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偏居西域忍氣吞聲的西夏國君,直接拒絕金國求和者,原因何在?

偏居西域忍氣吞聲的西夏國君,直接拒絕金國求和者,原因何在?

讀史隨筆

【札記前註:近來亂翻書,常常讀史,讀的是生命的經歷,儘管有些已經成為符號,但經過文字的演繹又會展現出生命的力量來。

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此刻也在歷史的進程裡面,和千年以前的人們所經歷的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無非生生死死,無非內憂外患,無非一直在追尋理想中的桃花源而不得,無非暗自神傷鬢毛衰,唱一曲滿江紅,看一夜煙花絢爛,卻不知煙花也易冷,孤獨的擊節拍欄杆,隨後沉醉於溫柔鄉,一覺醒來亦是大天明,周而復始罷了。】

此時正是公元1222年左右,一個細雨蒙蒙的午後,南宋的街道石板路上反射著盈盈水光,午後閑散的路人腳上穿的木屐嗒嗒的敲擊著石板,蓑衣邊上滴下的水濺落到地面,再起一陣水花。

這一場景已經變得非常難得,因為在戰火的硝煙之中,一晃兩年的時間過去了。

通過這兩年的時間,深陷戰爭泥潭的朝野上下,包括君臣與百姓,也都看清了很多人,很多事兒!

由於金國堅持「取償於宋」的國策,因此在鐵木真西方征戰的空檔里,加緊了對南宋的進逼,要知道南宋趁著這幾年蒙金之戰,已經把過去的歲貢都停了,說白了就是保護費。收不到保護費的金國,要麼自我認慫,解除和南宋的侄伯關係;要麼大兵壓境,以絕對的實力要求恢復歲貢,甚至要求更多。毫無疑問,歷史上他們選擇了後者,吹響了開始對南宋的進軍號角。

史書記載:「元光元年(1222)、宋嘉定十五年二月,金以宋絕歲幣,國用空虛,復遣左監軍完顏訛可行元帥府事,節制三路軍馬南攻。」

面對金國的凌厲攻勢,南宋朝堂之上的決策者明白只憑自己對抗註定會元氣大傷,他們慢慢接受一種多元化的存在,不再以正統自居,而是懂得這個世界並存的一些勢力,除了金之外,還有西夏、蒙古等等,更遠的地方就不去說它,實際上這個時候有點「國際化」的味道,至少南宋已經明白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聯絡西夏蒙古,以力借力。至此,放下了對於這西夏和蒙古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的戒心或者說內心還是天朝大國的那種虛榮心,秉持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外交策略。分別和西夏、蒙古走向了聯合,相約共同在軍事上對金國進行重點打擊。

就這樣,被蒙古打的困守河南,陝西,山西狹長之地的金國,開始在漫長的邊境線上,以一己之力,獨立抵抗三個方向上的同時攻擊,這有點像清末的慈禧太后,一怒之下,向十一國宣戰!

難道整個金國都沒有真正理性的人看到這樣的局面意味著什麼,一味的歌功頌德,稱讚金國統治者金宣宗的英明神武,所向無敵,弄得那位天命之年白撿了個皇帝的帝國統治者內心也飄飄然,好像自己真的是真龍天子,有仙人護佑,天下任其馳騁,一馬平川的樣子,這難道不是愚蠢么!

十月,秋意漸濃,南宋和西夏的關係也正式進入了蜜月期,在雙方的共同約定之下,宋夏聯軍再次出兵攻打金國,並且很快的攻克了金國的會州(今甘肅靖遠縣),事實上,西夏與金國之間的主要戰場一直在陝甘一帶,你來我往,廝殺不斷!

時局的混亂,讓金宣宗意識到不能再這麼玩下去了,再這樣玩兒下去,給定會把自己連帶著金國給玩兒死。

此時,如果是一個理智果斷的帝國決策者,最合適的做法似乎應該去停止對南宋的侵略戰爭,因為這個國家富裕且有韌性,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攻城拔寨的,最大的威脅來自北方——蒙古鐵騎,而此時成吉思汗鐵木真正在阿富汗一帶徵戰!

出乎所有人預料,看上去有點木訥的金宣宗做出一個決定,除了派人去和曾經他看不起的西夏人講和,同時派出精幹之人橫穿西北荒漠之地,去中亞之地尋找成吉思汗求和。而對南宋王朝,始終保持刀兵相見的形勢!

窩囊了半輩子的西夏最高領導人夏神宗這次終於趾高氣揚了一次,以數年前金宣宗同樣的語氣回復了大金使臣一個「滾」字!同時,拒絕了一切講和條件,事實上他也明白,這種講和都是短暫的,只因蒙古大軍還在中亞,留在中原大地的是鐵木真最信任的元帥木華黎的十萬軍隊,此刻虎視眈眈,保持適當的威懾力。

除了這種極富個性的回應之外,西夏還沒等到金宣宗有所反應,就又一次集結起20萬兵馬,順便叫上了被金國逼到戰場的南宋,攜手去攻打金國鞏州(今甘肅隴西),這樣的形勢是金宣宗事先沒有想到的!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太意外!一千年前就有成熟的「一朝兩制」,當時究竟面臨什麼危機
他50歲撿了個皇帝當,一年後又幹了一件事,延續王朝20年天命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