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咬指甲不好?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孩子咬指甲不好?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孩子咬指甲不好?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1

前兩天和同學聚會

席間聊起了上學時候的囧事

其中有個同學特別喜歡咬指甲

至今都沒有改變

他說他女兒也遺傳了他的這個癖好

看到女兒邊做作業邊咬指甲

終於知道這個習慣是多麼不雅觀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有這種「癖好」

很多人也會認為這是孩子的一個壞習慣

於是就對孩子各種批評

如果沒有效果就直接動手

看到孩子把指甲往嘴裡送就打手

還有更奇葩的

往孩子指甲上塗風油精或者辣味劑

但是效果都不好

咬指甲究竟有什麼魔力呢

能讓孩子如此著迷?


2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

人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關鍵的時期

叫做「口唇期」

在這個時期

孩子通過咬手指來探索這個世界

孩子在0—18個月期間

很喜歡咬自己的手指

到3歲以後手才開始接觸周圍的世界

如果在這個階段

限制他們吸吮手指或者餵奶不足

會導致孩子」口唇期」發育不良

長大後就容易出現執著於吸吮

所以有的人雖然已經過了口唇期

但是情緒一緊張

還會不自覺地開始口唇期的咬手動作

感覺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因此咬手指這種行為是本能的緩解焦慮的行為

按照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

咬手指這個動作能夠間接表達被壓抑的攻擊慾望

從而避免真正的攻擊行為

老師和父母對孩子的種種要求

甚至是壓迫

讓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心中的憤怒

但是這些情緒並不會消失

他們也需要釋放出去

直接的釋放就比如頂嘴

但是這樣做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所以他們往往不敢這麼做

這樣的話就處於一種兩難的境地

只好把攻擊轉向自己

利用牙齒和指甲的對抗來釋放想要攻擊外界的慾望

在這個時候咬指甲又是一種很好的發泄緩衝,避免更大的衝突發生

孩子咬指甲不好?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3

咬指甲還有利於提高注意力

學習是件很費神的事情

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時候是因為大腦不夠興奮

那就不能給學習帶來足夠的能量

大腦就像個精力十足的運動員

永遠都是要追求興奮的

而有些作業不僅不能帶來興奮感

相反更可能是抑制大腦

比如大量的重複抄寫

這時候孩子通過咬手指來刺激大腦

從而讓大腦再次達到興奮狀態

來維持注意力的集中

更好地去完成枯燥的任務


4

通過了解咬指甲的原因

就可以理解咬指甲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壞習慣

提醒和懲罰是沒有用的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緩解孩子的焦慮

家長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

而不是結果

減少學習帶來的壓力

不能用言語去刺激孩子

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成績差馬上就來一句:

「真不是讀書的料,算了,以後也不逼你了」

你以為孩子會覺得放鬆了?

其實是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壓力

孩子1歲之前,父母應該滿足其吸吮、撕咬等口部慾望

在孩子口唇期的時候

要盡量讓孩子享受吸吮的快樂

避免在這個時候慾望得不到滿足

長大後就很容易重新出現口唇期

這時候就會有很多不利於生活與人際交往的習慣

咬指甲只是比較普遍的一種

孩子咬指甲不好?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多跟孩子溝通

在家裡要保持良好的溝通氣氛

孩子有什麼事情都可以向家長表達

包括生氣的話

不開心的事

當孩子提出不同意見的時候要理解

不要強硬地去阻止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

更不能肆意地採用暴力

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壓抑

最終就通過咬手指來表達了

培養新習慣

常常有人說結束一段感情的最好辦法就是開始一段新的感情

同樣

改變一個習慣的最好辦法就是培養一個新習慣

對於咬指甲

可以用減壓玩具、小零食來慢慢替代

畢竟咬指甲太不衛生

也太不雅觀

孩子咬指甲不是病,不用慌,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家長要理解,並且自我反省:是不是孩子學習壓力比較大?是不是有過分壓迫孩子的行為?從而根據具體情況去改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