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夏天怕熱更怕黑?中藥美白平氣活血,收好兩個中藥方回家自己配

夏天怕熱更怕黑?中藥美白平氣活血,收好兩個中藥方回家自己配

夏天是肌膚與大自然最親密接觸的時機,夏天的女孩子們怕熱,更怕黑。#你好夏至#

俗話說「一白遮百丑」,美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藥美白,古而有之。

由於中藥美白所用的材料大多取自於動植物和天然礦物,尤其是常用的食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小,因而得到了古今中外愛美人士的推崇。

那麼這次就讓我們用中藥談談美白吧!

中藥美容理論上講究的是平氣活血,通過加快皮膚血液循環,綜合調理皮膚,一些古籍中記錄的駐顏美容方就經常使用到。

常見的美白潤膚中藥有白芷、白芨、白蘞、薏苡仁、白朮、白茯苓、白蒺藜等等。

白芷

來自傘形科,以根入葯,其味香、辛,性溫特別擅長通鼻竅。

它還是中藥美容界的翹楚, 歷代被視為美容佳品。

可消腫排膿,改善人體微循環,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延緩皮膚衰老,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療皮膚皰痍疥癬等。

《本草綱目》就有記載說它「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

《日華子》記載白芷「止痛生肌,去臉部疵瘢」。

無論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白芷都是製作面脂的主葯。可以美白,又可美體。

白芨

來自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地下地莖。味苦、甘,性平且澀而粘滑。

它是止血良藥,擅長治各種出血症,外用可潤滑肌膚,除面上瘡。

《藥性論》曰:「治面上瘡,令人肌滑。」

《本草綱目》曰:「洗面黑、祛斑。」它主要是潤膚白面、去滅瘢,而且能醫手足皸裂等,是古代美容常用藥,常單味或配方製成面膜、洗劑、糊狀、霜劑等外用。

白蘞

來自葡萄科,塊根入葯。味苦性微寒,苦口涼葯,能清熱解毒,擅長治療癰疽發背、疔瘡、瘰癧等。

《藥性論》曰:「可治面上瘡皰。」

生肌斂瘡,燒燙傷外用皮膚恢復特別好。最重要的是,能美白皮膚,是流傳數百年的經典美容。

白蒺藜

又名刺蒺藜,來自蒺藜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實,味苦,辛,性溫。

含有多種生物鹼和苷類,以及含有多種豐富的過氧化分解酶,有明顯抗衰老作用,可明目輕身,去除面上瘢痕,治療白癜風。

《本草綱目》曰:「洗面黑,祛斑,洗瘢瘡。」

白朮

來自菊科,白朮的根莖入葯,味苦,性溫。

白朮可以調度脾胃,補氣益血,美白潤膚。

它對皮膚致病真菌如霧狀表皮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古籍《藥性論》稱:「主面光悅,駐顏祛斑。」

用白朮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狀,均勻塗抹臉上,可治雀斑和黑斑。聖醫李時珍曾說此方治雀斑「極致」。

白茯苓

為藥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後的紅色局部,味甘、淡,性平。可祛斑增白、滋潤皮膚,助白朮健脾益氣。

《本草品彙精要》記載,「白茯苓為末,合蜜和,敷面上療面瘡及產婦黑皰如雀卵。」

白茯苓一向被認為是美容上品,能去除黑色素,同時還具有健脾利胃、寧心安神、強健機體的作用。

若加上和蜂蜜水的調和,去斑美容效果甚佳。

而且,白茯苓藥性平和,不易產生過敏反應,常人都可使用,故現臨床仍使用廣泛。

此外,用白茯苓加牛奶、醋、黃瓜汁敷面,或用白茯苓煎水洗臉都能達到去斑效果,敷面時最好將白茯苓研成細細粉末,以利皮膚吸收。

薏苡仁

自禾本科,成熟種仁入葯,葯食兩用, 味甘淡性涼,不僅能滲利水濕,健脾止瀉,還能解毒排膿。

薏苡仁酯、亞油酸甲酯能改善細胞的氧化還原能力,減少脂褐質的形成,從而減少和消除各種褐斑,達到美白作用。

下面來分享兩則美白方:

(1)三白面膜

【組成】白芷、白芨、白蘞、薏苡仁各20g,珍珠粉10g,蜂蜜適量。

【製法】將白芷、白及、白蘞、薏苡仁打粉,與珍珠粉混勻,加入蜂蜜調和,即可。

【用法】均勻塗抹在臉上,20~30分鐘後洗去。

【注意事項】白芷有光敏性,應在晚上使用;易過敏體質,使用前可先塗於耳根後,有過敏者不宜。

(2)玉蓉散

【組成】白蘞、白芷、細辛、白蒺藜、白朮、甘松、白僵蠶、白芨、白蓮心、白茯苓、白附子、薏苡仁各50g、檀香、防風各15g、白丁香30g、珍珠粉依喜好、薄荷10g。

【功效】鎮靜、美白肌膚 。

【製法】全部打成微末 。

【用法】調和蛋清或清水,敷臉,20~30分鐘後洗去。

【注意事項】白芷有光敏性,應在晚上使用;易過敏體質,使用前可先塗於耳根後,有過敏者不宜。

(編輯Anne。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第一中醫醫院 臨床藥學科 李嫦玲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62歲奶奶,得「不能穿衣服的病」,帶狀皰疹後遺症疼起來真要命
相同的服藥,不同的藥效?常見11種胃腸疾病用藥時間錶快收好!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