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何凌漢、何紹基、何慶涵、何維朴,何氏祖孫四代皆善書法

何凌漢、何紹基、何慶涵、何維朴,何氏祖孫四代皆善書法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歷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書法密碼微店

何紹基小楷《冊封琉球賦》(局部)

何紹基書法對聯

何紹基《跋墨皇本聖教序》

何紹基之父何凌漢書法

何凌漢(1772~1840),字雲門,號仙槎,清大臣、書法家。嘉慶十年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先後擔任順天府尹、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工部尚書、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等朝廷要職。

何凌漢書法冊頁《東方朔贊》(局部)

何凌漢行書《呻吟語》節選屏

何紹基之子何慶涵書法作品

何慶涵(1821~1892),字伯源,何紹基子。咸豐八年(1858年)戊午科舉人,官刑部郎中。楷書師顏真卿、歐陽詢,行書宗李北海,晚年書風近似乃父。繼承藏書,作有《眠琴閣遺文》。

何慶涵行書團扇面,湖南省博物館藏。

釋文:至正乙巳閏月五日因瓊野上人以此紙求需畫。既為寫溪山秋色並書。吳門僧惟茂住天台山一禪剎,喜其旦暮見山,作絕句曰:「四面峰巒翠入雲,一溪流水漱山根。老僧止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門」有詩家風旨。而或者謂山若欲去,豈容人掩住,蓋吳人痴獃(呆)習氣也,其說可謂不知音。香光嘗云云林書江南人士,以有無為清俗,此軸乃香光自收,以貽伯襄司成者書格天趣盎然。書應壽吾十七兄大人雅正,伯源何慶涵。

何慶涵行書孫承澤《庚子銷夏記》節選,湖南省博物館藏。

釋文:王蒙松山書屋圖純用巨然,予見巨然浮嵐圖未及收,睹此宛如浮嵐在眼。畫至此,嘆觀止矣。王百穀題稱為陸文裕公家物。貺生廿兄世大人雅屬,弟何慶涵。

何紹基之孫何維朴書法作品

何維朴(1842~1922),字詩孫,晚號盤止,亦號盤叟,何紹基孫,工書畫,晚年寓居上海,鬻畫為生。書法相仿何紹基,得神似。

何維朴小行草團扇,湖南省博物館藏。

此團扇書蘇東坡《泛潁》:「我性喜臨水,得潁意甚奇。到官十日來,九日河之湄。吏民相笑語,使君老而痴。使君實不痴,流水有令姿。繞郡十餘里,不駛亦不遲。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畫船俯明鏡,笑問汝為誰?忽然生鱗甲,亂我須與眉。散為百東坡,頃刻復在茲。此豈水薄相,與我相娛嬉。聲色與臭味,顛倒眩小兒。等是兒戲物,水中少磷緇。趙陳兩歐陽,同參天人師。觀妙各有得,共賦泛潁詩。」髯蘇此詩刻畫處更有生趣。詩孫並草。

(1)蘇坡謂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皴,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人至以手捫之,謂有窪隆,以為至妙。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於毫釐間唐。

(2)唐廣明年,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其後蜀人黃筌、孫知微,皆得其筆法。

(3)始知微欲與大慈寺壽寧院壁作湖灘水石四堵,經度經年,終不肯落筆。一日,倉皇入寺,索筆墨甚急,奮袂如風,頃刻而成,作輸瀉

(4)跳蹙之勢,洶洶欲崩屋也。知微後五十餘年成都蒲永昇,性與畫會,始為之,得二孫遺意。近世孫白瓶意作潭泊浚(原)源,平波細流,停為瀲

(5)灧,引為決泄,盡出前人意外,新規勝槩。不假山石為激躍而自成迅流,不借灘瀨為湍濺而自為澌波。使夫縈紆曲直,隨流蕩漾,自然長

文(紋)細絡,有序不亂。嘗言畫漫水要不斷水脈為工,畫急水要不混回(洄)瀾為妙。故知汪洋含蓄以涴演為平,引、分流以澹蕩為勢者,此真天

(7)下水也。楚州聖因院有曹仁熙畫水,中有一筆長一丈八尺無接續處,戚文秀畫清濟灌河圖中有一筆長五丈,常州佛寺後壁有

何維朴行書八條屏,湖南省博物館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顏真卿《朱巨川告身》
81歲的文徵明第三次寫此帖,學黃庭堅幾乎可以亂真

TAG:書法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