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644年,滿洲的清軍開始大舉入關。與此同時,另一支征服者隊伍正從遙遠的西伯利亞荒野南下。這些被稱為哥薩克的新來者,越過大興安山到達斡爾人聚居區,準備佔有當地的豐富礦藏。最後,一頭撞進了黑龍江下游,拉開了俄國征服阿穆爾河流域的序幕。這個舉動也引爆了中俄兩個巨人間的首次較量。


沙皇的爪牙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哥薩克在16-17世紀的俄羅斯 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哥薩克原本只是一些不堪勞役和壓迫的農奴和城市貧民。他們來源複雜,但大都逃亡到俄國南部邊境定居下來。所謂的哥薩克自稱,其實意為自由的冒險者。這些流亡者團體自然是不受莫斯科的沙俄管轄,直到1614年才有頓河哥薩克承認了沙皇的宗主權。俄國沙皇也逐漸發現了哥薩克的利用價值,開始收編其上層作為開拓東方的急先鋒。

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哥薩克除開墾農民外,幾乎都是自由志願者和探險家組成。他們為發財致富而四處奔走,一旦被編入軍籍名冊,就將按照級別領取糧餉,變為正式的軍役人員。服役人員等級分明,分為軍役貴族、隊長、哥薩克頭領、百人長、五十人長、十人長和普通哥薩克。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由於出生原因 哥薩克被大量用於東方的探索

除數量有限的俄羅斯人外,從西方戰爭中得到的戰俘也不斷流放到西伯利亞,成為哥薩克的主要兵源。隨著俄國對東方的不斷開拓,大量波蘭、日耳曼、立陶宛、甚至法國戰俘都來到了西伯利亞。雖然稱不上正規軍,卻對行軍作戰是頗有心得。首個抵達黑龍江流域的分隊,包括首領波雅爾科夫在內不過133人。但依靠船隻、馬匹和槍炮優勢,將以弓箭為主要武器的土著打的抬不起頭。1646年時,有1000名布里亞特蒙古人進攻60名外出尋找乾草的哥薩克士兵。雖然兵力是對方的20倍以上,卻整整打了一天都拿他們毫無辦法。

哥薩克大都以步兵隊形打仗,在開火時往往保持著鬆散隊形,近戰時的廝殺也毫無隊形可言。所以,雖然可以靠技術和氣勢勝過一籌,還是需要以其他手段來加強自己的安全形勢。作為鳩佔鵲巢的外來者,他們很快據當地險要開始搶建城堡。這種城寨一般呈方形,以圓木柱圍成32-42.68米長的柵牆。牆上有便於射擊的牆垛和尖形塔樓,四角還有更大的木製塔樓。如果攜帶火炮的話,哥薩克就會把它放在城中央高台或者塔樓上,城寨四周有時還會挖有壕溝。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哥薩克步兵的射擊隊形非常鬆散


深入黑龍江流域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哥薩克一直利用河流建立自己的據點

由於沒有火藥武器,土著民對俄國人的違章建築毫無辦法。即便以數倍的人力圍攻,也不足以拿下堡壘。為此,他們不得不向已經坐穩江山的滿洲皇帝求援。

但清軍選擇入關後,只有少量的駐防官兵留在東北亞的後方。他們需要分散把守在各個交通要點上,無法覆蓋廣大的黑龍江流域。這條防線的最北端,就止步在清朝經常用來流放要犯的寧古塔。邊防的空虛給哥薩克以很大的進犯空間。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1650年,另一個哥薩克遠征隊的頭目哈巴羅夫,從黑龍江返回雅庫茨克報告遠征情況。覺得有利可圖的督軍德米特里-弗蘭茨別科夫命令他率領150名人,攜帶火繩槍、3門小炮、大量火藥和鉛彈,再次遠征黑龍江流域。他們再次闖入達斡爾人聚居區,一路攻城拔寨燒殺擄掠。害怕遭到毀滅的達斡爾人放棄了木城和糧食,向黑龍江下游逃去。哈巴羅夫派出135名哥薩克坐著平底木船追殺,僅付出了9人負傷的代價就殺死了許多達斡爾人,搶掠了117頭牛羊後得勝而歸。

隨著冬天的到來,哥薩克在達斡爾人的地盤上定居下來。為此特地加強了一個小城的防禦,即雅克薩城。當地曾是達斡爾人的五座小城之一,現在則成了哥薩克繼續南下的橋頭堡。第二年,他們就從雅克薩出發,進攻古達斡爾人倉促築成的3座土城寨。哥薩克使用3門小炮對準塔樓射擊,火槍手則瞄準城牆上的守軍開火。經過一個晝夜的攻擊,逐漸瓦解了抵抗。附近的第二座城寨,也在半天后陷落。剩下的達斡爾人全部躲入第三座城寨,在被哥薩克擊破後慘遭屠殺。除了15人得以逃命之外,其餘都成了刀下亡魂。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大量火器 幫助哥薩克從西伯利亞一路殺到遠東

然而,哥薩克的糧草補給都即將耗盡。雖然獲得了當地部落的納貢,但其巨大的胃口也很難被有限的產出所餵飽。因此,遠征隊被迫繼續前進,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松花江流域。由於遭到當地赫哲人的頑強抵抗,哥薩克們也就只能暫時返回北部休整。不久,他們還迎來了自己遇到的首批清軍。

1652年3月24日,哥薩克首領安德列-伊凡諾夫看到城下突然出現了攜帶著6門大炮、30門沒有炮閂的多筒炮和少量火繩槍的清軍。他們驚訝的注意到,這次的對手不再是只有弓箭和刀矛的土著,而是組織水平較高的正規軍部隊。他們是由寧古塔章京海色、捕牲翼長希福率領的600人部隊,卻被俄軍有意無意的誇大為三倍於自己。考慮到海色可能只是一個佐領,真正參戰的披甲士兵恐怕僅在300人上下。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清軍自己也抽不出多少兵力來支援黑龍江流域

在之後的戰鬥中,清軍的火力劣勢也暴露無遺。由於大部分士兵沒有裝備火繩槍,只能在火炮射擊的間隙利用衝鋒來嘗試擊破俄軍臨時加固的木城。結果,156名哥薩克從城中突然殺出,將這支清軍徹底擊潰。俄羅斯人事後聲稱,他們找到了676具敵軍屍體,自身則只有10人陣亡。吃了敗仗的寧古塔章京海色,也被清廷斬首示眾。

雖然首次交鋒大獲全勝,但哈巴羅夫的心情並不輕鬆。他預感即將有更大規模的清軍向自己發起進攻,就率先帶著部下向北撤退。不久,他們又和雅庫茨克派出的137名哥薩克會合,卻因為意見不和而發生爭吵。結果,原本就兵力稀缺的他們,還就此選擇分道揚鑣,讓哈巴羅夫身邊只剩下212人。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哥薩克在黑龍江流域的據點分布


正式出兵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清軍在武器技術方面顯然沒有優勢

1654年12月,清廷正式派遣蒙古正白旗固山額真明安達理,率兵深入黑龍江南岸。在烏斯季-呼爾瑪寨將斯捷潘諾夫500名哥薩克團團圍住,並被俄軍認為其數量多達10000人和15門大炮。

為了應對清軍來攻,哥薩克早就加強了防禦。城市四周都築有土牆,每個角落還設有炮台。每個炮台前均有由木樁或圓木組成的兩排柵欄,圍牆中心被填滿粗砂。城牆四周挖有深度和寬度都達2.1米的壕溝,四面插有以箭頭做成的尖鐵棍,上面用土進行了偽裝。顯然,這絕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輕易拿下的堡壘。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哥薩克的守城水平也遠超清軍的想像

起初,有20名出來砍柴的樵夫被清軍突襲殺死,成為第一批刀下鬼。躲在城裡的84個亡命徒也不顧對方人多勢眾,勇猛地從城裡殺出,在清軍隊列里殺成一團。清軍順勢引誘他們遠離城市,再從四面合圍後全部消滅。此後,城內的守軍就再也不敢離開工事掩護,到狂野間同清軍作戰了。

為了攻城,清軍開始在黑龍江對岸的小山上架起大炮,又在離城堡約149米-213米的地方建起了2個炮台。但因為射擊精度太差,清軍的炮兵攻擊效果不佳,只能在3月24日半夜發起了總攻。薩克使用火炮射擊清軍的隊列,將對手的數次進攻擊退。雙方血戰至黎明都筋疲力盡,清軍傷亡慘重仍奈何不了城內的哥薩克,只得在附近繼續安營紮寨。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糟糕的炮兵技術 讓清軍更多只能依賴強攻

此後清軍繼續圍困城市,並用箭向城中射去勸降信。可惜哥薩克沒有開設中文課程,對漢字一竅不通,送去的勸降信自然是石沉大海。由於後勤補給受惡劣的氣候和森林制約,清軍很快就出現糧餉不繼,只得在圍困12天後主動撤圍。又因輜重難以後送,甚至拋棄了多餘火藥和戰死官兵的屍骨。

斯捷潘諾夫等人僥倖得脫後,繼續在松花江一帶搜刮糧食。1658年6月,他們終於在松花江河口被寧古塔章京沙爾虎達率軍包圍。哥薩克的將船隊被分為前後兩路,清軍則從上游將斯捷潘諾夫以及270名哥薩克組成的後隊截住。在不斷施放的槍炮攻擊下,許多哥薩克被擊斃在船上。最後只剩下前隊的180名人馬僥倖逃往雅庫茨克、涅爾琴斯克等地。斯捷潘諾夫也沒有能延續此前的幸運。他的死使俄國人開拓黑龍江的事業遭到了重挫。

雅克薩前傳:中俄兩大帝國的早期黑龍江爭奪戰

坐船航行在黑龍江上的哥薩克人

到1659年時,清軍再次擊敗了哥薩克人的殘兵,迫使對方放棄了幾乎整個黑龍江流域。至此,俄羅斯首次征服當地的嘗試被完全挫敗。不願意就此死心的他們,很快將再次返回,並再次重建大名鼎鼎的雅克薩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