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愛護老百姓就像愛爹娘

愛護老百姓就像愛爹娘

粵北地區處於湘粵贛三省要衝,是紅軍長征向敵軍較薄弱的西南方向突破的必經之路。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抵達蘇區南端的邊緣地帶,進入粵北,於南雄、仁化、樂昌等五嶺山區過境,行程四百餘里。

日前,記者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走進了粵北山區。

一個紅軍碗,五代人守候

1934年11月2日至9日,連續多天,仁化縣城口鎮境內軍旅匆匆。長征大部隊過後,一些掉隊的傷員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悉心照料。

半山村現已97歲的張堂英,珍藏了一個紅軍碗。老人家的女兒蒙日嬌向記者講述了母親講了一輩子的故事。

當年的一個冬夜,張堂英的父母親蒙家財、黃乙秀夫婦突然聽到有人敲門。蒙家財打開門,見是十多位紅軍戰士。兩位紅軍用擔架抬著一個滿身血跡的傷員,十幾位紅軍身上也都有大小傷痕。蒙家財查看了受傷紅軍的傷口,連夜擔著籮筐,上山採藥。黃乙秀則在家中給紅軍煮飯,清洗傷口。

帶隊的是連長,姓韓,擔架上的是排長,姓徐。幾天後,韓連長趕去找大部隊。徐排長右腿受傷,留下繼續治療。又敷了十多天的葯,傷口才慢慢合上。

臨走時,徐排長拉著蒙家財的手,流著淚說:你們照顧我這麼好,又治好了我的腿傷,我沒什麼好禮物給你,就這麼一個隨軍打仗、喝水、吃飯的瓷碗,給你留作紀念吧。以後我們革命勝利了,我一定再來這裡報答你們。

蒙家財玄孫說,自我懂事以來,就一直聽家裡人講這個紅軍碗的故事。我們應該牢記先烈的遺志,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光陰似水,歲月如梭。80多年過去了,半山村已經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歷經革命鬥爭風雨的老區人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張堂英依然經常與人談起紅軍長征在城口的故事,將紅軍傷員徐排長的紅軍碗收藏在她睡房的閣樓上。

這個碗,凝聚著這個家庭祖孫五代對紅軍對共產黨的特殊情感。

瑤族同胞都記得紅軍的好

1934年,紅軍長征前後,先後有幾支紅軍部隊經過廣東清遠連州市瑤安鄉開闢游擊根據地。

長征中,紅一、九軍團在湘南宜章留下一批傷病員,他們被湘南地下黨轉移到連州市天光山。當地瑤胞積極採藥,秘密掩護,精心治療,不少傷病員和弱小紅軍被當地人掩護收養安置。

中共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黃兆星介紹說,進駐瑤安鄉瑤寨的紅軍為不打擾當地百姓,睡在樹蔭底、屋檐下或造紙廠內;紅一、九軍團的傷病員們即使忍飢受餓也不動瑤胞的臘肉、蔬菜;吃了紙廠工人的飯,工人上山采竹未歸, 紅軍則把銀兩留下。

紅軍嚴明的紀律、樸實的作風打動了當地瑤胞。

紅軍通過國民黨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進入連州山區的部隊糧食不足,疲勞不堪,病弱增多。多虧有當地瑤胞幫助,主動拿出茶油、冬菇、土紙、竹木等當地特產,解決紅軍急需的糧食、生鹽、布匹等物資,為紅軍儲備戰鬥力。

紅軍烈士墓,如今安靜地躺在連州市瑤安鄉田心村的山嶺上,見證著村子的變化。2017年農曆五月初九,田心村對紅軍墓進行了修葺。從那年起,田心村決定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九定為『紅軍節』,紀念紅軍烈士,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

如今,不僅是田心村,瑤安鄉的19個村被廣東省政府確立為「紅色根據地」革命老區,進一步傳承紅色文化。

南雄大地,紅歌傳唱到如今

「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官長士兵都一樣,沒有人來壓迫人……」

在上朔村徐屋祠堂門前,油山鎮大塘中心小學的學生們朗聲詠唱革命歷史歌曲《當兵就要當紅軍》。祠堂斑駁的牆壁上,《當兵就要當紅軍》的歌詞、曲譜,至今依舊可辨。

上朔村村民徐鴻志對記者介紹說,徐屋祠堂上的這首軍歌一度險遭不幸。為防止被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和當地民團發現之後搞破壞,村裡老百姓曾用黃泥巴把整面牆壁糊住。「後來敵人被消滅了,老百姓把黃泥揭下來,軍歌又露了出來,就這樣才保存下來。」

新田之戰是紅軍長征在廣東打響的第一仗,作為這場戰鬥的見證者,年過九旬的新田村民李梅德講起來,依舊中氣十足。

李梅德回憶說,紅軍部隊紀律一向嚴明,儘管進入了村子,但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那一年他只有6歲,印象中,「大人們拿著紅薯、花生等食物給紅軍,他們都不要。」然而,打了勝仗的紅軍卻還給鄉親們分豬肉,「是他們到鎮上買的,沒有要村裡人的」。

紅軍的故事在李梅德心裡種下了種子。1949年9月16日,李梅德加入了解放軍第十三軍三十九師步槍班。1952年,光榮退伍。

坐在村裡那棵千年古榕下,李梅德給記者唱起了當年的歌,「魚兒離水活也活不成,咱離開老百姓就不能打勝仗。老百姓愛護咱如同愛兒郎,咱愛護老百姓就像愛爹娘……」

本報記者 陸培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6月27日 第 01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結束32年科研捕鯨史 7月正式重啟商業捕鯨
英國下架性別歧視廣告 嘲笑男人不擅長家務內容將消失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