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男生打傘,真的man爆了!

男生打傘,真的man爆了!

恨鐵不成鋼的壹讀君 | didi

提問,以下圖片,哪個是出門打傘的正確姿勢?

等下,圖B好像有些微的不對勁,這把彩虹傘透露出一股子中二、彆扭和倔強,那再來看看這張圖:

破案了,圖B四個男生舉著的,是一把戶外沙灘傘,又稱擺攤傘,它很少被人撐著走在路上,而是一般在外面擺攤賣冰棍或者修鎖修鞋時才派上用場。

為什麼要撐這麼個死沉的東西走在路上?

撐擺攤傘的四個男生來自中國計量大學,是一間寢室的室友,他們解釋說,最近上課路上太曬太熱了,想買一把傘打,但又怕路人說男生打傘太「娘」了,於是乾脆在網上買了一把巨大的傘,還能跟室友一起打。沒想到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走在路上還會被拍。

這樣打傘的確很有排面,可以罩住整個寢室,還可上課路上C位出道,秒殺菲林無數,不過細想之下,整件事情的起因有點憋屈,作為男生,怎麼就不能正常打個傘出門呢?天要升溫,人要打傘,憑什麼男生打傘就是娘啊?

什麼才是真男人?

「娘」「娘炮」「娘娘腔」,諸如此類的詞語,是一種對男性的歧視語,言下之意是,你不符合這個社會的男性氣質,你表現得像個「娘們」。

那麼,這個社會要求的男性氣質是什麼呢?

R.W.康奈爾在《男性氣質》中,將傳統男性氣質定義為「霸權男性氣概(Hegemony)」,傳統社會認為男性必須統治、控制,最好是通過金錢和性的成功建立男性霸權,反對男性具有柔弱、愛美、體貼等特質,認為這是女性氣質的組成部分。

有趣的是,男性不僅排斥所謂的女性氣質,一開始也排斥其他階層的男性氣質,不同階層的男性之間關於「什麼才是真男人」進行了長期的嘲諷和撕逼,最終才確立了主流的男性氣質。

從1820年起,底層勞動階級逐漸興起,他們作為粗野男性氣質的代表,嘲笑中產階級男人的氣質是脆弱、娘娘腔的,而中產階級男人則不甘示弱,反過來鄙視他們粗糙、落後。這場口水戰持續到1880年代左右,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和大眾媒介的渲染,很多中產階級男性開始覺得這種粗野的勞動階級男性氣質非常有魅力,於是慢慢接受了這種男性氣質。

「粗野的勞動階級男性特質」逐漸登上歷史舞台,並藉助好萊塢電影、書籍等媒介之手,確認了其主流的男性氣質地位。

就像《簡愛》裡面描述的那樣,能讓當時英國一展雄風的,不是溫文爾雅的貴族,而是利益至上的工業家、暴虐多金的殖民者和軍人,男主角羅切斯特完美反映了當時的理想男性氣質:「體育家的身材」「又圓又亮的鷹眼」,性格獨立、倔強、暴躁,充滿粗暴而狂野的征服欲

到上世紀90年代,好萊塢依舊延續了這一男性審美,施瓦辛格和史泰龍等肌肉陽剛男性風靡一時。而在國內,1976年由高倉健主演的日本電影《追捕》引起轟動,培養了我們對於男性氣質審美的啟蒙,包括後來爆髮式的抗戰、軍旅、武打等題材的國產電影,傳播的大多是堅毅、勇敢、沉默的高倉健式男性氣質形象。

簡而言之,主流男性氣質大約等於陽剛、堅強、忍耐或者粗野,而打傘,被認為是對這種男性氣質的「褻瀆」,是陽剛堅強的對立面,是「娘」。

男人何苦為難男人

出於對「娘」的恐懼,直男對遮陽傘,有一種天然的抗拒和抵觸。

微博曾經搞過一個投票,問大家能不能接受男生夏天打傘,在24.5萬人參與的投票中,絕大多數人(23.1萬人)認為能接受,極少數人(1.3萬人)不能接受。看上去是男女平等、天下大同了,但直男的小羞澀和小心思,卻誠實地摺疊在熱門評論區里。

有男生透露,夏天找女朋友,主要就是為了能蹭個傘,在他們眼裡,給女朋友撐傘的男人不僅不娘,簡直就是英雄救美的傑森·斯坦森。

女生吐槽身邊的男生,室友男票堅持不打傘不塗防晒霜,出去玩以後被晒傷,塗蘆薈膠時叫得超級慘,碰都碰不得,最後淪為全宿舍的歡樂源泉。

還有男生說,道理我都懂,但是你要在路上看見一個男的打傘,還是會覺得彆扭的。

說來說去,在打傘娘不娘這件事上,女生根本沒在care,她們恨不得手把手教直男如何防晒如何護膚,真正給打傘和娘炮這件事划上約等號的,是直男他們自己。

這是一種來自男性內部之間的自我要求和嚴格監督,他們通過嘲笑打傘的男生,給男生某些行為貼上「娘炮」的標籤,讓許多男性陷入擔心被視作溫柔、虛弱、"不夠男人"的恐懼不安之中,以確保陽剛、粗野的主流男性氣質得到貫徹。

「直男社群」虎撲非常熱衷於做這件事情,他們開發了許多關於娘炮的田野研究,孜孜不倦地探討「娘們」和「爺們」之間的界限,甚至還積極獻身求鑒定。

「男人穿粉色算不算娘炮?」

「男生留小辮子會顯娘炮嗎?」

「男人修眉毛就是娘炮嗎?」

「說句實話29歲的我『娘炮』么?」然後咔咔兩張自拍……

對於這種類型的帖子,男同胞們往往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譬如最後一條求鑒定的帖子,很快就突破了30萬的瀏覽量,評論區的男性們從濾鏡、自拍桿、文案等各個細節中尋找出蛛絲馬跡,各個都是鑒「娘「高手。

其實討論來討論去,哪裡有什麼明確的結果,人人都能討論,也就意味著「娘炮」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因為這些氣質是製造出來的,是抽象的、飄忽不定的,落實在具體的行為舉止之上,就充滿了曖昧和主觀理解的空間。任何自詡直男的人都可能不小心落入「娘炮」的陷阱,譬如虎撲自稱JR,也是「賤人」的拼音縮寫——這個稱呼就並不「直男」。

為什麼說真男人不怕打傘?

過分執著於娘不娘炮沒有意義。

在大熱天曬得頭暈眼花也堅持不打傘,這種行為就很「硬漢」嗎?

在我看來,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吃沒有必要、沒有意義的肉身之苦,以彰顯自己高人一等的耐受力,不僅不硬漢,反而是愚蠢至極。

正如上文所言,男性氣質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後天建構起來的,社會、文化和大眾媒介培養起了關於陽剛、粗野的男性模板,男性同性之間彼此凝聚、監視、確認男性氣質,並進一步排擠蔑視那些不符合男性氣質的「失敗者」,任何人都可能成為男性刻板印象的受害者。

譬如「娘炮」這個詞,充滿了對男性的惡意,就抹殺了多少溫柔又精緻的男生。

社會用這一套規則去要求、束縛和矯正男性的行為,作為男性如果接受「娘炮」的邏輯,並用這種詞語精準打擊其他男性,就等於順從於男性刻板印象,任由這種性別固化反噬自己,而且你罵別人娘炮的樣子,真的太不男人了!

真正的男性,看清了 「娘炮」背後的迷障,就會明白打傘這件事,真的是自己開心就好。

他們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有自己強大的內心精神世界;

他們不跟環境同流合污,勇敢地做自己,非常有毅力有勇氣;

他們正視自己的需求,誠實地面對自己,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

總而言之,一個兼具強大內心、勇敢精神和誠實態度的男人如果還不是真男人,難道那些在背後嘲諷別人「娘炮「的男人才是嗎?

轉眼間三伏天就要來了,太陽可不會性別歧視,無論是男是女,該晒黑晒黑,該晒傷晒傷,紫外線也不會因為你是真男人就手下留情,該打傘帶傘,請善待自己只有一張的臉,畢竟我們直女也真的很看臉!!

文章來源:

章宇琴. 解讀維多利亞早中期作家筆下角色的男性氣質[J]. 北方文學旬刊, 2015(6):30-31.

李海燕. 傳統與現代:論大眾傳媒的性別塑造作用[J]. 長治學院學報, 2017.

佚名. 性彆氣質的多元化時代:從打造「陽剛男生秀慧女生」說起[C].性別多元: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2.

「娘」與「陽剛「:現代男性氣質的迷思.界面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粽子,美食界的捆綁愛好者
關於無差別殺人,我們還需要知道些什麼?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