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3個月前我們小區,多戶有是出現放在門口的鞋,會無緣無故少了一隻的現象。其中我們家也不見兩隻鞋子,分別是從兩雙鞋子中,拿走不一樣的2隻鞋子。

我們小區物業管理完善,治安很好的,但卻頻頻出現多戶不見單個鞋子的事,有人的鞋子很快會在上下樓道就能找到,但有的鞋子找遍所有地方都找不到。顯而易見這樣的事情,是小孩搞的惡作劇。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找回自己的鞋子,我們的兩隻鞋一直是找不回來了。後來我們小區的清潔阿姨在搞衛生時,無意中看見偷藏別人的鞋子孩子。

阿姨也去找了孩子的父母告知這件事,為了保護孩子的名譽,阿姨就不願說出是那個孩子做。只說孩子已經是5,6年級的學生了。

我以為孩子父母知道後會領著孩子,幫我們把不見的鞋子找回來,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行為的邊界在哪裡!似乎他爸爸媽媽對規則培養意識沒有這麼強。反觀有的父母是就很重視孩子的行為規則教育的。

之前看過到一個視頻,美國弗吉尼亞有一位父親他孩子在學校校車上欺負了同學,被校車拒載。孩子讓他開車送他上學,但他果斷拒絕了,並且要求孩子每天跑步去上學,無論天氣寒冷還是下雨的天氣,依然讓孩子跑步去上學,他開車在後面跟著。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位父親在視頻中說,自從孩子對他的行為負責後,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很不錯,過程的確讓孩子有點苦,但卻讓孩子的明白自己行為的邊界,及時糾正行為後,更能管理自己的行為。

其實孩子每一次的犯錯,都是父母培養孩子規則意識,樹立行為邊界最好的時機,掩蓋和忽略只會讓孩子對自己行為沒有邊界,容易犯更多同樣行為的錯誤。沒有行為邊界的孩子不僅要治,更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沒有行為邊界=縱容孩子犯錯

什麼是孩子的行為邊界,從字面的意思看來是:孩子行為的限界,簡單來說,是孩子自己知道什麼是應該做什麼,什麼是不可做,自己有自己行為的尺子,能很清楚自己的行為界線在哪裡。

為什麼說孩子沒有行為邊界等於縱容孩子犯錯呢?

之前有看過一個視頻,一個7.8歲的孩子進地鐵後看見旁邊的一名女士在吃蛋卷,直接的對這位女士說:給我,我要吃。別人不給他,他就伸手去把別人的蛋卷搶過來。陪同這個孩子的父母,全程沒有阻止自己的孩子不當的行為,還跟孩子說:「吃完了再去要」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上雖然是極少見,但的確孩子有很多過分的行為是父母允許的,在小的時候沒有約束孩子不當的行為,造就孩子越來越沒有行為的邊界。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孩子還小,等他長大了就會改的,其實往往是這種思想會讓我們的愛變成縱容,我們幼兒園有一個孩子,他總喜歡突然從後面推倒站在前面的人,無論是上下樓梯還是排隊,都喜歡突然把人推倒。我相信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喜歡推人,而是在父母教育的過程中對孩子行為限界的教育。以至於孩子上幼兒園了(小寶媽媽孩子是從一歲多就愛推人),還無法糾正這一行為。

哈佛心理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小時而遺憾。對於孩子犯錯誤的行為,我們也是這樣的,等到孩子慢慢越來越大了,行為問題越來越多,我們會為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問題沒有糾正,反變成行為沒界限而感到遺憾。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我們班家長跟我說過,他的女兒每次一有行為犯錯都會很快認錯,她也立馬給於原諒,她發現孩子的行為並沒有改變。所以說在孩子行為上犯錯的需要及時修正行為。行為沒有若得到及時樹立行為的界限等於縱容孩子犯錯。


孩子行為有邊界=孩子個體思想獨立

前段時間朋友分享了他和他的2年級的兒子一起去參加籃球班舉行的父親節活動,其中有一個小插曲,讓朋友對他兒子的行為刮目相看。

父親節活動是在星巴克給舉行的,那裡的蛋糕,孩子們都很喜歡吃,但是又不很夠分,所以很多孩子都去哄搶。這位朋友的孩子卻沒有去搶,錯過了幾個輪迴的美食。

坐在他兒子旁邊的家長看不過去,就問:你為什麼不去搶啊?你傻呀,不搶是沒得吃的。朋友兒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這個球我就會去搶,這是打球的規則,不搶球,就沒有機會贏。但是讓我去搶食物,我是做不到。

這位小朋友對自己的行為有明確的要求,有明確的界限,清楚了的知道自己可以搶球,但不可以搶吃的。他有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獨立的的思想,他不會受到別人的行為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前幾天有一個很火的視頻,是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在哭之前把2張紙巾墊在老師的肩膀上,才靠在老師的肩膀上放心的哭。再小的孩子行為都是可以有度,清楚明白自己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孩子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給自己的行為定下界限。自己的想法,思想都是通過行為去展現出來的,有邊界的行為,證明孩子有個人獨立的思想。


那麼在生活上如何去樹立孩子行為的邊界呢?

在生活上如何做到讓我們的孩子清楚哪些行為是可以做哪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有以下三點:

一,孩子的行為邊界需要榜樣

著名的哲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和完善上。

孩子的行為離不開父母的行為作為榜樣,孩子小的時候心智和道德觀念還沒有完善的情況下,所有的行為都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變為自己的生活經驗。

不要忽略,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就是我們的行為的鏡子,例如,幼兒園小朋友先墊上紙巾在老師的肩膀上,再靠在上面哭的這個小朋友。相信他的爸爸媽媽肯定做過這樣的行為,小寶才會有這樣的舉動。行為的傳播潛而默化的。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行為的榜樣不是在大事情才能體現,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的行為習慣體現出來的。例和孩子送朋友出門,朋友剛走,我們要輕輕的關上門,告訴孩子這也是對朋友的一種尊重。扔到垃圾桶的垃圾沒扔中,我們要彎下腰,並告訴孩子,就算沒有人看到,我們也要做自己應該做的,把垃圾再一次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

父母自己的規則意識就是孩子行為的邊界,我們是用什麼樣的規則來要求自己,孩子的行為邊界就會出現在那裡。我們有朋友走不遠,還不可以大聲關門這樣的規則意識,那麼,孩子行為的邊界就是參考了我們的規則。

楊瀾曾經說過: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句話可能聽得耳朵已經長繭,但卻那麼的真實。

孩子行為的邊界實際上也是父母對自己行為的要求。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在生活上可以通過我們的行為傳遞給孩子,我們不想孩子做的,自己就千萬不要去做,樹立孩子行為邊界,從父母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正確的行為影響孩子的行為。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二.孩子有行為錯誤時要及時用健康的教育方法去糾正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明白,遵守規矩是個人的義務

著名的哲學家稻盛和夫曾說過:過度強調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結果變成放任自流,只給自由,但與自由結對成雙的義務,幾乎不教。

我們是要尊重孩子,但如果在孩子犯了錯誤行為的時候,就不能以尊重為由放任自流了。這個時候是給孩子樹立行為邊界最好的時機。

例我們小區多戶不見一隻鞋的事,父母應該在發現孩子有行為誤差的時候,就能想到這時候是講規矩,最好的時機,讓孩子知道遵守規矩是個人的義務。

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就會明白行為的邊界在那裡,若單純只是因為孩子說我知道錯了,就沒有後續的行為負責,那孩子的邊界就不會清晰。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像上面講到的案例:美國10歲孩子在校車欺負同學的事。相信這個孩子也認錯了,但他的父親和學校依然拒絕讓他坐校車,而是通過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跑步上學,讓孩吃點體力苦孩子就會更清晰自己行為的邊界,不能欺負人,這個規則必須要遵守的。

孩子行為犯錯誤時,打和罵都不是健康的引導方法,打罵孩子,只能讓孩子停留在錯誤的區域,而不能延申到自己的改正行為上。在孩子行為犯錯這件事上,我們作為父母的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態度,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不能忽視或掩蓋過去,行為是有邊界,錯誤的行為就必須修正,用什麼方法修正,可以給出建議,讓孩子為自己的過錯行為作出實際的彌補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三,堅持明確孩子行為邊界教育,讓孩子好的行為拓展成個人生活習慣

有行為邊界的孩子可以走得更遠,能做或不能做,孩子都有自己的行為邊界的尺子。有行為邊界的孩子就算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他的行為都是在他的尺寸之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霏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如用兩幾句話來代表是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

我們的孩子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堅定的人,他必須自己有對自己的行為有一把尺子,行為的尺子是從小就養成了,父母越早重視孩子行為邊界意識的培養,孩子更容易成為堅定的人。

我們總不能一直牽著孩子的手走,孩子若有了個人的清晰的行為邊界,就有獨立行走的勇氣,他會去對自己行為負責,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態度

孩子只偷一隻鞋子不是惡作劇,而是沒有行為邊界。睿智媽媽說要治

在網上看曾看過一句話:我們自己活出自我,是一道光,孩子會隨光而行。

我們注重自己的行為,孩子也就會有好的行為,我們注重孩子行為的邊界,孩子就會有自己的生活態度。他能管理好自己的行為,他的行為是有邊界的,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也不會做「出格」的事,最終好的行為都會成為孩子自律的資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