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洲人的傳統禮節之請安和相擁禮

滿洲人的傳統禮節之請安和相擁禮

朱家溍先生說,影視劇裡面的請安基本上沒有正確的。

一、請安、跪安(雙腿安)請安之禮,

此禮始於大金(金史三十五卷、志十六、禮八所載),金朝是女真族人。按「金之拜制,先袖手微俯身,稍後卻,跪左膝……凡跪安搖袖,下拂膝I則至左右肩者,凡曰」。後以手按右膝,單跪左膝而成禮。女真語曰:「撒速」。即曼殊「請安禮」之來源。跪安俗名雙腿安。在請安時,先跪右腿,然後兩手扶左膝,左腿半跪,只聽鞋底擦的一聲,就起來。接安者先稍彎腰用手接安。

跪安僅限於有爵的人,如:王、公、貝勒、貝子、近支宗室家使用,一般滿人及八旗滿蒙漢人,只請單跪安。如有「上賞」『(皇帝御賜),准在大典、喜慶、壽日、三節時,可請跪安,以示「尊貴」。這是「曠典」,也是「異數」。在當時得意覺著榮貴。我有此禮,因八世祖和素公繫世宗「帝師」,賞用此禮。按安者方式不同,有雙手接安,有單手接安,還有微視而已。方式不同,關係各異,由於親疏遠近不同、輩分、地位不同而定。

按禮節說:孑女向阿瑪(滿語:父親)、奶奶或額娘(滿語:母親)請安,必須先叫一聲再請安。父母只微視一下,也有稍微低應的。侄輩向伯父母、叔父、嬸母請安,也須先叫一聲再請安。伯叔父母示意和以點頭或低應之。外甥、內侄、表侄、族侄向老爺、姥姥、舅氏、舅母、姑丈、姑母、姨丈、姨母及近本家長請安時,這些位長輩尊親屬,可以單手接安,或點頭示意也可。若遇遠親、遠族子弟請安時,均應雙手接安,以示客氣。微視、點頭、立、坐均有分寸行之。單手接安多立。雙手接安,立必須稍彎。因為請安者跪腿矮下半截,一方面以示客氣,另一方面形式才能恰當。

二、單腿安

請安中,以單腿安為最普遍。滿族人及八旗中滿、蒙、漢人,凡男人在見面禮時都對請單腿安,原來形式右手下垂,右腿跪下,左腿微曲,後來漸漸簡化,左腿微曲,右腿深曲下跪,右手下垂,身軀筆直蹲下,面向尊長;尊長接安時,即可起立。無論是爵、是官、是吏、是民,即無等級,亦無限制,形成了滿族人及八旗滿、蒙、漢旗人和老北京人的見面禮。其實這是女真金代的傳統,滿族清代的遺風。

三、相擁

滿族人男子外為官、有事、或從軍,在時間較長的送行上,或許久沒有見面時,限於平輩兄弟、至親、至友行此互相抱肩相擁禮,以示憐元惜珍重的禮節。乾、嘉前,常右戰役,家庭戚友間多行此禮。後來行伍事少,則很少有人行此禮了,似己漸廢,漸漸消溶了。可是滿族小孩一起玩,高興時,自自然然的尚存抱肩相擁,以示特別親熱。這說明女真遺風,滿族禮節尚在, 但是在成年人中已不多見,志之以存遺軼很有必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著名書畫家溥松窗的後裔
八旗為何要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比下五旗高貴嗎?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