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AJ髒了就丟了吧,研究表明,赤腳走路可能更有利健康

AJ髒了就丟了吧,研究表明,赤腳走路可能更有利健康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穿著鞋子生活,跑步鞋、籃球鞋、高跟鞋、皮鞋......琳琅滿目的鞋子滿足我們不同的功能需求。

假如,馬路上,有一個光腳行走的人,那麼人們總會投上疑惑的眼神,甚至會質疑:這個人腦子正常嗎?是不是有點精神不正常?

但是最新的研究證明,光腳的也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6月26日,在《自然》雜誌中,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認為,光腳形成的老繭與鞋子不同,它能在不損害腳部敏感性和步態的前提下提供保護。相反,鞋子會降低足部的敏感度,改變從足部轉移到腿上方關節的衝擊力方式。

這項研究由美國、德國和非洲的研究人員完成,這項研究的初衷並不是要證明赤腳走路比穿鞋走路更健康,研究核心是關於人類進化。

研究認為:我們人類其實已經進化到可以赤腳走路了。

在人類發展的20萬年的時間裡,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赤腳行走的。考古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在4萬年前才開始穿鞋,當時只是簡單的草鞋或者樹葉鞋子;大約8000年前,出現了最古老的鞋子,用皮革製成;最近300年,才發明了有鞋墊的鞋子。

再看看非洲某些部落,當地居民無論是狩獵還是走路,都是光腳的,並沒有影響當地人們的生活。

為了證明老繭是保護足部的進化解決方案,研究團隊召集了100多名足部有老繭的成年人,其中大多數來自肯亞,大約有一半的研究對象大部分時間都赤腳行走,而另一半則大多穿鞋,然後開始檢測和評估:有老繭的膠和穿鞋走路的腳在保持地面穩定和舒適度方面有何不同。

結果是:在赤腳走路的人當中,一般都有老繭,而老繭的厚度並不影響觸覺敏感度,也不影響腳在走路時感知地面的能力,反而有軟墊的鞋子明顯地抑制了這種感覺。

鞋子,雖然可以防止熱或尖銳的物體刺傷腳部,並提供舒適和安全,但是阻礙腳部的感知能力。而老繭,就算非常厚,也可以起到鞋子保護腳的作用,而且還能無差別的向大腦傳遞感知信號。

這種無差別的感知可能幫助赤腳走路的人保持平衡,增強肌肉,並在腳和大腦之間建立更強的神經連接。

研究人員還發現,穿鞋走路雖然會減輕走路時衝擊力,但是會額外給關節帶來更大的力量,一般來說,人們赤腳走路對膝蓋的壓力比穿鞋子走路產生壓力要少12%左右。

德國人體運動教授托馬斯·米拉尼認為:為了能接受更多的身體感知,我們應該建議孩子多在潮濕草地上行走,這樣可以刺激傳入神經的發育。

但這項研究也存在很多局限性

研究中對實驗參與者觸覺敏感度的測評,是在休息時進行評估的,用的是一種能向鞋底發出振動的設備,所以與正常行走時的數據存在誤差;而且只檢測了個別狀態下的數據,由於神經系統有很強的任務特異性,觸覺敏感度的數據也不同,當在坐、站、走和跑時,數據並沒有檢測。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明確表示赤腳走路和穿鞋走路的區別,但是無論是從進化角度,還是身體結構角度而言,赤腳走路比穿鞋走路帶來更多健康影響

也許有一天,除了一些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和周圍神經病變,對於腳部受傷沒有意識,所以必須穿鞋外,人類都不用再穿鞋子,你還會省吃儉用買AJ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羅科普 的精彩文章:

《阿拉丁》里的燈神怎麼樣才能有藍色的皮膚?
如果能再來一次,吵架你肯定能贏嗎?

TAG:怪羅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