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實行的秘密建儲制度,避免了皇子爭儲,同時也留下三個弊端

雍正實行的秘密建儲制度,避免了皇子爭儲,同時也留下三個弊端

雍正皇帝即位後,鑒於康熙晚年諸子奪嫡的教訓,實行了秘密建儲制。這個制度的實行有效地避免了皇子爭儲、禍起蕭牆的發生。客觀地說,秘密建儲制度是一個具有積極作用並有利於統治穩定的好措施。不過任何制度都不可能盡善盡美,秘密建儲在保證了儲位順利傳承的同時,也有不少弊端。

第一,秘密建儲制度中的保密性是相對的。

由於各種主觀因素的影響,所謂的「秘密」很難完全兌現。雍正帝的秘密建儲做得相當周密,但是,他於雍正八年(1730年)曾將傳位詔書告訴了親信大臣張廷玉,雍正十年(1732年)又告訴了鄂爾泰,並對他們說:「汝二人之外,再無一人知之。」

雍正八年的時候,雍正帝患病且病情嚴重,他向張廷玉「密示」傳位詔書,顯然是帶有託孤之意,同時也反映出雍正帝對能否通過秘密建儲順利實現皇位傳承,缺乏信心。

乾隆帝實施秘密建儲的時間最長,基本上也做到了「至嚴至密」。然而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當乾隆帝準備結束秘密建儲,公開宣布暗定儲君顒琰為皇太子的前一日,寵臣和珅便向未來的皇太子「先遞如意,泄露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這表明,乾隆帝還是對身邊的人透露了傳位密旨。

秘密建儲的的主要作用就在於「秘密」二字,一來是眾皇子不知道未來的繼位人是誰,因此無法進行政治鬥爭;二來是群臣不知繼位人誰,也就無法結黨逢迎。可一旦泄密,秘密建儲則失去了其意義,照樣還會引發儲位之爭。因為清朝實施秘密建儲僅有數代,歷時較短,尚未出現負面的情況,但這一隱患是始終存在的。

第二,對暗定儲君的考察培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秘密建儲制度的核心內容是:皇帝全權決定儲君人選,既擇賢而立,又優先考慮嫡長;對儲君暗中培養和考察;對儲君人選嚴格保密。然而在實施中,暗中培養考察儲君與嚴格貫徹保密方針,是一對矛盾,實施者往往顧此失彼,處於兩難境地。

原本,儲君是未來的皇帝,在任的皇帝都會對儲君進行系統的培養和教導。遠的且不說,康熙立胤礽為儲君後,在教育、政務方面就進行了細緻了培養。這也能為儲君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基礎,不至於登基時手忙腳亂,無所適從。

可秘密建儲是暗定儲君,當朝皇帝對他的培養考察大都只能限於一般性事務,基本上和對待其他皇子無異。這就造成了儲君缺乏鍛煉,受到了較大限制。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帝中,除乾隆帝外,其他三人在才力、氣魄等方面,同清朝前期諸帝相比之所以有很大差距,這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在皇權能否受到官僚集團制約方面,秘密建儲是一種倒退。

嫡長子皇位繼承製下,儲君的選立相對公開。王朝最高統治集團不同派別的成員從各自利益出發,常以各種方式介入皇位傳承,影響、干預皇帝對儲君的選擇、廢黜或改立。這在客觀上能夠部分地遏制皇權獨斷專行,減少決策失誤。

秘密建儲的整個過程中,則完全是排除其他人的介入,一切由皇帝全權決定。如果為皇帝所屬意者是一位品德素質很差的人,這位暗定儲君繼位後,將為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帶來何種後果,實難預料。

秘密建儲制出現在皇權不斷集中強化,最終達到極致的歷史進程中,又對這一進程有著推動作用,也體現出它的封閉性。它是中國皇帝制度下發展到極端狀態的個人專制獨裁,在皇位傳承中的一個生動反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翁同龢被開缺回籍,光緒帝在此事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明代諸帝除朱元璋外,此盛世之君最重民意,凡民有所求無不從之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