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屏幕能拍照、無網打電話…蘋果沒做成的事兒,都被它家幹完了?

屏幕能拍照、無網打電話…蘋果沒做成的事兒,都被它家幹完了?

屏下攝像頭真機來了!

為了做出真正的全面屏,這兩年的手機廠商可謂是在屏幕技術上「費盡心機」:從大腦門到水滴屏,再從打孔屏到升降機……前置攝像頭,始終是廠商和用戶心裡(還有手機屏幕上)的一塊大疙瘩。

但在OPPO展示的這塊「透視全景屏」身上,這塊疙瘩沒了。

「透視屏」下邊,長啥樣?

長這樣

誒嘿,跟屏下指紋的感覺差不多。在有強光照射的時候,屏幕上半透明的區域就會失去偽裝,把下邊的元器件乖乖露出來。不得不說,在目前所有的前置鏡頭裡,這絕對算是個大傢伙。

實際上,下邊的鏡頭並不是普通的前置攝像頭,而是OPPO特殊定製的型號:光圈更大,感測器面積更大,單個像素的感光面積也更大。

把攝像頭塞到屏幕下邊,打孔屏其實已經做到了。但為了讓上方屏幕依舊可以顯示,OPPO在這裡動了點手腳:透明區域的像素排列,跟其他地方不一樣。仔細看的話,這個位置有點像是罩了一層紗窗,畫面一格一格的。

不過肉眼觀察到是沒有這麼顯眼。你能找到上面這張圖裡,屏下攝像頭的位置嗎?

這塊區域就這樣,平時使用時正常顯示。如果用戶喚醒了前置攝像頭,系統會在對應位置顯示一個圓圈狀的動畫(防止你找不到鏡頭在哪),接下來的步驟就跟平時自拍一摸一樣了。

但這個照片……咋老像是鏡頭沒擦乾淨似的?

這自拍,為啥有點「臟」?

因為鏡頭前邊,確實不幹凈。

為了讓屏下攝像頭能拍照,OPPO不光在像素排布上動了心思,屏幕里的電極,也換上了更透明的新款式。但即便這麼折騰,攝像頭能接收到的光線也還是只有正常情況下的一半不到。雖然看著是透明款,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片「墨鏡」。

等一下,給攝像頭帶墨鏡,畫面應該只是會變暗才對,為什麼會顯臟呢?

這是因為,這層「墨鏡」並不均勻,甚至擋的都不是白光,而是偏向某一種顏色:屏幕上有像素分布的地方,就比其他位置更不透光;像素上下的電極就算透明,也會把光線再遮擋掉一部分……

每一個因素單獨拿出來,似乎都不足以影響成像質量。但當這麼一堆東西疊在一起,鏡頭前面就好比被弄上了一層油,拍啥都是自帶「柔光濾鏡」,霧蒙蒙的。

這咋辦?

光線不夠,演算法來湊。

為了拯救這iPhone 3GS一樣的自拍畫質,OPPO掏出了三樣法寶:自動白平衡、HDR增強技術,和AI去霧。

自動白平衡,是為了糾正屏幕遮蓋帶來的色偏。把原來的「有色眼鏡」給它摘掉。而HDR演算法,則是通過多張合成來增加細節。把那些被擋掉的細節再給撈回來。最後這個AI去霧,則是乾脆用上了人工智慧,讓機器來幫你把臟掉的照片,重新「P乾淨」。

但就現場這個展示機的效果來說……不管是屏幕透光率,還是AI去霧的演算法,顯然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還不成熟,但這很酷

很多人都說,OPPO這項技術展示的太早了。

老讀者應該都知道,透明OLED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在前幾年,三星、LG、松下都曾經展示過這種有點灰濛濛的「透明電視」。但因為應用前景和成熟度兩方面的原因,當時並沒有普及開來。三星甚至在2016年一度放棄了透明OLED市場。直到這兩年,真全面屏的需求不斷增長, 「透明屏」這個曾經的吃灰技術,才算是重見天日。

說實話,這次的屏下攝像頭樣機,效果依然欠佳。不過,OPPO至少藉機讓大家明白了這件事的難度。吃瓜群眾現在有多失望,屏下攝像頭問題解決的那一天,效果就有多驚艷。

用羅老師的話來講,這大概就叫「預期管理」。

大概是為了在激進和實用之間取得平衡,OPPO還同場加映了一個的無網通訊「小彩蛋」。現場這兩台特殊版本的R15,內置了專門的通訊晶元。可以在不鏈接任何網路(手機信號、Wi-Fi、藍牙等)的情況下,互相發文字、撥打語音電話。

幾台手機還能組成區域網,空曠地形下,兩機直連距離可以做到3公里。城市環境里,手機之間還能彼此作為中繼站,達成跟曠野中一樣的有效通信距離。

這顆晶元功耗也極低,OPPO在發布會上稱,2%的余電就足夠讓它堅持72小時。藉助專門的設備,還可以用它來支援搜救。在未來,這顆通訊晶元還會下放到別的設備上。如果真能普及開來,感覺會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

至於唱主角的屏下攝像頭,只能說秀的確實有點著急。不過我們不願意隨波逐流的去嘲笑它,因為在我們心中,所有的技術進步都值得為之興奮。它可能不成熟,但是它很酷。

你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蘋果SwfitUI:預覽界面可實時修改代碼,還有3D我的世界
企鵝快看 榮耀20 Pro圖賞:打孔屏+側邊指紋,配色驚艷

TAG:極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