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死後,接班的姜維比智勇雙全的魏延強在哪?

諸葛亮死後,接班的姜維比智勇雙全的魏延強在哪?

文:滄海明月生(讀史專欄作者)

公元234年,諸葛亮星落五丈原,臨終前作出這樣的安排:姜維掌控軍權,以圖日後北伐中原。而比姜維資歷更老的魏延,卻被晾在一邊。

後人讀到此處,常常扼腕長嘆:智勇雙全的魏延才應該是北伐大計的最佳候選人,豈能輪到姜維?而且此後姜維九伐中原勞而無功,更是用實力證明了諸葛亮這個遺命是何等的失誤!

於是,有人就提出了這樣的設想:假如諸葛亮臨終前令魏延領軍北伐,蜀漢還有沒有可能實現克複中原的夢想?

歷史不容假設,這當然是個偽命題,但如果將魏延與姜維進行對比,倒是能夠看出諸葛亮的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一、武功謀略

自趙雲死後,魏延作為蜀漢後期實力最強勁的將領,武功自不必細說。但姜維也不可小覷,畢竟當初他單挑趙雲時不落下風。此項兩人基本持平。

再說謀略,根據《三國志》所載:魏延鎮守漢中10年,採用「錯守諸圍之法」令曹魏不敢踏入半步,繼任者王平沿用此法還一舉擊潰了曹爽的十萬大軍。但輪到姜維時,他卻棄之不用,而是自創「斂兵聚谷之法」,結果讓鍾會的伐蜀大軍長驅直入,由此加速了蜀漢的亡國步伐。

雍州刺史郭淮是曹魏重臣,素有謀略,連諸葛亮都要畏懼三分。據《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載:建興八年(公元230年)兩軍會戰時,大敗郭淮的魏延被提拔為前軍師,第二年魏延又率軍斬殺郭淮軍團三千首級,繳得鎧甲弓弩數千,嚇的司馬懿堅守不出。

面對同樣的敵人,姜維的表現就有些磕磣了:

公元240年,姜維出兵隴西,敗於郭淮。公元247年,姜維聯絡羌族部落準備攻取涼州,老對手郭淮早已以逸待勞,姜維又遭慘敗。公元248年秋,郭淮用一招「圍魏救趙」,就將姜維打得猝不及防。

對手還是那個對手,但戰果卻有天壤之別,這一項魏延的實力絕對碾壓姜維。

二、北伐信念

作為北伐的繼承人,保持信心相當重要。畢竟三軍不可其志,最高統帥都心灰意冷了,這大計如何進行?

儘管諸葛亮生前對魏延一直打壓,但有一點他不能否認,即魏延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

對於諸葛亮謹慎保守的策略,魏延曾經多次公開表示不滿,甚至直接發牢騷:「丞相早聽我言,何至於有今日之境地?」

而且魏延不是嘴炮,還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從子午谷進兵,直取長安。

靠不靠譜先不說,最起碼他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思,還是非常強烈的。

至於姜維,他本是魏國降將,北伐中原既是繼承諸葛亮的遺願,也是為了報答諸葛亮的知遇之恩,而且由於受蔣琬、費禕等人的掣肘,始終難以如願。

在這一項上,姜維稍遜魏延一籌。

三、政治背景

或許魏延當初投靠劉備時過於主動,他提著上司的腦袋開門獻降,對於平生自詡忠義的劉備而言,此舉有不義之嫌。因此,儘管魏延在日後的表現可圈可點,但始終入不了蜀漢集團上層權力核心。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對諸葛亮、李嚴、趙雲都有遺言囑託,唯獨忽略了戰功赫赫的魏延,這可不是無心的遺漏,因為在劉備的心中,魏延根本沒有資格擔負託孤的重任。

魏延在蜀漢後期的位置很尷尬,諸葛亮既需要他衝鋒陷陣又不讓他進入權力核心。但這不是諸葛亮的問題,而是由劉備的態度決定的。

而姜維則完全相反,公元228年諸葛亮首出祁山,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為了收降姜維,諸葛亮費了一番心思,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

正是有了諸葛亮這位重量級人物的認可,姜維輕易就步入了蜀漢的上層權力中心。

北伐並非一味依仗軍事,後勤補給也相當重要,如果讓缺乏朝廷勢力的魏延領軍,恐怕難以獲得高層的支持。

四、處世之道

這一項不言自明,魏延毫無勝算。

魏延平日為人孤傲,諸葛亮在世時尚能震懾住他,在諸葛亮死後,他就再無顧忌,全然不將同僚放在眼裡。

對於魏延,《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這樣評價:「(魏)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並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而吳主孫權對他的評價則相當犀利:「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北伐大計需要多部門大規模協同,如果交給一個和同僚關係惡劣的將領,結局不堪設想。

雖然姜維也並非左右逢源之人,但相較於魏延,他更善於隱藏自己的情緒,因此不至於將局勢弄到不可收場的境地。

公元262年,姜維被魏將鄧艾擊敗,不得已退居沓中,時值宦官黃皓弄權,想培植心腹取代姜維,姜維遂上書請求斬殺黃皓,在遭到拒絕後,回到沓中屯田避禍。

如果換作魏延,恐怕又將掀起一場宮廷政變了。

五、天下局勢

自從荊州丟失,蜀漢在三國中的實力急轉直下,成了一個國弱民寡的偏安政權,只是在諸葛亮的苦苦支撐下才能勉強維持。對此,蜀漢集團中早有明眼人看出:以諸葛丞相之能,尚且不能恢復中原,何況我等能力平庸之輩?

客觀上來說,無論由魏延還是姜維擔任北伐大計的執行者,都無法改變蜀漢國力頹敗的現實,不過姜維比魏延更能隱忍,由他執掌軍權,或許蜀漢的國祚還能延續幾年。

以諸葛亮之明,他又何嘗看不出蜀漢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自己所能做的,只有盡人事聽天命,就像他在《出師表》里無奈的感慨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這一項,兩人姑且算作持平吧。

綜合計算,魏延的成功率只有四成,而姜維可能佔有六成,因此,在選擇軍隊繼承人這件事關蜀漢存亡的大事上,姜維才是最佳人選。

.End.

精選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甄妃:那個讓曹操父子反目成仇的悲情女子
一個震驚了整個德國的故事:你教會了孩子什麼?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