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劇透是對作家的傷害嗎?

劇透是對作家的傷害嗎?

摘要

難耐推理小說被泄露犯人、詭計,作家公開點名請求評論者「無視我的書」。各方人士如何看待此事?劇透對作家是利是弊?網路八卦、言論集錦。

混跡於日本輕小說讀者圈的人,大概會知道「ヤボ夫」這個名字。此人自稱「業餘評論者」,長年來在 Amazon 的商品評論里撰寫書評。至今已經發表了上千篇評論,每篇都有 2000~3000 字的篇幅,可謂勤懇。

然而,他出名的主要理由,卻不在於此。

ヤボ夫這些兩千多字的書評,大部分內容都用來將小說劇情從頭到尾複述一遍——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是對小說內容的完整劇透。而由於他的書評發表在 Amazon 商品評論里,那麼只要你在 Amazon 買書時參考商品評論,就幾乎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他的劇透。

不僅如此,這些年來,一直有人孜孜不倦地在匿名討論版 2ch 的各書系討論串里搬運ヤボ夫的書評。當 2ch 引入「ワッチョイ」制度,可以藉助專用瀏覽器屏蔽特定用戶發言後,搬運者竟將每篇書評分割成小段發表,同時不停切換 ID,費盡心機以避免被屏蔽。雖然沒有確切證據,但幾乎所有的討論串居民都一致認定,這個搬運者,無疑就是ヤボ夫本人。

雖然對他的書評質量,很多讀者也都持有負面態度;但和上面兩點相比,這也就不算什麼問題了。

上周,小說家綾崎隼終於忍無可忍,在推特上當面聯繫ヤボ夫,請求他刪除對自己的推理小說《全世界最可憐的我們》第 2、3 兩卷的評論。綾崎表示,他從好幾年前起,就因為自己作品的梗概連核心部分都被ヤボ夫透露得一乾二淨,而一直感到難過。這次,ヤボ夫在書評里直接寫出了犯人的名字,終於讓他忍無可忍了。

綾崎等待了三天三夜,沒有盼到ヤボ夫的回應。他無可奈何,只好在推特上控訴:他從出道起,就一直為這同一個人而煩惱。他過去的作品,都被ヤボ夫在書評里泄露了希望保密的真相部分。作為作者,他認為這種做法已經超越了常識能夠容忍的範圍。

綾崎多次收到粉絲來信,說他們在 Amazon 的商品評論里看到劇透,在讀書之前就知道了真相,很受打擊。綾崎自己對此無能為力,只能感到抱歉。而想到自己今後也還是一樣,每次出新書,都會被人把劇情透露個八九成,他就感到憂鬱。

綾崎公開請求ヤボ夫:「我已經忍了您大約 10 年。希望您今後不要再在 Amazon 上寫我的書的劇透書評了。哪怕是為了運用郵購網站的讀者,求求您無視我的書吧。」

綾崎這番聲淚俱下的懇求,完全沒有打動ヤボ夫。他反唇相譏:「我第一次寫他的作品的評論是 2012 年 4 月。在那之前的約 3 年裡,他到底是在忍什麼?」

ヤボ夫反誣《全世界最可憐的我們》第 3 卷是「腰斬卷」(事實上,該系列並未被腰斬),並指響應綾崎的控訴前來批評他的讀者「像是在給我展示日本已經陷進去九成的法西斯主義就是由深受權威主義熏陶的人支撐起來的,反倒是我要痛苦得多了」。

ヤボ夫的這種回應更激發了綾崎讀者(和早就看他不爽的圈中人)的憤慨。在他們的擴散下,這一事件受到了讀書者的廣泛關注。大家群策群力,想要幫助綾崎對抗劇透者。甚至還有人建議綾崎藉助出版社的力量,控告ヤボ夫妨害經營。

小說家河野裕因為此事詢問了 Amazon 對劇透評論的態度,Amazon 回答說,他們不限制消費者在評論中發表書籍和影視劇等的梗概、內容。

河野也表示理解。他不認為 Amazon 盡量不對評論加以限制是錯誤的想法。雖然「劇透會嚴重某種作品的價值「是事實,但與此同時,」守護能讓用戶儘可能自由地發表對作品的評價的空間「,同樣是一種正義。

然而,河野主張,現在比起獲得信息,排除不必要的信息要更難。他認為,在這方面給用戶提供支持也很重要。所以,他希望 Amazon 能夠為用戶準備一個過濾器,讓用戶在點開評論前,就知道內容包含劇透。這樣一來,Amazon 也會變得更好用了。

河野的這一建議我們並不陌生。國內的豆瓣網、日本的 Book Meter 等書評交流網站,都有劇透警告的功能。

然而,即使系統沒有提供劇透預警的功能,ヤボ夫也大可以在書評的最開始提醒讀者「內有劇透」。可是他寧可多年來一直因為劇透受人非議,也從沒有這麼做過。

讓我們回到文章的開始——ヤボ夫是會為了繞過屏蔽功能而用不同 ID 分段發布自己書評的人。自我展現欲如此之強的人,就算有劇透預警的功能,他們真的會用嗎?

還有一位自稱從來不看網上搜不到犯人和詭計劇透的推理作品的成人遊戲製作人為劇透辯護,表示討厭劇透的只是一小撮,想知道劇透、不知道劇透就不買的讀者才是壓倒性多數。所以從商業上來講,有人劇透是好事情。

而輕小說作家藤原祐則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想知道劇透」「不知道劇透就不買」,歸根結底,是在購買商品之前,想要先獲得「安心 / 信賴」。而要確保「安心 / 信賴」,最省事的手段,就是」劇透(是什麼樣的故事,會給自己帶來什麼)「。而反過來說,對作者有安心、信賴的人,就會忌諱劇透,因為劇透會妨礙他們享受作品了。

所以,如果一個作者或者廠商,光靠自己的名字就能給消費者帶來安心和信賴,擁有著紮實的品牌和市場,那劇透就在商業上就只會有負面影響了。比如說,很少有人會先看《復仇者聯盟 4》之類的劇透再決定自己要不要去電影院。

而綾崎隼如今已經是贏得了粉絲的安心和信賴的作家。而且,劇透在整體上、在商業上到底是好是壞,外人(可能當事人也)很難明白。如果他本人覺得自己受到了損害,這種損害應該就是存在的。

藤原還指出,深挖消費者歡迎劇透這個問題,他覺得還有一層原因:這個時代,人們已經失去了對各種娛樂作品的安心和信賴,消費者與其浪費時間經歷一段失望的體驗,不如先知道詳細內容。不過,這就和這回的正題沒有關係了。

輕小說作家折口良乃也表示,甭管受不受影響,就算不在意劇透的人事多數,只要有一個粉絲說一句「我明明一直在期待,卻在評論里吃了劇透」,就會讓內心纖細的作者受到多麼大的痛苦啊。

面對劇透狂魔,我們似乎是無計可施了。

推理小說家岡崎琢磨在對綾崎感到同情的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只要你有哪怕一點點想讀這書的意思,那就不該看評論。讀過一本書會感到什麼,這可以說是讀書最大的精髓了;如果是能夠信賴的對象也就罷了,怎麼可以交給素昧平生的人替自己做判斷呢。

當然,岡崎也明白,人各不相同,這只是他個人的想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Anitama新聲 渣男的台詞
靈魂拷問《明日方舟》製作人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