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龍芯造芯18年:鐵了心要走「自主可控」的路,堅持13年才盈利

龍芯造芯18年:鐵了心要走「自主可控」的路,堅持13年才盈利

說起「龍芯」,這個大名鼎鼎的名字,相信絕大多數關注中國芯的人都是清楚的。一定程度上,大家認為龍芯才是中國芯的真正代表。

因為龍芯可以說是這麼多造芯企業中,可能是最有技術含量的,因為大多數其他中國芯均使用著國外的架構甚至微架構,但龍芯雖然最早也是使用的MIPS架構,但後面開發了自己的指令集LOOGISA。

不過這18年以來,龍芯面對的非議也真不少,尤其是「廢物」「垃圾」的說法特別多,因為就算已經18年了,依然沒有走到普通消費者的辦公桌上。

至於為什麼,性能比不上英特爾、AMD是主因,但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使用著MIPS架構,自己的指令集,只能依託MIPS架構 Linux系統。

這樣可使用軟體少,無法滿足用戶和市場的需求,甚至連包括整機廠商、軟體廠商在內的上下游產業鏈,都沒有一家支持龍芯,怎麼能夠被消費者所接受呢?

但為什麼會選擇MIPS架構?而不是去選擇X86架構?英特爾的授權給不給並不是主要原因,是因為在立項之初,龍芯就奔著」自主可控「的這條道路去的。

認為如果要真正實現」自主可控「,就不能用別人的成熟的架構,不能受別人的控制,一旦用了X86架構,可能就得按照intel指定的路走了。

但選擇了MIPS之後,龍芯的困難也是空前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不僅要研發晶元,還要考慮生態,還要考慮整機的生產。

所以我們看到龍芯這些年以來,不僅自己研發晶元,還招人開發過和龍芯配套的應用軟體,還和別的廠商合作,開發過筆記本電腦、一體機等。

後面在2013年左右,龍芯調整了自己的方向,不再去針對個人消費市場,而是轉向了行業,比如航天、石油、教育、銀行等等,為行業定製晶元、整體系統什麼的,走了一條迂迴的道路。

也是在2013年,龍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賣出了35萬片晶元(含IP授權),到2014年時實現了盈利,要知道從2001年到2014年,真的是堅持了13年才盈利,中間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

到2017年,銷售收入1.5億元,利潤2000多萬元,到2018年時,營收超過3億元,利潤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也算是小有成績了。

目前龍芯3A-4000樣片已經出來,這款晶元相比於intel、AMD的最新晶元雖然還落後很多,但基本上已經看到了intel的身影了,之前是連影子都沒有看到,落後太遠太遠。

按照胡偉武的說法,龍芯爭取到2030年後能與英特爾、AMD、IBM同台競技,從而走入個人消費市場,只是離那個時間還有10多年,到時候晶元市場又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格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亂侃秀 的精彩文章:

跟馬雲炒股,是一個危險的事情,馬雲這5年虧了120多億
抵制蘋果沒意義,國產機完全能靠實力,堂堂正正打敗蘋果

TAG:互聯網亂侃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