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管仲相齊,他是如何幫齊國成為春秋首霸的?

管仲相齊,他是如何幫齊國成為春秋首霸的?

周朝滅商以後,姬姓天子分封天下,姜尚受封齊國,這個在《封神榜》里呼風喚雨的大巫師究竟是否具有超自然的能力我們不得而知,但從齊國的地理位置來看,身為異姓的姜子牙並沒有後世想像的那樣受重視。但齊國在隨後的數百年里卻如疾風驟雨般迅速崛起,並晉級春秋「首霸」,這就不得不提到管仲,這位古代經濟大師的超前思維以及類似凱恩斯主義在先秦的實踐。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齊桓公和管仲都算不上「賢者」,桓公自詡「三好」,即好吃、好田、好色;管仲則是一個逃兵和失敗的商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對活寶,卻開創了齊國的霸主紀元,並且留下的治國思想惠及如今。周朝的統治中心在黃河中游,這裡人口稠密、土地肥沃,而彼時的山東半島卻荒僻偏遠,屬於未開發的蠻荒之地,這一點很像改革開放之初的廣東、福建,但也與兩千年後的改革呈現出共同的特點:觀念的優先往往比資源的優先更重要。

殷商時期的社會要比後世更加重視商業,西周建立之後總結前朝滅亡的教訓,認為是民眾熱衷工商而荒廢了農業,造成民心浮躁、國基不穩,自此以後重農抑商成為社會的主旋律。但顯而易見,管仲走的是一條與周天子完全不同的道路,齊國對商業的重視絲毫不亞於農業,比起其餘諸侯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早年間經商失敗,但這位政治家顯然明白商業的贏利能力遠遠大於農業,而振興工商則是實現富國強兵最便捷有效的途徑。

齊國地處海濱,漁鹽之業甚為便利,但遠離中原腹地,如何吸引天下商賈便是擺在管仲案前的第一個難題。為了刺激市場,管仲規定魚鹽等物可以自由出口,關隘只做登記而不予徵稅;外國商人來齊國做生意的,來一輛車的提供本人食物,來三輛車的提供馬匹飼料,來五輛車的提供差役僕人。結果很快便形成了「天下商賈歸齊若流水」的局面,甚至《戰國策》記載齊都臨淄「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

那麼可能有人會問,實行低稅率吸引商賈,商人們是來了,稅收豈不是依然原地踏步?如果這樣想,就再來看一組數字,單以臨淄為例,居民高達三十萬人,而同時期西方最繁榮的雅典不過五萬人。有這樣龐大的人口基數,即便是稅率再低也架不住規模大,所以齊國的富有在當時來說位居各國之冠。而且管仲在替國君斂財上手段極為高明,如果國家掌握了大量的布,就不再對布徵稅,而征之以原材料麻;如果國家掌握了大量的帛,就不再對帛徵稅,而征之以原材料絲。這樣一來,布和帛就會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而暴漲十倍不止,最終獲利的還是國家。

「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儘管只有簡單幾個字,但其中包含的智慧卻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古代,只要一個人活著,他的生活就離不開鹽和鐵,那麼只要國家把出鐵的山和產鹽的海壟斷起來,試問你除了向官方購買鹽鐵之外,又能向誰購買呢?而接下來就簡單了,萬乘之國人口千萬,如果徵收人頭稅,每月至多三千萬錢,而且民怨沸騰;如果將稅收加在鹽價里,每月少說可得六千萬錢,而且無人可知,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管仲的狡猾。

後世以勤儉為美德,而管仲是極端享樂主義的代表。這個人不僅生前就佔據兩座宮殿,而且死後也靡費甚巨,管仲的享樂顯然不單是為了縱容感官,實際上他有自己的理論依據。在其看來,只有富裕的人不斷消費,貧窮的人才有工作可做,如果大家都不消費,就會造成商品流通的減少,亦即「儉則傷事」。他曾提出,年歲凶歉的時候國家不僅不應該減少開支,反而要大修宮室台榭,並且優先僱傭失去家產的赤貧者。單就這一點來說是不是與大蕭條時期的羅斯福新政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在管仲留下的種種記載當中,尤其令人稱道的就是「以商止戰」。儘管齊國富裕無比,軍隊裝備精良,但管仲卻極少用兵,甚至終桓公一世,齊國也只是消滅了譚、遂兩個小國而已。與武力打擊相比,管仲更樂意使用商業手段。當時魯、梁都是東方大國,且兩國民眾善於織綈,這種光滑厚實的絲織品可以裁剪服裝,但價格昂貴。管仲建議桓公及貴族帶頭穿綈,很快普通民眾也爭相效仿,有齊國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魯、梁兩國的綈開始供不應求。

但奇怪的是,管仲一面大量進口綈,一面嚴禁本國百姓生產,很快魯國和梁國的百姓荒廢了農時,糧價暴漲。此時的管仲露出了猙獰的面孔,他下令封鎖關口,不準再進口一片綈,我可以不穿漂亮衣服,但你不能不吃飯。結果魯、梁直接崩潰,國君不得不遣使修好,這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毫無疑問,管仲的經濟思想是超前和獨到的,但這種「和平稱霸」的策略最終沒有貫徹後世。進入戰國之後,以武力吞併為手段的軍事冒險,顯然效果更為明顯和直接,這位古代的凱恩斯主義者也最終為暴力所取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中東大國中,為何沙特的地緣優勢最明顯?
浙江為什麼不簡稱越?和廣東有關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