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不妨看看我們這位鄰居

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不妨看看我們這位鄰居

這幾個垃圾桶不都是一樣的嗎???

——某位垃圾桶臉盲症患者

上海的小夥伴和老夥伴們都知道,最近全民垃圾分類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中。。。。。

在此之前,如果你問身邊人他們對於垃圾分類的看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好呀!

畢竟,垃圾分類有利於減少污染、節約資源、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畢竟,上海要在2035年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那麼,垃圾分類理應成為我們上海人民的新時尚啊!

道理我們都懂,也很贊同,但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之後還是讓很多人無所適從。。。。。

每天定時定點投放讓我們這群日常996的社會主義中堅力量有心卻無時無力啊!

由部分垃圾屬性所引發的一些的「哲學」問題更是讓不少人陷入沉思。。。。

而從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法案將正式實施,條例規定,如果個人沒有將垃圾分類投放,最高將面臨高達200元人民幣的罰款,單位混裝混運最高罰款5萬元人民幣,堪稱「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爭議和亂象都是正常的,上海既然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不妨向國際「取經」,這不,我們隔壁一位鄰居就做的不錯呢。

日本:乾淨的街道是這樣來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垃圾分類的最佳典範,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從「先天」來看,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土面積本身就受限,各種地質災害頻發,許多自然資源也十分緊缺,再加上「後天」經濟發展導致的大量工業污染,使得日本人充分地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去日本旅遊,你可能會由衷地讚歎日本乾淨的街道以及國民較高的個人素質,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而是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其中不乏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互相配合推進垃圾分類內化為人們一種本能的行為。

相關法律包括《廢棄物處理法》、《家電回收法》、《食品廢棄物回收利用法》等,法律除了規範垃圾分類的方法,還對胡亂丟棄垃圾的個人或團體做出相應的處罰或者刑期。因亂扔垃圾而收到罰款或者批評,這對於注重「恥感文化」的日本人是很有失尊嚴的。

環境教育被全面融入日本的學校教育活動中,在小學的環境教育中,兒童被給予了很多親身接觸自然的機會,比如嘗試自己種植物、飼養學校的小動物等等,通過這種實際互動使他們了解生命的價值和保護自然的道理;之後在高年級則會更多地學習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如在課堂上學習水循環的科學知識,或者去垃圾回收站進行實地考察。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逐步自然地在日本青少年心中樹立了一套環境保護的意識,同時也具備了相應的環保知識。

有了系統的法律和教育保障,一套複雜嚴密的垃圾分類體系得以良好地運行。日本各地都有垃圾分類不同的標準,但大體上可以分為可燃物、不可燃物、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再細一點,則有:

而且,有些垃圾需要在投放之前先進行預處理,比如塑料瓶需要洗乾淨,紙板箱需要摺疊好。不同的垃圾也必須用專門的收費垃圾袋來填裝,更大件的垃圾還需要購買垃圾券,而且垃圾扔的越多,回收費也越多,因此在每一環節都對垃圾分類的行為作了不同的約束。日本的垃圾分類就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順利推行,廢物利用率不斷提高,每個公民都將其當做理所應當的職責,並將其方式和理念積極向外推廣

中國:如何從借鑒到超越?

各國都有不同的國情,日本的很多做法不一定適合中國,日本人也不是天生喜歡垃圾分類,在我們拒收洋垃圾之前,日本也將很多回收的垃圾後向中國「推廣」。但作為人類,我們都擁有共同保護地球環境的使命,地大物博的中國曆來以「天下」自居,我們自然沒有日本那樣的危機感,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導致的大量環境污染也是觸目驚心。

我們要保護和弘揚中華文化,首先要保證她擁有乾淨、和諧的外在形象。日本學校的環保教育方式不失為一個良性參考,環境保護和垃圾分類的觀念需要從小就在兒童心裡「紮根」。一些秉持傳統觀念的人群可能對於新的觀念和方法一時無法很好理解,甚至產生抵觸的情緒和行為,因此在繼續宣傳普及相關知識的同時,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不可或缺,要讓大多數人明白亂扔垃圾、破壞環境要付出重大的代價,做到「治標」和「治本」兩手抓。

另外,不少人抱怨垃圾分類的終端處置似乎並沒有尊重他們的辛勤分類,很多垃圾車直接一鍋端就將分好的垃圾清運走了,個人認為政府應該繼續牽頭制定更科學的垃圾分類標準,也不妨借鑒日本在垃圾分類上的「多方參與」,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進來,引進更多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創新優化垃圾處理流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日本以外,也有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此基礎之上完成一種超越,形成我們自己的特色治理模式,這條路註定漫長且充滿挑戰。傳統上中國人講究一種「勢」,垃圾分類應該形成一種大好趨勢,現在遇到的任何阻力我們都應迎難而上,理性對待。

文章資料來源於觀察者網,搜狐網等。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文中內容不用於商業用途,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肖復興:父親節關於獨生子女的感想
第八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將於2019年9月10日至11日召開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