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專註汽車雷達細分領域,行易道看準了潮水前進的方向

專註汽車雷達細分領域,行易道看準了潮水前進的方向

自動駕駛正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與自動駕駛相關的感測器——雷達的重要性也正在逐漸凸顯,吸引著越來越多創業者的湧入。

2014年,此前曾在中科院電子所工作多年的趙捷博士,選擇了雷達這個細分領域的賽道,創立了行易道科技,專註於汽車雷達產品,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更多高效的解決方案。

行易道的產品非常豐富,涵蓋各個級別的自動駕駛,包括:77GHz車載中程毫米波雷達、77GHz車載遠程毫米波雷達、79GHz車載近程毫米波雷達、79GHz車載SAR成像(合成孔徑)毫米波雷達。

之所以選擇汽車雷達這個領域,與趙捷博士個人的從業經驗不無關係,在中科院11年的工作當中,她主要聚焦的領域就是雷達天線陣列設計,曾擔任過國產無人機載SAR雷達研發核心成員。

行易道科技創始人趙捷博士

趙捷博士告訴鈦媒體,「創業前大概花費了一年時間去做市場調研,確定了汽車毫米波雷達這個細分領域。」

在趙捷博士看來,「不做難的技術對不起過去的經歷,掌握核心技術非常重要」。

而汽車雷達這個領域具備三個特徵:首先是技術領域新;其次要有足夠的技術門檻,沒有難度的事情很容易被別人超越;最後是體量要足夠大,這樣行業競爭會相對比較充分,能吸引最高端的人才加入。

確定產業大方向後,接下來就是找具體的技術路線,當時的汽車雷達分為24GHz、77GHz等幾個主流的方向,到底是做77GHz高精度雷達還是24GHz雷達成為一個方向上的主要挑戰。

「24GHz雷達主要承擔近程角雷達的工作,實現盲點檢測等功能,77GHz中程雷達的工作距離會更遠(160米)、精度和解析度更高」,趙捷博士向鈦媒體介紹到,「中程雷達應用於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當中要求最高的環節,會參與車輛的緊急制動這些關乎生命安全的指令,技術要求會更高,我們決定做77GHz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其實在2014年的時候,整個ADAS市場的規模其實還非常有限,趙捷博士對當時宏觀市場趨勢的判斷也非常理性,她預見到,「未來所有車都需要毫米波雷達的產品,它將是個海量的市場,因此公司有存在的價值」。

正是這種看似樸素的觀點,奠定了行易道早期的發展,也讓趙捷博士順利找到了第一筆天使投資。雖然早期投資人也擔心主機廠是否會買單、技術路線是否可行這些問題,但依舊認可汽車毫米波雷達這個產業未來的方向。

真正給趙捷博士帶來巨大信心的是,2014年8月份 Mobileye 在納斯達克的上市。「這件事就好像一盞燈點亮了我,雖然它是視覺感測器,行易道是在雷達領域,但是至少能證明高端汽車感測器得到了國際最主流投資機構的認可」,趙捷博士表示。

回過頭來看,當時確實是這個細分領域絕佳的創業窗口期,如今國內很多廠商像是華為、德賽西威、海康都在涉足毫米波雷達,它們的紛紛入場是趙捷博士始料未及的事,但也能從側面佐證當時的正確選擇。

據統計,行易道於2015年1月獲得磐谷創投的天使輪融資;在2017年3月獲得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 輪融資,由國科嘉和資本領投、磐谷資本跟投;在2018年獲得海達、中關村啟航、合創投資、磐谷的B 輪融資。

縱觀行易道的幾次融資,與很多其他公司喜歡一些行業和戰略資本的方式不同,行易道偏向於財務投資。

趙捷博士向鈦媒體記者坦言,「大的投資機構或者相關的產業資本有互相增強的作用,但是就行易道而言,比較強調獨立性。我相信產品有足夠的競爭力,才能持續前進。」

就汽車雷達市場而言,戰略資本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看產品,這樣才能在技術和商業、戰略上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趙捷博士看來,未來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也許會存在替代關係,但是毫米波雷達的環境適應性決定它的不可替代性,從技術路線的角度二者沒有任何矛盾。

以行易道目前推出的77GHz中程雷達為例,它可實現包括FCW(前方碰撞預警)、ACC(自適應巡航控制)和AEB(自動緊急制動)在內的ADAS功能,截至目前已完成超過20萬公里的真實路試。這款產品已經實現商用,截止到2019年6月,安全行駛超過1000萬公里,產品質量和性能已經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趙捷博士認為,「汽車毫米波雷達技術革命意味著,高分辨、抗干擾和通信能力」,這些也是行易道的技術方向。

例如高解析度,趙捷博士介紹說,「毫米波雷達高解析度需要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方式實孔徑成像,另一種是SAR成像(合成孔徑成像)」。實孔徑成像,就是通過增加收發通道數量實現的,經常聽到的級聯雷達、4D成像雷達,都是這個範疇。

行易道 SAR 雷達實際道路測試

SAR成像技術是通過新的演算法、新的物理模型來實現的。它對於硬體的依賴沒有那麼高,行易道的車載SAR雷達只有一個收發通道,一個天線單元,就可以實現解析度達到5cm×5cm的二維成像效果。車載SAR技術可以用於自動泊車、自動駕駛定位,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是行易道的戰略重點。

79GHz車載SAR是趙捷博士在2016年首次提出的可用於ADAS和無人駕駛的雷達技術,經過幾年的技術探索,行易道科技已經充分驗證了SAR技術在汽車領域中應用的可行性。

目前,行易道自創立至今已經獲得的專利和軟著是50項左右,正在公示和申請階段的專利有40項,其中一半和中程雷達有關,三分之一是和SAR技術有關。

汽車雷達是一個準入門檻高、技術儲備很深的細分領域,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未來也會出現雷達陣列技術、多感測器融合技術、抗干擾技術等等,這些也都是行易道正在關注且大力研發的領域。

「回過頭來看這個市場的產值越來越清晰,當初的判斷一一被市場驗證。我們的產品得到客戶認可,證實我們存在的價值」,趙捷博士坦言。

作為一個腳踏實地的高科技產品公司,行易道看準了潮水前進的方向,在汽車雷達這個很窄的領域摸索出了一條技術與產品平衡的商業法則。(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李玉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5G會是小米生態鏈的最後一塊拼圖嗎?
新零售變革的本質:人、貨、場直接的適應與匹配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