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蘇聯武器生產,民用船廠改造為軍工廠,一年造8000輛坦克

二戰蘇聯武器生產,民用船廠改造為軍工廠,一年造8000輛坦克

眾所周知,二戰是人類文明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戰爭。在歐洲戰場上,蘇聯成功抵禦德國的入侵,並在戰爭後期發起反攻,可以說離不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戰爭期間,大量的民用工廠轉為軍用,為蘇聯製造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有資料顯示,在整個蘇德戰爭中,原本的民用工廠轉為軍用以後,所生產的武器裝備並不比傳統軍工廠少,質量方面也沒有什麼差距。

據悉,蘇聯二戰期間的許多汽車製造廠都開始生產軍用運輸車和輕型坦克,生產電梯的工廠用機器製造各種類型的火炮,連玩具廠都開始研製手雷,由此可見一旦處於戰爭環境,民用工廠大量轉為軍工廠的做法並不稀奇,此舉有利於生產更多的武器裝備,讓蘇聯在於德國進行消耗戰中佔據上風。而在蘇聯工業體系全部為戰爭服務時,最誇張的一件事莫過於將一個大型民用船廠改造為軍工廠的案例,這件案例成為二戰蘇聯武器生產的著名事件。

據悉,蘇聯之所以能將民用工廠迅速轉為軍用,是因為在上世紀三十年,蘇聯在修建許多民用工廠時就考慮到未來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因此在建造工廠過程中就專門預留了改造為軍工廠的可能,甚至許多工廠本身就具備軍用、民用兩種屬性。比如著名的哈爾科夫蒸汽機製造廠,不但負責生產火車這種運輸工具,而且也研究坦克的主體和發動機,比如T-34中型坦克這樣作戰功能全面的陸戰武器就是這個工廠研發製造的。

1941年7月,德國向蘇聯發起了著名的基輔戰役,當時負責生產T-34中型坦克的哈爾科夫製造廠因為處於戰區,被迫將這個工廠進行遷移,而坦克的生產線也無奈中斷。為了保證坦克正常製造,位於下諾夫哥羅德郊區附近的112號民用船廠接受了戰時改造,經過三十多天的重新布局,轉變成為了一個大型軍工廠。

雖然是臨時改造的軍工廠,但是生產效率卻極高,在1942年一整年,這個原本是製造民用船隻的船廠竟然生產出了八千輛各種類型的坦克,為蘇聯軍隊源源不斷地提供力量。不僅如此,這個工廠還承擔了製造步槍的任務,一年內製造了幾十萬支制式步槍,可以說是二戰期間蘇聯的重要軍工廠。而在戰爭結束後,這個工廠又變回了製造船隻的民用船廠,令人頗為驚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趣聞 的精彩文章:

中將陷入包圍後投降,向敵軍提供機密信息,3年後被處以極刑
導彈試射意外失控,殘餘燃料引發爆炸,5000平民遭遇橫禍

TAG:子曰趣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