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八歲稱孤時,東吳實力很弱,孫權是如何坐斷江南的?

十八歲稱孤時,東吳實力很弱,孫權是如何坐斷江南的?

公元200年,孫策遇刺,將自己剛剛建立不久的江東基業交給了十八歲的弟弟孫權。在此後經營江南的過程中,他曾經在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兩次被動戰爭中先後挫敗了曹操、劉備傾巢出動的大軍,更曾經主動發動了針對曹魏的四次合肥之戰。孫權時期的東吳,在三國爭鋒中一直處於非常積極的態勢。蘇軾在《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說他「年少萬兜鍪,坐斷江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以讚美其年少英雄。

與曹操、劉備二人爭雄,孫權存在先天的劣勢。

首先,缺少天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用漢獻帝的名義去征討四方;劉備自稱皇族後裔,號稱憑藉衣帶詔討賊。而孫權,站在漢王朝正統的立場去看,是沒有懸念的亂臣賊子。早在其兄長孫策主政期間,因為不被東吳門閥所認可,就與他們發生了激烈的爭鬥,最終被許貢門客所殺。當18歲的孫權坐領江東時,他甚至不被孫策留下的託孤之臣張昭看好,赤壁之戰前,東吳群臣普遍認為應該向漢丞相投降。

其次,南方發展晚,根基薄弱。雖然我們今天看來,江南乃是魚米之鄉,是中國的富庶之地,但是華夏文明畢竟起源於黃河流域,三國時,南方大多數地方尚屬蠻荒之地,雖然坐擁廣闊的土地面積,大多數地區卻是原始森林密布的狀態,很多地方不宜開發,常有人死於瘴氣,人口只有230萬,不足北方的二分之一。當時雖然有大批北方人口躲避戰亂逃往長江以南,但是吃飯所需要的土地卻得現開現懇,缺少生產工具和有效組織也成為大難題。

第三,兵力匱乏。孫權雖然不以漢朝的正統自居,卻始終也不忘記自己逐鹿中原的夢想。當時逐鹿中原需要的兵、馬、器械,對於當時的東吳來說都是難題,人口劣勢意味著兵源不足,地理環境註定他們將缺少戰馬,文明起步晚又註定缺少武器。

但是孫權坐領江東的50年時間裡,不僅多次與魏蜀兩國交戰,取得了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中的兩場大勝,對外處於攻勢,而且將江南打理的井井有條,為此後前年江南地區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經濟、文化中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謂為萬世開繁榮,孫權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不得不說,孫權出生之後東漢就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九歲時其父孫堅也死於戰亂,此後長期與母親顛沛流離,見多了國家大亂給人們造成的痛苦,自身也深受其苦。自幼在苦難中汲取營養的孫權,對於治理國家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和手段。

首先,合縱連橫,緩稱帝,孫權是個外交家

「聯劉抗曹」的戰略為人所熟知,這卻只是孫權在三國中連橫的一個小縮影。除了與劉備聯合對抗強大的曹魏,孫權也會與曹操、曹丕聯合,並曾經在曹丕稱帝後向其稱臣。夷陵之戰前,孫權向曹丕歸還于禁,接受曹丕的冊封。劉備死後,雖然吳蜀兩國剛剛經歷了一場血戰,面對北方強敵,東吳卻再次與蜀國聯合。

曹丕接受漢獻帝冊封而稱帝,劉備則以漢室繼承人的身份稱帝,而孫權不具備這些條件,則在曹丕稱帝之後九年才稱帝。通過先承認中原政權、、自身緩稱帝等方式,孫權緩和了天時上的不利。

孫權在對魏蜀兩國的策略上,採取了務實和低調的原則,這讓他在夾縫中遊刃有餘,避免腹背受敵,關鍵時刻還能借力打力。

其次,發展農業、漁業和手工業,孫權是個實業家

孫權學習曹操的屯田方法,以軍屯和民屯兩種方式屯田積穀,發展農業生產,設典農校尉和典農都尉專管民屯生產,僅毗陵一地從事民屯的人數曾高達數萬口。

東吳冶鐵治銅業,以今湖北武昌最為發達,吳國曾在一年的時間裡於武昌鍛造寶劍1000口、刀一萬口。華中、華南鐵產豐富,曾經令秦王喟嘆。《史記》記載:「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夫鐵劍利則士勇,倡優拙則思慮遠,夫以遠思慮而御勇士,恐楚之圖秦也。」可見東吳時期的鐵礦豐富,而且冶鐵業發達。

《晉志》里說「漢制自天子制百官無不佩劍。」漢代佩劍幾乎成為上流社會的必須,而武昌一地年產刀劍1萬多把,不僅能夠武裝自身的軍隊,而且還可以從魏蜀兩國換取大筆的財富。如果說諸葛亮「決敵之資,惟仰錦爾」,那麼東吳靠的就是優質的手工鐵製品。這一時期,吳越一代的工匠打造刀劍的技術水平也遠遠高於其他地區,曹丕擔任魏世子時期,曾經專門從吳國招攬工匠為魏國打造兵器。

而在紡織方面,東吳也積極追趕盛產蜀錦的蜀國,甚至刺激了此後2000年江南紡織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綉《列國圖》,趙達之妹為孫權嬪妃,號稱「針絕」、「絲絕」,宮中帶頭髮展手工業,民間爭相效仿,不僅為東吳聚斂財富增強國力提供了幫助,而且為後世的江南刺繡開了好頭。

此外,東吳的造船業也非常發達,還被寫入歷史課本。東吳有三大造船中心:侯官(福建省福州,規模最大)、臨海(浙江台州)、番禺(今廣州),其生產規模居於當時世界領先水平。

《中外歷史對比年表》中記載「三國時期,吳國造船業發達,能製造長達20仗的商船,大的戰船上下5層,可載3000人。

《三國志.吳志.孫皓傳》中記載,西晉滅吳,繳獲對方戰船5000餘艘。

如此規模龐大的造船工業,不僅能幫助東吳水軍守住長江天險,對於東吳發展漁業、貿易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第三,大規模開發江南處女地,尋找傳說中的海外島嶼,獲取人口和財富,孫權是個冒險家

南方和東南方的廣大地區尚未開化,當時居住著眾多的越人和蠻夷人,東吳屢次派兵征伐這些地區,使他們遷移到文明社會,與漢人雜居。東吳每征服一個部落,便使「強者為兵,贏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這對發展農業經濟,增強軍事力量都大有裨益。

此外,孫權利用造船業的發達,試圖繞過魏國與遼東溝通。遼東諸侯公孫淵一度向孫權稱臣,而孫權也曾經計劃用財寶換取公孫淵的聯盟,以獲得逐鹿中原的兵力和馬匹。

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出海尋找日本和夷州,最後衛溫的船隊抵達夷州,發現了當地的高山族,並且帶回了一部分人口。孫權的這一動機,與後來地理大發現時期的哥倫布航海沒有區別,而在同一時期,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願意組織力量向海外探索。

雖然孫權在對外開拓方面有得有失,但他的這些行動為後世繼續開發南方和東南方樹立了榜樣,他富有冒險、堅持一統天下的精神也為東吳注入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對他的子孫和東吳的臣民有著很大的影響。孫權死後,諸葛恪等人秉承了他的這些精神,雖然沒有劉氏後人的皇室血統,卻也知道「王業不偏安」。

總的來說,孫權從十八歲開始成為一方諸侯,使父兄傳下來的基業得以穩固,並在其基礎上不斷的開拓,在歷史上確實配得上一代雄主的讚譽。而他治理長江以南期間,積極發展生產,讓百姓生活穩定,社會秩序井井有條,為後世我國南方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功績令後人敬仰。而更足以令後世讚歎的是,雖然年紀輕輕就割據一方,在隨後的數十年里,大國家的思想卻從來沒有動搖,也深深的影響了他的後人。孫皓面對司馬炎時,一句「我在南方也為你準備了一把椅子」,傳為佳話。

參考資料:

陳 壽 《三國志》

房玄齡 《晉書》

周 緯 《中國兵器史稿》

葛劍雄 《中國人口史》

《中國戰爭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積勞成疾而死,身為一國丞相,為何事必躬親?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