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金針王樂亭:臨證50餘年總結的中風經驗

金針王樂亭:臨證50餘年總結的中風經驗

想系統的學習中醫課程/中醫針灸。頭條評論+私信電話:學習中醫/學習針灸,即可報名學習哦!

金針王樂亭:臨證50餘年總結的中風經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近年來,腦血管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諸多困擾。王樂亭王老臨證50餘年,總結出一套針對中風不同分期的針灸處方,給臨床大夫參考~


王樂亭(1896?1984),男,河北省香河縣人。自幼喜愛針灸,師從針灸名醫陳肅卿先生,1929年懸壺應診,從事針灸臨床五十餘年。臨證主張「論其本,以胃為先」,「治癱首取督脈」,「治風先治氣,氣行風自熄。」王氏提出的「五臟俞加膈俞」、「王氏挾脊方」、「督脈十三針方」、「老十針方」等經驗處方,以及對於中風、外傷性截癱、脾胃病等治療規律的探討,均有相當大的臨床價值。

中風十三治是王樂亭老醫生從事針灸臨床50年中,經大量的實踐,探索,驗證,對各類型中風的患者,找出有效的穴位,逐漸積累、歸納,考證療效,形成精確、合理的十三套配穴處方。

01//預防中風及其相關病症

百病預防為先,中風也不例外。

手足十二針

取穴:曲池(雙)、合谷(雙)、內關(雙)、陽陵泉(雙)、足三里(雙)、三陰交(雙)。

雙側十二穴灸法

在手足十二針的取穴基礎上,加氣海、關元。

春夏相交灸氣海,每日灸7壯,灸7次。

夏秋相交灸關元,每日灸7壯,灸7次。

功效:平陰陽,和臟腑,調氣血,通經絡。

人在未得中風時,一兩個月前,或三四個月前,不時手大指食指麻木,或足腿發酸麻,良久方解,發麻側為將中風之候。

如無以上情況,有高血壓得人不時頭暈,也可用此法預防。用滋陰益肝腎得葯,再保守元陽,也能預防。

02//中風閉證

【症見】忽然昏倒,喊叫不知,口噤,面赤,氣粗,痰鳴,手握,二便閉阻,脈象弦勁滑實。

【治法】開關通竅,泄熱降痰。

先用鋒針刺百會、四神聰、手十二井穴出血,後用毫針刺瀉人中、風府、頰車、合谷、勞宮、太沖、湧泉補。

03//中風脫證

【症見】忽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白,目閉,口張,氣憋,自汗,肢體涼,脈微細如無,或無脈。

【治法】回陽固脫,溫腎復脈。

先灸神闕(又名生門),用炒鹽將肚臍填平,上敷薑片用大艾柱數十壯至百壯,並灸氣海、關元二穴,亦用大艾炷灸數十壯至百壯,以體溫脈復為度。如不效即轉院搶救。

上述脫證包括:面色蒼白,汗大泄,四肢厥逆,眼閉肝絕,口張脾絕,氣憋或有痰聲肺絕,手撒心絕,遺尿腎絕。如現一二臟脫絕或可救,若現五絕無脈必死不治。

04//真中風中經絡-風中絡脈-輕型

【症見】症現發熱惡寒,口眼歪斜,半面肌肉麻痹,口漏水,眼流淚,咀嚼不利。

【治法】針未歪之面側。

【用穴】人中、承漿、地倉、頰車、顴髎、陽白、四白、大迎、合谷。

05//真中風中經絡-風中絡脈-重型

【症見】症現口歪甚,流涎漏水,不能吸煙噴水,眼不能閉流淚,半臉麻木,頰塞飯,舌尖歪,額紋不起。

【治法】逐瘀血絡,解表散風。

【用穴】陽白透魚腰,四白透承泣,太陽透顴髎,攢竹透絲竹空,地倉透頰車,口禾髎透巨髎,曲池、合谷、列缺。

06//真中風中經絡-風中經脈-輕型

【症見】癥狀見頭重腳輕,半身沉麻無力,走路歪斜,或半身不遂,無其他癥狀。

【治法】調氣血,通經絡,驅風散邪,健強運動功能。

【用穴】曲池、內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先針健側,後針患側,手法先補後瀉。

07//真中風中經絡-風中經脈-重型

【症見】症見頭暈口歪,面紅目赤,語言謇澀,半身不遂。

【治法】清頭面風熱,調氣血,通經絡,驅風散邪,健強運動功能

【用穴】百會、風府、風池、肩井、肩髃、曲池、合谷、列缺、環跳、委中、陽陵泉、絕骨、丘墟、太沖,針患側,手法先瀉後補風中經脈輕重型兩套穴,輪換使用,留針30分鐘。

類中風中臟腑病的病機多為勞倦過度,由於忿怒,腎陰虧損,水不含木,肝陰虛弱,肝陽偏勝,上結風火交煽,病成肝風內動所致。

08//類中風中臟腑-風入陽中腑-輕型

【症見】多著四肢,頭暈,眼花,口苦,舌干,言謇、語澀,半身麻木,手足癱瘓。

【治法】滋陰平肝,降熱清腦,調和腸胃,生長氣血,強壯肢體,恢復健康。

【用穴】百會、風府、中脘、章門、曲池、內關、合谷、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

09//類中風中臟腑-風入陽中腑-重型

【症見】癥狀見不思飲食,二便阻隔,六腑不調,腸胃虛弱,消化不良,其餘癥狀同上。

【用穴】六腑俞對刺,先健側後患側,手法同補。

10//類中風中臟腑-風入於陰中臟-輕型

【症見】多滯九竅,是陰虛陽實,內傷說起,語言謇澀,口眼痴呆,半身麻沉,手足拘攣,上肢不能抬舉,下肢強直,此乃陰虛體弱,五臟虛衰。

【治法】從陽引陰法。

【用穴】五臟俞、膈俞。

11//類中風中臟腑-風入於陰中臟-重型

【症見】舌強不語,口流涎,起坐翻身需人扶持,其餘癥狀同上。

【治法】陽虛氣弱,五臟虛衰,不能容養全身,以從陰引陽法,宜內臟腑募穴。

【用穴】巨闕、中脘、關元、中級、中府、期門、章門、京門、天樞。舌強不語,加啞門、中沖。舌緩不語,加風府、通里。

12//陳舊型

【症見】中風後遺症,久治不愈,年深日久,氣血瘀滯,經絡不通,上肢軟弱,肩不能抬舉,肘不能伸屈,手不能持握,下肢拘急,強直無力,行動困難等。

【治法】調氣血,通經絡,壯筋骨,利關節。

【用穴】風池、肩井、肩髃、曲池、尺澤、合谷、中渚,環跳,風市、陽陵泉、陰交,絕骨,丘墟,太沖。

上午針健側,下午針患側,手法都用補。

13//頑固型

【症見】中風後遺症治療不當,拖延日久,大筋軟短,小筋馳長,肩脫,肘攣,腕垂,手握,胯、膝、踝、強直,腳內翻,馬蹄足,走路瘸拐,腳或蹭地。

【治法】貫通皮、脈、肉、筋、骨,舒筋利節。

【用穴】肩髃透臂臑,腋縫透胛縫,曲池透少海,外關透內關,陽池透大陵,合谷透勞宮,環跳透風市,陽關透曲泉,陽陵泉透陰陵泉,陽輔透三陰交,崑崙透太溪,太沖透湧泉,丘墟透申脈。

王樂亭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又為五臟六腑之根。人的生命、身體健康,必有水谷之精氣,內灑陳五臟六腑,外營養皮脈肉筋骨。若補脾胃增加飲食,達到全身強壯起來,比補腎勝強多矣。

調脾胃和胃腸用穴

上脘、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天樞、章門、內關、足三里、三陰交。

手法:捻針用補,留針30分鐘。

年深日久的身體衰弱,肌肉消瘦,都可以用此法,留針時間可延長至60分鐘。

金針王樂亭:臨證50餘年總結的中風經驗

課程諮詢:王老師18618281676

「8月1日」全國實用針灸全科培訓班


學習中醫/學習針灸,請私信回復:學習中醫/學習針灸。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急症針灸醫案三則,這些乾貨知識,你必須學
我們到底能不能相信中醫?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