高致》中,郭熙這樣談山水的理論:「山近看如此,遠數里看又如此,遠數十里看又如此,每遠每異,所謂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側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異,所謂山形面面看也。」

此番話中的玄妙,可以見得郭熙對山水畫中移步換景畫法是多麼熟爛於心。

其子郭思在回憶父親郭熙當年作畫的場景時說,「凡落筆之日,必明窗淨几,焚香左右……巳營之,又徹之,已增之,又潤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復之,每一圖必重複終始。」

「丹青難寫是精神,意象慘淡經營中」,一位畫家為了完成一幅優秀的畫作,往往要經歷了一個痛苦掙扎的過程,而郭熙的這個過程尤為漫長和富有意義。

郭熙繪畫作品賞析: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本文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天水茫茫,一葉扁舟,國畫講究的,就是這個意境!
那時,梅墨生先生還正青春……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