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長必讀!影響孩子一生性格的黃金期,千萬被無知搞砸了!

家長必讀!影響孩子一生性格的黃金期,千萬被無知搞砸了!

兒童教育專家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時期》一書中提到,自我意識的敏感時期是孩子未來性格的最早映射。

未來性格的都起源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時期。

這段時間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堅持「循規蹈矩」,把孩子搞得一團糟,家庭往往會成為「衝突和戰場」。

那麼,面對「什麼東西都是自己」的娃,比講道理更有用的,是以下這些方法!

1. 不要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

俗話說,隔輩親,小B和先生因為工作繁忙,所以通常爺爺奶奶會帶孩子。

孩子的祖父母很寵孩子,通常孩子只要想要,老人就會給。

包括吃的,想吃什麼都給他吃,最喜歡說的話就是,「我不吃,給寶寶吃」,「你喜歡,就都是你的」,「你想去哪裡,我們就去哪裡。」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這是老年人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但從長遠來看,孩子認為他是世界的中心,一切都必須以我的思想為基礎,不考慮他人的感受,這確實會造成孩子以後的「自私專橫」。

因此,在家庭中,最正確的養育是照顧家庭中每個人的想法。

2.明確物品的所有權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區分什麼是他的,他能做什麼,什麼東西是別人的,他不是主人。

只有當孩子明確了「我的」和「你的」之間的界限,他才會尊重別人,不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搶奪別人的東西。

處於「什麼是我的」敏感期的孩子其實只是想填滿他們的慾望,我們只需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東西,他們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的東西不能放在你的口袋裡。

3.鼓勵交流與分享

物業敏感期的表現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認為一切都是我的;

第二階段是要明白「我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我不拿你的,你也不要拿我的!

第三個階段是理解,東西是可以交換的,在交換和玩耍之後,我的還是我的,你的還是你的。

因此,當孩子有明確的主人翁意識時,下一步就是鼓勵交流和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這樣做了,不要猶豫,要儘快去表揚他們。

很多時候,家長也不需要長篇大論的說教,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就可以,比如自己也會將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孩子,或者是分享給其他的家庭成員。

比如,將一顆甜甜的橘子分一半給身邊的人,孩子看到就會明白,有好吃的是可以大家一起分享的。

這樣,各位家長明白了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子有方 的精彩文章:

13歲之前,必須讓孩子養成這4個好習慣,錯過終身難以彌補!

TAG:教子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