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培養方證的識別能力?

如何培養方證的識別能力?

如何培養方證的識別能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什麼是經方?

經方是經典方的略稱,更是經方醫學的略稱。經方醫學不是一種有別於現有醫學體系的學問,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直覺思維。桂枝還是那個桂枝,大黃還是那個大黃,思維方式變了,療效就會大變。

直覺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是人腦對於突然出現在眼前的事物、現象、問題會作出迅速識別和判斷的一種能力。方證識別,用的就是直覺思維。

同樣是出汗,看到病人汗多如水,煩渴引飲,脈大無力,口乾舌燥,可識白虎人蔘湯證;看到煩渴欲飲,飲不多,喜熱飲,舌胖大,可識五苓散證;出黏汗,面紅耳赤,脈滑,可識葛根芩連湯證……

所以,古人稱辨方證為識證。識,認識的識,識別的識。識別,就是一種直覺思維,是一種洞察力。用經方不是應用氣虛、血虛、脾虛、腎虛等概念來思辨的,而是應用方證進行判斷識別的。

方證相應的思維,好處是精準快捷,捨棄了很多中間環節,一步到位,是一種極簡的思維方式。找熟悉的人憑直覺就行,望一眼,看步態、聽聲音就知道是誰了。

如何培養這種方證的識別能力?

記憶:記憶常用經方的方證,除經典方證外,還有適用人群特徵、主治疾病譜。記住50首是起碼的,最好100首,如能超過150首,那就是高手了!方證記憶需要不斷強化,仲景書要反覆讀,甚至開診之前翻閱一下《傷寒論》《金匱要略》。

模擬:多讀名家醫案,多跟專家臨證,模擬方證識別過程,訓練識別方證的能力。識別方證是一種洞察力,望聞問切,洞察秋毫:眼神、毛髮、臉型、舌苔、脈搏、皮膚、口唇、衣著、髮型、語速、言詞、坐姿……都是識別方證的信息。建議多練眼力,多看人。

空靈:空靈是一種思維狀態,沒有雜念干擾,如入禪。在這種狀態下,大腦深處記憶的方證才能瞬間蹦出,直覺思維才能活躍。要做到空靈,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兩點:

一是讀書不能雜。湯本求真規定大塚敬節等門生只許讀《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不允許讀第三本書。胡希恕拒絕用《內經》對《傷寒論》的解讀,都是很了不起的智慧,是鞏固和堅持方證思維的正常舉措。「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學好經方後,我們就不會被醫界的「浮雲」蒙蔽了。方證是中醫最根本最實用的診斷單位,方證的思維方式是最高層次的思維。所以,初學者要重視《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研讀,要一門深入。已經學雜的,要強力卸載一些「插件」,不斷清理一些「垃圾」。

二是任何方證都有可能。在病人面前,不能有陳見,不能被經驗所束縛,不能被疾病名束縛,不要被既有的治療原則所束縛。有是證,用是方,不想任何學說,唯以眼前的人為憑。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拘泥,任何方證都有可能。

以上談的都是有關思維方法的話,為什麼要反覆強調,因為重要!清代醫學家徐靈胎說:醫非人人可學,要聰明敏哲之人、淵博通達之人、勤讀善記之人、精鑒確識之人、虛懷靈變之人方可。以上五種人,是五種素質,而其中絕大部分涉及臨床醫生的思維能力。

清代傷寒家柯韻伯說:「胸中有萬卷書,筆底無半點塵者,始可著書。」這不僅僅適用於做學問,也適用於開經方。我改一下,叫做「胸中有百首方,眼中無半點塵者,始可開方」。要開好經方,既要有知識儲備,還應該不被陳見左右,後者更重要。

希望大家學好經方,用好經方,儘快成為一位有真才實學的、百姓們喜愛的好中醫!(黃煌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此文為今年6月14日黃煌教授在第五期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培訓班上的講話)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中醫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不同部位出汗,反映不同臟腑問題
肥胖是你這裡不通,瘦大腿,瘦肚子,瘦背其實並不難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