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女士與終南山道長的對話:出於什麼想法做道士,平常如何養生

一位女士與終南山道長的對話:出於什麼想法做道士,平常如何養生

紀錄片《仙崖望春》中一位女士和終南山隱修道人有下面一段對話:

尹氏(女士):我是第一次到這個山上來。我想再冒昧地問一下您,當年是出自於什麼樣的想法做道士,到這來?

道長:什麼想法,還有比做道人更快樂的事情嗎?沒有,我也只好做道人了。

尹氏:在幾年前我有接觸過一位道長,跟他有過短時間的一段交往。我那會對道家養生有一點點初步的很淺薄的一些概念吧。經過那段時間以後呢,心那個安靜呀,好像很久都沒有過了。道長平常是如何養生的?這個問題其實我是特別特別好奇,因為現在我發現我穿這麼厚,你穿這麼單薄,好像你沒有怕冷的感覺,而且氣色還這麼的紅潤。道長,你能不能給我講一下。

道長:可以,關心生命就是養生。當然你講的挺好的,通過養生你的心變得平靜,身體如你的意變得苗條。相由心生,你的心好了,相自然就好,你也就快樂,心好了心不就快樂嘛。所以養生,如果你認為貧道的健康比你更好的話,那麼貧道養生的思想可以拿出來參考一下。譬如說你看我總在動,動則生陽,陽氣具足身體自然就康健了。當然有時候也要靜下來,不靜不能涵養。不安靜不能藏養猶如現在的冬天一樣,萬物歸根,閉藏天地靈氣,以等待來年春夏旺盛的生長。

所以當靜之時,我們能如海龜一樣龜息、潛藏;當動之時,我們又像春夏一樣生機盎然。所以動靜結合,也許是我們關心生命養生的一個應該關注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鵷雛先生 的精彩文章:

高層意識的本質與靈性和慧根無關,完全可以用世俗理性的辭彙表達
南懷瑾學生:你跟他講的話十年後再談起他還記得,記憶力很驚人

TAG:鵷雛先生 |