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乳牙中有豐富的幹細胞?要不要存一顆?

乳牙中有豐富的幹細胞?要不要存一顆?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過去常被廢棄的兒童拔下的乳牙以及成人拔除的智齒中,都含有相當豐富的幹細胞。

■記者 李惠鈺

幹細胞能夠分化成為多種組織細胞,更能夠修復受損的組織或產生新的器官,因此也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的種子細胞」。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過去常被廢棄的兒童拔下的乳牙以及成人拔除的智齒中,都含有相當豐富的幹細胞。

乳牙中有豐富的幹細胞?要不要存一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近日,日本大阪牙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探討《牙髓幹細胞治療各種系統性疾病的臨床潛力及進展》的報告。報告指出,除了牙科疾病,牙髓幹細胞對脊髓損傷、心肌梗死、肌肉萎縮、帕金森症等系統性疾病同樣擁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正因為看重幹細胞治療的潛力,幹細胞存儲就像給家庭健康上了一份「保險」一樣,愈發被大眾所接受。而除了人們熟知的存儲臍帶血,存上一顆牙也逐漸成為一股熱潮。

除了臍帶,別忽視了牙齒

「幹細胞治療研究」是國內首批啟動的6個國家重點專項之一。雖然當前我國幹細胞治療亂象叢生,整個產業處於「一籌莫展」的狀態,但這並不能否定幹細胞所擁有的巨大醫學價值。

根據全球第二大市場研究諮詢公司 Markets and Markets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幹細胞存儲市場為62.8億美元,未來5年預計將以8.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23年全球市場規模預計高達93億美元。

對於幹細胞的來源,除了人們熟知的新生兒寶寶的臍帶,小小的牙齒其實也蘊含著「洪荒之力」。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科研副所長馬峰對《中國科學報》介紹,兒童脫落的乳牙、青少年的正畸牙以及成人的智齒中都含有豐富的牙源性幹細胞。牙源性幹細胞主要包括牙髓幹細胞、牙周膜幹細胞、牙根尖乳頭幹細胞、牙囊幹細胞等,取材十分豐富。

乳牙中有豐富的幹細胞?要不要存一顆?

馬峰表示,牙源性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與多向分化能力,在適當的條件下能分化為骨組織、神經組織、肌組織、角膜細胞、肝細胞、胰島樣細胞等多種組織細胞。

另外,通過個體化獲取以及保存的牙源性幹細胞進行自體移植,還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排斥和疾病交叉感染的風險。昆士蘭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再生牙醫學聯合實驗室主任葉青松表示,現有研究證明,人的牙源性幹細胞用於實驗大鼠未出現排斥反應,與對照組相比,組織再生和修復顯著提高,說明了牙源性幹細胞的免疫原性較低,這個特徵使得牙源性幹細胞可以更好地在近親中使用。

上海市口腔醫學研究所教授張志願也表示,牙髓幹細胞的增殖能力非常強,而且牙髓幹細胞能夠長期低溫保存而不喪失其多向分化的能力,保障了幹細胞的豐富來源,也給實驗臨床的研究及應用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臨床應用價值凸顯

牙源性幹細胞來源於口腔醫療廢棄物,屬於廢物再利用,因來源豐富、取材安全方便、不涉及倫理以及免疫源性低等優點,在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幹細胞再生醫學的臨床試驗中,如何選擇合適的幹細胞類型十分重要。」葉青松表示,目前,大多數研究者選擇與再生組織表型相近的幹細胞類型進行再生醫學研究,如臍帶血幹細胞主要用於治療多種血液系統疾病,牙源性幹細胞目前正在進行的相關臨床試驗主要在牙周組織、骨組織修復以及根尖牙髓病治療等領域。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祖澤就曾指出,現在有60%以上的人存在牙周炎問題,而清潔牙齒等手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提取牙齒中的牙髓幹細胞,將其再生,為牙周炎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而除了牙再生領域,牙源性幹細胞還在神經組織再生、心肌再生、骨再生、血管再生、視網膜再生、肺組織再生等領域都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最新的研究結果也為牙髓幹細胞的未來臨床應用提供了全新的見解。

乳牙中有豐富的幹細胞?要不要存一顆?

帕金森症是一種以多巴胺能神經元喪失為特徵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此次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發表的報告指出,牙髓幹細胞的療效已在患有帕金森症的大鼠身上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牙髓幹細胞具有多巴胺分化的能力,將其移植到帕金森症大鼠的紋狀體中可改善它們的行為障礙。

另外,在一種大鼠中風模型對靜脈移植人類牙髓幹細胞和人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治療潛力的對比性研究表明,相比於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牙髓幹細胞減少的梗死體積更大。牙髓幹細胞可在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部位內遷移和存活,通過預分化和替換丟失的神經元,或者通過旁分泌介導的內源性神經元生長支持物,為腦損傷提供一種合適的治療。

不僅如此,將牙髓幹細胞注射進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後,其心臟功能也得到了改善,梗死面積得以減小。此外,通過抑制炎症和細胞凋亡,牙髓幹細胞的條件培養液還對急性心臟損傷具有治療作用。

不過,葉青松同時指出,牙源性幹細胞臨床研究的最終目標是提供針對各種疾病的個體化幹細胞製劑用於臨床治療,如何明確最佳的移植時間,移植數量、合適載體支架材料和生長因子的選擇,最佳移植途徑以及術後反應、遠期療效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牙齒銀行」亟待規範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和挪威等先後建立「牙齒銀行」,為牙源性幹細胞的基礎研究以及臨床應用研究提供細胞來源。我國也湧現出了很多家「牙齒銀行」,通過專業的技術分離擴增,將牙源性幹細胞長期保存在深低溫環境中。

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就與北京煥生匯生物技術研究院成立聯合實驗室,致力於多種幹細胞和免疫細胞提取、製備、檢測、質控、存儲等應用技術的創新研發。

作為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馬峰強調說,牙齒應選擇6~12歲兒童乳牙(20顆)或18歲以後成人智齒(第三磨牙),因自然脫落的乳牙大多為無牙髓的牙齒,不能培養出牙髓幹細胞,故應在乳牙Ⅱ度鬆動以內,牙根吸收2/3 以上或牙根完全吸收但髓室底完整存在的情況下預約醫生進行拔牙。

乳牙中有豐富的幹細胞?要不要存一顆?

馬峰還特別指出,齲齒、有牙髓炎或附有大量牙結石的牙齒不能作為採集對象,拔牙後應及時將牙齒保存在指定的保存液中,以確保牙髓的活性,並在規定時間內以2~8℃的條件運輸至實驗室。

另外,牙齒銀行從乳牙階段便可以開始建立,需要儲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安全可靠的長期儲存系統至關重要。科學家也通過相當多的研究證實了離體牙遠距離運輸的可行性。

不過,葉青松坦言,牙源性幹細胞儲存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形成統一規範,可提供儲存服務的單位資質也參差不齊,大部分是作為綜合幹細胞庫的一個延伸。由於牙源性幹細胞生物學行為的特殊性,從長遠來看,需要建立專業的牙源性幹細胞儲存服務機構,統一相關儲存流程、定價機制和行業規範,以確保相關流程的制度化和標準化。

北京煥生匯生物技術研究院研發主管楊苗也對《中國科學報》表示,牙髓幹細胞存儲還需要解決牙齒採集過程中如何保持牙髓完整性;不添加抗生素的情況下如何解決牙髓幹細胞污染問題,以及如何提高人們對牙髓幹細胞存儲的意識等問題。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ijms2005113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木衛二是「鹹的」,可能適合生命?
人類比你想像的誠實?「撿錢包」實驗發現……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