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孤獨四境界:李白用樂觀化解,李清照的孤獨卻無人可醫

孤獨四境界:李白用樂觀化解,李清照的孤獨卻無人可醫

孤獨是人類的大敵,也是人生中難以避免的。雖然同是孤獨,每個人的境況卻是不同,面對孤獨的態度也是不同。

當代歌手周傳雄寫過一首歌《寂寞沙洲冷》,名字用的是蘇軾詞中的一句,但是寫的卻是跟戀人分開的痛苦。

蘇軾的原詞寫的卻是自己內心的孤獨和荒涼。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寫這首詞時,蘇軾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挫折,被貶黃州,他的內心肯定是痛苦的。

當夜深人靜時,這種痛苦就會浮上心來。幽人獨往,縹緲孤鴻,人是一個人,雁是一隻雁,都孤零零。

詩人把自己融入了孤鴻,樹枝是寒的,沙洲是冷的,而蘇軾自己的內心也是荒涼而無助的。「有恨無人省」,沒有人懂他的痛苦,才是最讓他痛苦的。

相比於蘇軾,李清照的孤獨也是冷色調,甚至更甚,孤苦又孤寂。

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聲聲慢》,詞的情緒孤苦而迷惘,蒼涼而寂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中年後的作品,一改早年活潑自然的歡快風格,變得非常的悲涼。

為什麼悲涼?趕上了壞的時代。北宋後期被金人入侵,北方人大量南遷,處於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狀態。

而李清照的丈夫又病死,只剩下她一個人,所以她才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樣度日實在是太難熬了。

在這樣一個秋天變涼、黃花滿地的時候,李清照的心裡是荒涼的、無助的,一個「愁」字也無法概括自己內心的苦痛。

國破、家亡,與丈夫天人永隔,她的孤獨無人能解,她的寂寞無葯可醫。

不過孤獨並不一定是壞的,也可以用意念緩解,甚至與孤獨為伴,並享受這份孤獨。

李白就有這樣的能耐。他不僅是詩仙,也是酒仙,喝酒喜歡一群人熱熱鬧鬧地喝,比如《將進酒》里就寫「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但是沒有人相陪,李白自己一個人喝酒,會發生什麼?

李白寫過一首《月下獨酌》,即使只有一個人喝酒,李白也有屬於自己的排解孤獨的方法。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李白喝酒的地方很浪漫,在晚上的花叢中,即使無人可以共飲,他能舉杯邀月一起喝,再加上月下的影子,這樣一下子湊齊了「三人」。

這是專屬於李白的想像和浪漫,無人相伴能跟月與影對飲。而在飲酒之外,還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這時候一個人的孤獨也就化解了。

宋代詩人林逋終生未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他有一篇《山園小梅》以梅花自喻,展現自己孤高傲世的品格。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當其他花兒都凋落之時,只剩下梅花還在綻放,成了整個小花園裡最亮麗的風景。梅花枝條斜著進入了淺淺的水中,在朦朧的月色里,你可以聞到梅花的陣陣暗香。

梅花盛開吸引了白色的鳥兒偷偷盯著,要是春天的蝴蝶看到了梅花那肯定會愛上。最幸運的其實是「我」,無需飲酒或者奏樂,就可以吟詩與梅花親近。

林逋的孤獨是站在世俗中人的角度來看的,他卻以隱居西湖孤山為樂,不願出來做官,只想在青山綠水中悠遊。

他就像那梅花一樣,不與其他花兒同時開,卻選擇在冬天的小園中盡占風情,並孤芳自賞。

他享受這份孤獨,並願意與孤獨為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新解 的精彩文章:

TAG:詩詞新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