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末期對日炮擊行動!美英海軍406毫米巨炮轟擊日本港口

二戰末期對日炮擊行動!美英海軍406毫米巨炮轟擊日本港口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雖然已經窮途末路,但依然冥頑不靈,於是引來了美國規模空前的戰略打擊,美軍對日本的戰略打擊方式有哪些呢?大部分人可能知道有空中轟炸,當時日本全國的大中城市幾乎都被美軍炸爛,全國的工業生產陷入一片混亂……

但是,少有人知的是,除了戰略轟炸外,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還對日本進行了另一種方式的打擊——艦炮轟擊!

艦炮轟擊?是的,別忘了日本是個島國,島國通常有一個特點:會有一批工業實力很強的港口城市。對於這些沿海地區,炮擊就夠了,要知道二戰後期日本的海空力量已經完全無法和盟軍抗衡,那麼艦炮轟擊日本港口城市自然也沒什麼風險。

1945年7-8月間,盟軍海軍炮擊與空襲的主要目標。

1945年中期,日本本土的城市及工業設施大多已被美軍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的B-29轟炸機炸爛。而美軍航母也在1945年分步對日本本土目標進行打擊。這樣日本僅存的空中戰力被迫時刻準備進行國土防空,而外部航道被切斷又使得日本海軍殘存的軍艦喪失了行動力,只能在港中錨泊。

更糟糕的是,戰前日本軍方經評估,認為岸炮與本國現狀不相適應。這使得日本只有少數幾個有戰略意義的港口擁有岸炮保護,而其中大多數還都是小口徑火炮。所以,艦炮打擊日本完全可行。

1945年7月開始,美國海軍、英國海軍和紐西蘭海軍軍艦組成的盟軍海軍艦隊對日本本土面向太平洋的沿海地區城市及工業設施進行了大規模艦炮射擊。

第一次炮擊是從7月初開始的,1945年7月1日,美軍第三艦隊在哈爾西上將的指揮下自萊特灣出發,進擊日本本土。哈爾西準備首次使用戰列艦及巡洋艦炮擊日本沿海的軍事設施及工廠,為了這次活動,美海軍潛艇提前進行了掃雷活動,陸軍航空兵也提前進行了照相偵察,確保海軍戰列艦的安全。

哈爾西,外號「蠻牛」

7月10日,第三艦隊主力——第38特混艦隊(TF 38)在老約翰·S·麥凱恩中將的率領下開始攻擊,首先航母上的飛機空襲東京周圍目標,之後又轉而襲擊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共擊沉軍用艦船11艘、商船20艘,擊毀飛機25架。另擊傷軍用艦船8艘、商船21艘。

空襲完畢後,炮擊也開始了,炮擊的第一個目標是——釜石!釜石並不是一個大城市,人口僅有4萬,但有著全日本最大的鋼鐵廠(因缺少焦煤及其他原料,該廠此時僅以不到最大產能一半的產能進行生產。而部分盟軍戰俘就被遣至鐵廠服勞役)。

7月14日,在空襲配合下,海軍少將約翰·F·薩弗斯(John F. Shafroth)指揮的第34特混編隊第8分艦隊第1特遣隊(TU 34.8.1,包括戰列艦南達科他號、印第安納號、馬薩諸塞號,重巡洋艦昆西號、芝加哥號及九艘驅逐艦)脫離TF 38前去炮擊釜石的日本制鐵釜石制鐵所。

TU 34.8.1特遣隊。

這支艦隊的火力相當強,3艘戰列艦均屬南達科他級,共有27門406毫米艦炮,單輪齊射拋擲的彈丸重量超過27噸!

7月14日中午12時10分,炮擊開始,炮擊持續2小時,共發射802發406毫米炮彈、728發203毫米炮彈和825發127毫米炮彈,這使得鐵廠遭嚴重破壞,被迫停產數周,還直接導致損失了四周的生鐵產量和兩個半月的焦炭產量,日方共有423名平民身亡(還有5名被日軍強迫勞役的美軍戰俘不幸死於炮擊)。

1945年7月14日,印第安納號戰列艦炮擊釜石。

在轟擊釜石的同時, 7月14/15日夜,另一支攻擊部隊第34特混艦隊第8分艦隊第2小隊(TU 34.8.2)脫離TF 38攻擊北海道東南部的沿海城市——室蘭,這裡有日本制鋼的兩座大型鋼鐵廠(日本制鋼所室蘭製作所及日本制鐵輪西制鐵所。)。TU 34.8.2也是由一堆強悍的戰列艦為主力,包括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戰列艦、密蘇里號戰列艦、威斯康辛號戰列艦,此外還有輕巡洋艦亞特蘭大號、代頓號和八艘驅逐艦。

7月15日拂曉,炮擊開始,3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向室蘭傾瀉了860發406毫米炮彈,但因當地霧霾天氣影響,導致飛機難以確認炮彈落點以校正火力,最終只有170發炮彈落入廠區,但破壞力仍然相當強,當地工廠焦炭生產癱瘓兩個半月,還輕微影響了生鐵生產,室蘭城區也受到嚴重破壞, 大量民房被毀。

衣阿華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58000噸,主炮有3座3連裝406毫米主炮,火力相當兇悍

不過這次炮擊行動風險很大,因為在長達六小時的炮擊過程中,從岸上可以輕易辨認出編隊的位置,這使得艦隊時刻面臨著日軍空襲的威脅,哈爾西上將事後寫道:這是他一生中最漫長的幾小時。不過,日軍並未行動,哈爾西認為,日軍是在保存實力以待日本本土決戰。

對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攻擊在7月15日結束了,TF 38駛離日本海岸重新補給燃料,之後與前來增援的英國人會合。英國對日本也是恨得牙根痒痒,當年在馬來亞,新加坡的一箭之仇終於到了報的時候了,於是英軍組成了第37特混艦隊(TF 37),擁有6艘航母和4艘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7月17日凌晨,盟軍航母聯合再度空襲東京,稍晚,TF 38和TF 37美英聯軍的分隊又開始對東京東北約130千米的日立發動打擊,這支編隊除了3艘衣阿華級外, 又加入了「北卡羅來納」「阿拉巴馬」和「英王喬治五世」號, 總共6艘戰列艦。

東京下町被炸成一片焦土

英美聯合艦隊選擇在夜間實施炮擊, 目標是日立市周邊的9處工業設施。當夜恰逢降雨和濃霧, 美軍校射飛機無法起飛, 炮擊艦隊只能利用雷達和無線電定位實施盲射。次日凌晨1:10,炮擊停止,美軍戰列艦共發射1238發406毫米炮彈。英軍戰列艦發射356毫米炮彈267發。兩艘護航的輕巡洋艦也對日立南郊的雷達電子儀器廠發射了292發155毫米炮彈。

不過由於天氣原因,這次炮擊效果不好, 9處目標中僅有3處遭到明顯破壞, 其餘6處損傷輕微,然而日立市區則是到了血霉,很多炮彈打到這裡來了,次夜美軍B-29又對日立發動空襲,這導致日立城區的79%被摧毀。

事後,美國海軍官方正史中曾敘述道,對於日本平民而言,炮擊比空襲更可怕。

7月18日,TF 37與TF 38對東京地區實施了一次更遠的空襲,空襲結束後,TF 37與TF 38在海上進行補給,24/25日夜,巡邏紀伊水道時,瓊斯少將的編隊(第17巡洋艦分隊)順便炮擊了位於和歌山縣串本町的一個水上飛機基地、潮岬附近的著陸場和一個雷達站,不過炮擊只持續了4分鐘,損失不大。

不過,很快,盟軍又找到了下一個襲擊目標——濱松!

濱松市

濱松,熟悉音樂的人肯定聽過這個城市,這是世界上很重要的一個樂器生產中心,不過二戰時濱松可是有很多軍需工廠的。

7月29日,此前炮擊釜石的美軍編隊與編為第37特混艦隊第1分艦隊第2特遣隊(TU 37.1.2,包括戰列艦英王喬治五世號和三艘U級驅逐艦)的英軍編隊脫離艦隊主力,到了濱松外海,此時的濱松已經被空襲炸殘了,戰列艦編隊是來補刀的。

英美軍艦各自確定目標,「英王喬治五世」號於晚間11時19分在18350米距離上向日本樂器株式會社二號工廠(此時轉向生產螺旋槳)展開炮擊,27分鐘打出265發炮彈,不過效果不好,然而這造成了人心恐慌,大量工人曠工。而美軍則炮擊了鐵道省濱松工機部及其他三處工業設施,使得濱松工機部事後停產三個月,此外,美軍的炮擊還使得鐵路基礎設施卻遭破壞,當地線路停駛66小時。

之後,7月30和31日夜間, 美軍第25驅逐艦中隊在路德維希海軍上校指揮下前往駿河灣搜尋日軍艦船,但一無所獲,這支部隊索性在31日凌晨進入海灣,對清水進行了炮擊。對清水市的一個鐵路車廠和一家制鋁廠炮擊。炮擊持續了7分鐘,但未獲得戰果。

7月底8月初,這支艦隊駛離日本海岸以躲避颱風,並重新進行補給,之後重新北上。8月9日、10日兩天,艦隊艦載機襲擊了在本州北部各機場中集結的日軍飛機,估計共摧毀720架日軍戰機,然後,9號它們準備再次轟擊釜石!

1945年8月9日,馬薩諸塞號戰列艦主炮齊射

為啥還打釜石?因為第一次炮擊釜石後盟軍並不知道釜石已經受到嚴重破壞,於是盟軍仍然奮力轟擊釜石的工廠,這次不止是美軍和英軍,就連紐西蘭軍隊都加入了,除了7月炮擊釜石的軍艦外,美國海軍的波士頓號重巡洋艦、聖保羅號重巡洋艦,英國皇家海軍的紐芬蘭號輕巡洋艦、三艘T級驅逐艦,紐西蘭皇家海軍的甘比亞號輕巡洋艦,都加入了。

12點54分,炮擊開始,炮擊共持續了2小時,共發射406毫米炮彈803發、203毫米炮彈1383發、152毫米炮彈733發,數架日軍飛機一度逼近艦隊,但均被擊落(盟軍也損失了2架艦載機),這次造成了更大的破壞,當時產能幾乎損失殆盡,炸死日本平民271人,不過有個意外就是盟軍誤炸了一個戰俘營,導致27名盟軍戰俘死難。

根據1949年日方的統計,盟軍對日的艦炮襲擊(日軍把盟軍炮擊和除空襲之外的其他襲擊方式合為一項)共造成3282人傷亡,占盟軍在本土造成人員傷亡的0.5%。其中1739人死亡,1497人受傷。此外有46人失蹤。

艦炮襲擊的震懾力是相當強的

盟軍的炮擊使得日本的鋼鐵工業受到極大破壞,不過,相對於物資損失,炮擊對日本士氣的打擊更大,因為相較於空襲,炮擊沒有預警而且持續時間更長,而且意味著盟軍軍艦可以毫無忌憚地抵近日本海岸,這使得日本人受到極大的心理打擊。

因此,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USSBS)的調查報告認為:雖然炮擊不如空襲破壞性強,但考慮到參戰艦隊的低風險性,選擇炮擊仍然是合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古代南昌城是什麼樣的?老南昌人一句話形容——七門九洲十八坡
淵明,船山,香山,陽明……為什麼南昌市街道名稱這麼怪?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