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條街身處廣東進入卻要辦證,名稱很讓人不舒服,網友呼籲:改名

這條街身處廣東進入卻要辦證,名稱很讓人不舒服,網友呼籲:改名

在中國近代史上,至今讓中國人很不舒服及十分尷尬的一條街,莫過於位於深圳沙頭角的一條500米長的老街。如果不是歷史原因,這條街僅是深圳最為普通的一條老街,街上不大的店鋪中,出售一些港貨,珠寶,電子產品,生活用品等。如果它不是成為旅遊景點,估計也沒有幾個當地人會來這裡購物。

這條街有啥特別的?無論你是誰,即使深圳當地人,如果想進到這條街都要「辦證」,也就是通行證,過去還要10元辦證費。這個證可不是誰都能辦的,是在深圳市公安局辦理的一張"前往邊防禁區特許通行證",因而此地被譽為特區中的"特區"。

而這條街,則為位於廣東深圳鹽田區的著名「中英街」。

造成在深圳我們自己土地上還要辦證通行的這條「中英街」,其歷史背景,是1899年6月9日李鴻章與英國簽訂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規定將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期限為99年。1900年3月16日,中英兩國勘界人員來到沙頭角,從海邊開始沿著河道進行測量和勘界,豎立了界樁。

而沙頭角正處於界碑一側,從此,沙頭角一分為二,變成了"新界沙頭角"和"華界沙頭角"。而後,在這條街兩側有人搭建房屋,出現擺攤的村民,逐漸形成一街兩制的局面,一面為香港區域,這就是中英街。

如今,這條街街心以"界碑石"為界,一塊石碑就位於中英街的門口處。

在八十年代前,中英街外國貨港貨雲集,內地經濟剛剛發展,一度成為人們購買洋貨之地,前來淘貨的人很多。而到了9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遊客淘貨轉戰國外,這裡漸漸淡出人們視線,多數只是遊客作為一個旅遊地前來閑逛。

小編曾以一名遊客慕名來這裡,發現裡面店鋪與景點的街邊小攤沒啥區別,許多遊客覺得物品真假難辨逛的多,買的少,許多人是被旅遊團拉來的,人們來此的收穫就是在界碑處合個影留個紀念。

自2018年1月1日起,進入中英街必須辦理的《邊境特別管理通行證》10元辦證工本費已經取消,辦證可網上預約,到景點拿身份證通過。

中英街還有個特別的,就是即使你辦證,也不是每天都可以進去,辦證去過一次的非深圳居民再去得等3個月以後,今年才出新規,辦證間隔期從原來的 3 個月調整為30天。深圳戶籍居民間隔 7 天可申辦一次通行證。

不僅僅是辦證讓人尷尬,在許多人眼裡,香港1997年7月1日已經回歸祖國懷抱,1899年與英國簽訂的99年租期已過了20年,在深圳街頭還有「中英」街,總會讓人想起那段被英國奴役的歷史,讓人看名稱心裡很不舒服。

於是網上出現兩種聲音,一是強烈要求中英街改名,至少要去掉一個「英」字;還有一種聲音,稱改不改無所謂,這是為了紀念那段歷史。

而在你看來,中英街該不該改名呢?

這裡是·圖說故事520的原創旅途所見所聞,嚴禁轉載盜圖搬運,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淡雅如菊 的精彩文章:

村中老樹百年不死被稱「老妖精」,綿延十米靠6支架撐,果仁特香
268元西餐4個人吃,北方小城,看看能吃點啥

TAG:淡雅如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