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清世宗御制普陀法雨寺碑文跋-231

清世宗御制普陀法雨寺碑文跋-231

清世宗憲皇帝,夙植德本,乘願再來。深入經藏,直達禪源。宗說皆通,悟證鄰極。秉靈山泗水之薪傳,闡即心即佛之妙道。

清世宗雍正皇帝,夙植德本,乘願再來。深入經藏,直達禪門本源。禪宗教理都很通達,悟證很高。秉承靈山佛陀、泗水孔聖的傳承法脈,闡揚即心即佛的無上妙道。

自法流震旦,二千年來,於皇帝中,最為第一。若非久證法身,現茲末世,即俗明真,廣度含識者,其能如是也耶。

自從佛法流傳到中國,二千年來,在皇帝中,最為第一。如果不是久證法身,現此末法之世,即俗諦明真諦,廣度眾生的人,哪裡能夠如此呢?

佛法普利眾生,大士隨機赴感。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非大智慧,莫能形容。清世宗以時雨潤物之義,極力發揮。可謂妙契佛心,罕譬而喻矣。

佛法普利眾生,大士隨機赴感。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不是大智慧,不能形容。清世宗以「時雨潤物」的義理,極力發揮「法雨」的妙義。可說是妙契佛心,罕見的譬喻啊!

予昔讀浙江通志,見此碑文,不勝欽佩。定海廳志,亦復具載。今春來禮大士,見碑前供一玉佛,而為龕所蔽,無由觀光。

我過去讀《浙江通志》,見到這個碑文,非常欽佩。《定海廳志》,也有詳細記載。今年春天來禮拜觀世音大士,看見碑前面供了一尊玉佛,碑文被佛龕所遮蔽,沒有辦法看清楚。

以玉佛來儀時,權供碑前。後以建殿無地,遂致常住。查之山志,復失此板,悵何如之。因秉燭恭錄。

因為玉佛請來的時候,權且供在碑前。後來因為建玉佛殿沒有地方,於是導致玉佛常住在此。查《普陀山志》,又失去了這個印板的碑文,實在悵然失落。因此秉燭恭敬錄寫。

乃祈寺主,刻於木榜,懸之亭內。又補刻志板,各述緣起。庶將來君子,皆得同沾法雨,共證真常雲耳。

於是祈請寺主,刻在木榜上,懸在亭子內。又補刻《普陀山志》的印板,各自敘述其中的緣起。使得將來諸位君子,都能同沾法雨,共證真常。

註:紅色字為文鈔原文,黑色字為白話譯文

新浪微博:@昌義法師

微信公眾賬號:昌義法師

訂閱即能第一時間獲取最新佛訊,及昌義法師每日法語!

歡迎大家轉發,分享也是一種功德!

恭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九龍山極樂寺 的精彩文章:

2019年6月18日,上昌下義大和尚法寶
第四十回 鉤金鰲解除苦難 歸南海結束全書

TAG: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九龍山極樂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