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和文臣哪個更容易出奸臣?誰才是皇帝的「擋箭牌」?

太監和文臣哪個更容易出奸臣?誰才是皇帝的「擋箭牌」?

皇帝制度在中國傳來已久,在中國古代,至高無上的權利就是皇權,無人敢輕易的靠近。可是皇帝並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也會犯錯誤,也會聽信讒言,做一些錯事。

這些讓皇帝深信不疑的人通常是他們身邊的人,比如說,太監,比如說身邊為他們出主意的文武百官,最主要的就是文臣。那麼太監和文臣到底哪一個身份更容易出奸臣呢?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一個激烈的討論。

有人說太監最容易出奸臣了,比如說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宦官專權的事情層出不窮,其中讓大家最為熟知的一個人就是魏忠賢。

朱元璋剛剛建成明代之後,對於身邊的太監曾做出了一個詳細的規定。他不允許身邊的宦官的出身於書香世家,不允許他們接受學堂教育。因為朱元璋是一個聰明,疑心又很重的人。所以在朱元璋統治期間,宦官根本沒有機會參與朝政的。

可是後來隨著朝代的發展,宦官逐漸的參與到了朝政之中。

明代的皇帝一個不如一個,到了朱由校的時候,宦官專政已經達到了頂峰。要說這魏忠賢也是一個能人。在為進宮之前是一個賭徒,欠了好多賭債,沒有錢還。後來起了雄心大志,進宮當了太監。

或許太監才是他畢生的職業,進了宮之後,魏忠賢混的風生雲起。他陪伴著小太子朱由校成長,在那個時候,魏忠賢籠絡人心已經非常有一套了,他看出來朱由校比較喜歡新奇古玩。所以每天魏忠賢就變著法子,給朱由校提供一些新奇的玩具。童年是一個大人與孩子建立情誼最好的時候。不可否認,魏忠賢是真的深得朱由校的信任。

據《明史·魏忠賢》記載:帝性帝性機巧,好親斧鋸髹漆之事,積歲不倦。每引繩削墨時,忠賢輩輒奏事。帝厭之,謬曰:「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忠賢以是恣威福惟己意。足以說明一切。

取得朱由校的信任,只不過是魏忠賢專政的第一步,他的第二步就是取得了客氏的寵愛。兩個人狼狽為奸,很快就在朝廷中成就了屬於他們的一股勢力。

由於小時候朱由校和魏忠賢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所以身邊大臣的提醒也就不管用。皇帝都不說啥了,那大臣自然而然就聽從魏忠賢的話了。宦官統治長達八年,讓本來就搖搖欲墜的明朝更為危險了。

不過單從這個方面就推斷出宦官容易出奸臣,這個推斷是錯誤的。

就比如說歷史上發明蔡侯紙的蔡倫,他也是一個宦官,但是他卻為朝廷做了很多貢獻,由此看來,這還是因人而異吧。

那麼在歷史上有沒有文人出奸臣的現象呢?其實也是有的。

唐朝曾出過一個大奸臣,這個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李林甫。在李林甫擔任官職期間,他不但不為皇上做事,而且利用自己的特權,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他向皇帝進獻讒言,把朝廷的忠臣全都革了職,反而換成了自己的門客。這使得他在朝廷一手遮天,為他自己謀福利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據《舊唐書·李林甫》中記載:開元中,張嘉貞、王晙、張說、蕭嵩、杜暹皆以節度使入知政事,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將入相之源,嘗奏曰:"文士為將,怯當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戰有勇,寒族即無黨援。"帝以為然,乃用思順代林甫領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專任大將,林甫利其不識文字,無入相由,然而祿山竟為亂階,由專得大將之任故也。清楚的記載了一切。

並且為了讓自己的地位更為鞏固,他甚至向唐玄宗進言說,不要再使用文臣了還要選用武將來鞏固朝廷的政權。

唐玄宗也真的聽了李林甫的話撤掉了朝廷中的臣,而選用了一些武將來參政,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為安史之亂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但是也不能否認在李林甫擔任宰相的期間,的確也為朝廷做了一些好事。他修改的地方的財政,這樣更為符合當時經濟發展狀況。這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當時的統治。

宦官專政和文官專政的不同之處在於,文臣學富五車都比宦官聰明,而且目光遠大,他們能把事情看得更為通透,想事情更為長遠,能夠更好地為自己謀局。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又能夠使那個朝代的制度更為合理,所以很多學者對於歷史上那些文官奸臣評價都是有保有貶的。

而太監不一樣,他們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學識,他們依靠的只不過是那些見不得光的手段,這就代表他們不能夠讓人臣服,他們註定做不了領導者。自然而然他們也不過是皇上的擋箭牌罷了。

參考史料《明史》《舊唐書》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吐槽 的精彩文章:

如果唐玄宗不那麼昏庸無道,貶殺這四大名將,何來安祿山安史之亂
變法失敗的光緒,在大清十二帝中能進前三嗎?對歷史的貢獻有多大

TAG:歷史大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